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人工阔叶红松林主要混交类型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人工阔叶红松林4个主要混交类型的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进行了研究,并与同龄红松纯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分群落结构、生长发育特征、生物量等差异显著。在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类型、红松—杂木类型结构较理想。混交林在立木产量上虽低于红松纯林,但总生物量高于纯林;混交林中灌木、草本植物、细根、枯枝落叶贮量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试论辽宁红松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Zucc)是我国东北地区乡土珍贵树种,它以优异的材质和多种用途而驰名中外。红松是山地树种。我国东北是其自然分布区的中心地带,主要分布于长白山、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其分布最北界限是小兴安岭 相似文献
5.
<正>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地理位置在东经125°00′~125°18′,北纬41°50′~42°00′,属长白山脉。龙岗支脉的北坡,一般海拔在500~800m之间,坡度在10~25°之间的中低山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多雨而炎热,年平均气温为3.2 相似文献
6.
7.
阔叶人工红松林丰产技术标准陈效群,朱宝印,张运军,常方圆(黑龙江省林科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黑龙江省缓棱林业局)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栽针保阔营造红松丰产用材林各项技术措施和各年龄阶段人工红松阔叶混交林达到丰产林标准时主林木红松应具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解析木的分析,阐述了人工红松林的生长特点,及人工红松林对生态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得出最适宜人工红松林生长的立地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区人工红松林蓄积生长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3,(6)
基于吉林省长白山区1 078块人工红松林小班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选用12种3参数的生长模型对蓄积生长进行模拟,并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最后以模型外推检验其生物学意义。结果表明:人工红松林经历缓慢—旺盛—缓慢的生长阶段;理论生长方程Richards模型和Gompertz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这个过程,拟合精度较高,生物学意义较好;拟合的生长曲线呈现慢生树种典型的S形。对蓄积生长模型求导计算出连年生长量模型,表明人工红松林分在29a附近时蓄积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蓄积生长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长白山区人工红松林的生长过程,可为森林生长预测和经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不同区域栽植红松林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松(Pinuts Koraiensis Sieb.et Zucc)是我国东北珍贵的乡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树干通直高大,材质兼优,生长迅速等特点。我省栽植红松已有8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解放以后,有不少地区营造了大面积红松人工林。为扩大红松的栽植范围,最大限度地普及和发展红松用材林基地,我们进行了扩大红松栽培区域的试验。现将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人工诱导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上层抚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诱导的异龄复层阔叶红松林,通过适时上层抚育间伐,能使林分垂直结构合理,针阔比例适宜,促进各层林木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文章提出了首次上层抚育间伐时间、间伐方法(皆伐上层林木、择伐上层林木)、间伐季节、间伐间隔期等。对20年生林分上层抚育间伐8a后,择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分别为对照区的140.6%、140.0%,皆伐区红松胸径、树高平均生长量为对照区的153.1%、170.0%。通过抚育间伐可获纯收入5921.18~7145.57元·hm-2。 相似文献
15.
16.
人工红松林杈干的危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检测,杈干以下材积加上杈上材积之和大于单干材积,但出材率前者仅是后者的40.82%,且杈上材径小、节多,利用价值不高。控制杈干早期形成,可提高木材利用率,并能提早结实。 相似文献
17.
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两种除组成和垂直结构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内,做了总辐射、反射、透射、生物量、生产力和林分叶面积的测定。证明在红松与阔叶树复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5.5的林分内,光能利用率,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叶面积分布等均较二者单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4.1的林分为高或者合理。其原因在于前者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能量的散失,该林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也是提高其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