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鳍马面纯(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黄海,是近年来渔业捕捞的一个新鱼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渔汛,年产量在整个海洋捕捞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带鱼。因此,进一步摸清绿鳍马面纯的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探索它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合理利用其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Tun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Tun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Tun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Tun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  相似文献   

3.
绿鳍马面鲀     
<正> 绿鳍马面鲀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俗称橡皮鱼、剥皮鱼(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或猪鱼、皮匠鱼等(辽宁、河北、山东)。外形较特殊,体颇侧扁,口小,牙门齿状。鳞小,呈绒毛状。第一背鳍有1粗大鳍棘,第二背鳍具34~41鳍条。臀鳍具32~38鳍条。两腹鳍退化成1不能活动的短棘,体呈蓝灰色,第二背鳍、臀鳍和胸鳍均呈绿  相似文献   

4.
东海绿鳍马面鲀群体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民权 《水产学报》1994,18(1):45-56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绿鳍马面鲀     
《水产科技情报》1975,(8):29-30
名称和近似种 学名Navodon modestus(Gunther),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上海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  相似文献   

6.
东海黄鳍马面豚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豚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豚系两个不同的群系。  相似文献   

7.
绿鳍马面Tun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Tun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运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8.
9.
东海黄鳍马面鲀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着重阐述东海黄鳍马面的生物学特性,计测若干形态性状和差异比较。指明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系两个不同的群系。其次,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摄食强度变化等方面情况反映,黄鳍马面主要以小型浮游生物为食,产卵前又往往处于旺盛状态,这些多与跟它相近似鱼类的适应习性一致。在繁殖上,100mm以上(1龄)的个体基本成熟。年龄与生长方面:1龄鱼平均为102.70mm、22.75g,2龄鱼和3龄鱼分别为132.70mm、56.90g和150.00mm、88.20g。另外,结合生产统计资料,分析和探讨了黄鳍马面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0.
东黄海及日本海西南部绿鳍马面tun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元甲  方瑞生 《海洋渔业》1990,12(5):202-207
  相似文献   

11.
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的方法对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鱼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由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其厚度为(26.81±7.48) μm;鳞片层由锥状骨质凸起和基板组成,基板厚度为(22.49±5.19) μm,基板上不均匀地分布2~4行直径大小不一、顶端弯曲程度不同、高度为(257.13±10.41) μm的锥状骨质凸起;真皮层厚度为中部>头部>尾部,平均厚度为(176.97±21.11) μm,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皮下组织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间质构成。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鱼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工厂化养殖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对苗种的需求,利用体质量250 g以上人工养殖的绿鳍马面鲀作为亲本进行了规模化人工繁育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沙蚕和牡蛎对亲鱼进行营养强化培育,培育水温20~22℃,经过20 d左右,亲鱼能自然产卵;将收集的受精卵均匀泼洒到育苗池中孵化,采用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配合饲料的饵料系列,育苗成活率约为10%。试验结果表明:亲鱼培育前期投喂沙蚕,开始产卵后改投牡蛎,培育效果较好;要提高苗种成活率,繁育时饵料应选用高品质的丰年虫卵或及时换用鲜活桡足类。  相似文献   

14.
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东海马面纯渔获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对东海马面纯(Navodon spp.)渔获量的影响,对1976年~2006年的东海马面纯渔获量进行了分析。东海马面纯渔获量可划分成因捕捞效应所产生的趋势变化和因气候变动所导致的渔获量变动,前者可用Fox模型来拟合。Fox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东海马面纯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显著相关(P〈0.01)。移除捕捞压力增长引起的变化趋势后,其渔获量变动与热带气旋影响指数、东海海表温度、东海冬季季风和黄海夏季季风呈显著正偏相关(P〈0.03),与热带气旋影响指数、黄海冬季季风及长江流域和东海沿岸降雨呈显著负偏相关(P〈0.03)。根据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对东海马面纯渔获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拟合的渔获量与实际渔获量显著相关(R=0.91,P〈0.01),说明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化显著影响东海马面纯渔获量的变动。此外,由于未来气候的变化,东海马面鲍渔获量可能出现更大波动。  相似文献   

15.
16.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1-3,43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逐步向深海发展,增产了许多新品种,绿绿鳍马面鲀的捕获量逐年增长,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Tun(Thamnaconus hypargyreus)7批样本共560尾,南海区4批样本共330尾,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体长、头长/体高、体高/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并结合生态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海与地海的黄鳍马面Tun为2个种群,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别描述了绿鳍马面鲀人工繁育过程中11个器官的发育特征。口:2~3dph开口后持续生长,在24~28dph出现短时期停滞,建议此时保证小型饵料供给。眼:1dph色素出现,3dph脉络膜形成、瞳孔黑色,4dph巩膜形成,14dph眼眶出现,4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第一背鳍棘:3dph原基出现,7~8dph鳍棘初成,10dph凸出体外,14dph基本形成,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腰带骨与腹鳍棘:5dph腰带骨出现,60dph腰带骨与成鱼一致,5~7dph腹鳍棘生长迅速,10dph逐渐萎缩,至30dph全部脱落。胸鳍:15dph胸鳍膜加厚,鳍条形成,30dph基本发育完善。背、臀鳍:14dph出现支鳍骨和鳍条,24dph鳍条基本发育完全,60dph与成鱼基本一致。尾鳍:0~14dph尾椎平直,16dph尾尖下方出现鳍条原基,16~24dph尾尖上曲,鳍条完善并分节,50dph尾鳍圆形。皮肤:8dph表皮加厚,头部首先出现致密表皮,40dph全身被鳞;120dph成为柔韧结实的革状表皮。内脏团:2dph卵黄囊吸收完毕,肛门形成,出现第一个肠袢;3dph油球消失,仔鱼摄食;8~12dph肝、肾和鳔的原基出现,16dph肾脏、肝脏和鳔形成,18dph脾脏形成。连续测定了总高、肛门前长、水平眼径和下颌侧长的生长并绘制了生长曲线。  相似文献   

19.
<正> 绿鳍马面鲀 Navodon septentrionalis(Günther)又名皮匠刀、橡皮鱼、面包鱼,是一种暖水性底层鱼类,广泛分布在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近海。我国自1074年和1979年相继开发利用东海中外部和对马渔场的绿鳍马面鲀以来,年产量从开始时的4.5万吨逐年增长到20多万  相似文献   

20.
实际种群分析法在绿鳍马面鲀资源评估中的应用和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卫忠 《水产学报》2000,24(6):522-526
从80年代初年起,应用实际种群分析法和计算机编程每年对东海绿鳍马面Tun资源量及产量作估算和预报,在10多年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的优势,对评估方法逐步作了改进,根据捕捞方程采用迭代法直接求算捕捞死亡系数F值,利用反复迭代取消了初始值的估算,使得估算精度和计算便利性都有所提高。实践表明,评估预报结果对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