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几种松干锈菌亲缘关系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我国Cronartium flaccidum 和C.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而C.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ribicola的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我国松干锈菌的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并与得到普遍承认的国外柱锈菌属其它种的ITS进行了比较.运用PAUP和TREECON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我国Cronartium flaccidum 和C.quercuum的菌株各自分别形成一个分支,而C.ribicola按锈孢子寄主分成了红松和华山松两个分支, 红松上和华山松上的C.ribicola相互间遗传距离很大,分别和其它的种平行,该结果显示了原来被鉴定为C.ribicola的我国特有的华山松疱锈菌,可能是一个不同于C.ribicola的独立的种.  相似文献   

3.
兴凯湖松瘤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凯湖松(Pinut takhasii)瘤锈病,是东北地区树干严重病害,其病原菌为松栎柱锈菌(Cronartium guercuum (Berk.)Miyabe ex Shirai],转主寄主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h]。锈子和夏孢子萌发特性相似,芽管多不分枝,具附着胞,萌发温度4—32℃,最适12℃。冬孢子萌发温度8—28℃,最适16—18℃。担抱子萌发温度8—28℃,最适18—20℃。三种孢子萌发时对光和基质表面自由水均敏感,但不能直接暴露在阳光下。人工接种产生夏、冬孢子的时间分别为6—15日、3—33日。嫩叶感病老叶抗病。用13种杀菌剂试验,松焦油、松焦油+柴油(1:1,1:3,1:5),75%百菌清乳剂,70%代森锰锋乳剂涂干的防治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柳树干锈病(Uredosp.),主要危害柳树枝干韧皮部,亦危害叶、叶柄和花序等部位。病菌以双核菌丝在枝、干的韧皮部老病斑周围活组织内越冬,4月下旬至12月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可重复侵染叶、叶柄和嫩梢,5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枝干老病斑周围皮下产生夏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经风传播,由自然孔口或直接入侵,潜育期7~18d。病害为局部侵染,局部发病。夏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0~24℃。人工接种叶片和嫩梢后,可产生夏孢子堆。绦柳、垂柳、旱柳、川滇柳、龙爪柳和左旋柳等均可染病,以绦柳发病最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禾谷类锈病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的进展,并对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方法和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对凯湖松瘤锈病(Cronarlium quercuum)的组织病理学的研究表明,组织中菌丝多年生,有隔,单核,3.6μm粗,网状分布在木质部、韧皮部、形成层和皮层的薄壁组织细胞间。吸器单细胞,单核,顶端钝圆棒状,径3.6μm,长14.4μm。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均增生肥大,木质部的垂直管胞发生变形且变短。  相似文献   

7.
早熟禾锈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工接种实验结果证明,哈尔滨市早熟禾锈病是由冠锈菌引起的,其转主寄主为:小叶鼠李、金刚鼠李和东北鼠李。该病菌主要以冬孢子越冬,也有少量夏孢子可以越冬。用夏孢子人工接种潜育期为9 ̄14d,用锈孢子人工接种在20℃时潜育期为8 ̄12d。早熟禾锈病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8月上旬 ̄9月上旬,病情的轻重与降雨量关系较大。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用火烧去草坪上的干枯叶能推迟和降低发病率10%;定期合理修剪草坪,茬高8c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宏观、微观性状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证实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如前人所报道,是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Fischer).其5种类型的孢子形态和大小与东北红松疱锈病病原和四川华山松疱锈病病原基本一致.但扫描电镜下,其锈孢子、夏孢子表面纹饰与二者有别.人工交互接种已确认在云南省洱源县和东川市两大华山松疱锈病区,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是冰川茶子,病原菌属茶生技锈菌的茶子专化型(Cronartiumribicolaf.sp.ribicoal).四川的转主狭萼茶子在云南不能感病,与冰川茶子同在洱源县华山松林下和林缘生长的尖叶茶子也不感病.华山松疱锈菌转主寄主在云南的确定和其专化性的差异,属首次报道.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得知,成熟锈孢子的萌发率较未成熟锈孢子高2~3倍,但总的萌发率偏低,一般不超过10%.4~36℃锈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左右,芽管在20~28℃生长较好;相对湿度>35%孢子才能萌发,又以90%~100%RH萌发率为高;光暗交替有利于萌发;营养条件的作用不明显,但对芽管伸长生长影响较大,又以茶子没汁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云杉球果锈病菌属长循环型锈菌.春孢子、性袍子寄生在云彬球果鳞片上:夏抱子,冬孢子寄生在丰属的野樱桃叶上。以冬孢子和锈袍子分别在各自寄主上越冬。春袍子在10~25℃均能萌发.20℃萌发率最高: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80%时停止葫发。春袍子葫发对营养也具选择性.在0.3%琼脂膜、PDA 野樱桃汁、野樱桃汁 葡萄糖 0.3%琼脂营养膜上均能萌发,为此.将四川西部云杉球果锈病菌鉴定为杉李盖痴锈菌。  相似文献   

10.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锈病是辽宁东部山区穿山龙生产上新流行的重要病害。对穿山龙锈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薯蓣柄锈菌(Puccinia dioscoreae Kom.)。该菌夏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10~20℃,适宜萌发pH值为6~8,夏孢子萌发速度慢且萌发率较低,加入糖源能促进夏孢子萌发;冬孢子抗逆性较强,可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11.
兴凯湖松瘤锈病损失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兴凯湖松瘤锈病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严重树木干部病害,严重地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结实量和天然更新。研究结果证明当病级达到Ⅲ时,与正常树木相比,结实量减少71—92%,更新频率减少53%,直径年平均生长量、树高年平均生长量,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分别减少57.4%、46.4%、80.5%。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树木病级达到Ⅲ级时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红松松针锈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红松松针锈病是分布广、发病重的长年流行病。人工接种试验和野外调查结果证明病原菌是升麻鞘锈菌(Coleosporium cimicifugatum Th(?)m.),其性孢子和锈孢子的寄主是红松[Pinus koraeinsis],夏孢子和冬孢子的寄主是升麻(Cimicifuga foetide)、单穗升麻 (C.simplex)、燕尾凤毛菊(Saussurea serrata)、东北燕尾凤毛菊 (S.serrate var.amureinsis)、北凤毛菊(S.discolor)和卵叶凤毛菊(S.grandifolia)等六种植物,夏孢子有再侵染力和交互侵染力。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疱锈病是重要病害。病原菌为松芍柱锈菌阴行草专化型[Cronartium flaccidumAlb.et Schw.)Wint.f.sp.siphonostegium Jing et Wang];其冬孢子寄主为玄参科的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 Benth.),锈孢子器4月初开始出现,锈孢子放散期50天,4月26日至5月20日为飞散高峰期,水平传播距离25米,垂直扩散5米。锈孢子在20—24℃,饱和湿度,pH7时最适于萌发;夏孢子5月初开始飞散,5月22日进入盛期,最适温度25℃,在加入阴行草汁液的2%琼脂膜上萌发最好;5月中、下旬即可形成冬孢子柱,冬孢子当年萌发。用饱和食盐溶液可杀死阴行草,2.4—D丁脂对阴行草灭生效果不理想。用托布津500倍液、粉锈宁500倍液、对氨基苯磺酸500倍液涂干均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红松疱锈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红松人工林疱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基础上,又对不同发病林分累积3年病情损失、各项防治措施的效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确定林分发病率5%为该林分红松疱锈病的经济阀值。因此防治指标是:林分发病率在5%以下时可以不防;林分发病率在5%—9.5%时,采用修枝结合药防措施(修除1.5—1.8 m以下侧枝,松焦油+柴油涂干防治);林分发病率在9.5%以上时,应用间伐+修枝+药防措施(间伐强度20%—30%,然后修技和药剂防治。这样应用该指标管理病害,以3年为一个防治周期,可获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到1991年,于黑龙江省勃力县通天一林场,通过人工接种和野外观察,孢子形态大小比较,参考有关研究文献,把引起红松针锈病病原的鞘锈菌,看做为由若干个寄生性不同的专化型组成的集成合种是较妥当的方案。按国际命名先后法规,用凤毛菊鞘锈菌作为集合种,分布在中国东北已明确了3个专化型:C.saussureae Thuemen f. sp. saussureae,C.saussureae Thueme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松针锈病病原菌——鞘锈菌(Coleosporium)的分类历来很乱。传统的分类方法都是依冬孢子形态和冬孢子寄主来进行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1种鞘锈菌的春孢子可以侵染2种或2种以上的冬孢子寄主,所以按冬孢子寄主来划分鞘锈菌的种是不合理的。文中在病害症状观察和春孢子表面形态观察的基础上,首次对樟子松3种不同形态的春孢子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从而为鞘锈菌的分子分类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华山松疱锈病发病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山松疱锈病的病菌系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J.C,FischerexRabenhorst)的一个生态型或变型,具长循环型生活史。0、Ⅰ阶段生于华山松枝干皮层,分别于8—9月和次年3—6月出现;Ⅱ、Ⅲ、Ⅳ阶段生于狭萼茶子,[Ribesglacialewallvar.Laeiniatum(Hookf.et.Thoms)Clarke]叶片,分别于5—8月和8—9月出现。病菌以多年生菌丝在华山松活体组织内越冬。孢子主要靠风力传播。完成浸染循环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并有侵染重叠现象。锈、夏孢子的散放期分别为60天和70天左右,散放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7月中旬至7月中旬。锈子器始见期的早迟和持续期的长短分别取决干上年11月至当年锈子器始见期及锈子器发生期>0℃的积温值,幼苗至35年生的华山松均可染病,以幼树受害最重。同一发病年度,林分病情的动态变化不明显,年间呈逐年增加。林分发病率(y)及感病指数(y’)与林间狭萼茶子数量(x)呈显著正相关。扫描电镜观察显著,锈孢子突顶端平截与基部基本等径,具4—5个环纹。夏孢子表生锥形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的樟子松松叶锈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造林后苗木,幼树。用樟子松松针上的春孢子向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叶片上接种获得成功,用带有冬孢子堆的白头翁病叶挂在樟子松松针上接种,也获得阳性反应。因此鉴定在大兴安岭地区樟子松松针锈病的病原菌为白头翁鞘锈菌,其转主寄主为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室内抑制春孢子萌发试验,以百菌清和DT杀菌剂效果最好。用五二扑和扑草净都能杀死掌叶白头翁和轮叶沙参的地上部  相似文献   

19.
红松疱锈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4年以来对20a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疤锈病(Cronartium ribicola)进行了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在该病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基础上,对发病率为16.9%的重病林分,采取间伐、修枝和药剂防治等进行综合防治;其间伐强度20—30%,保留密度约1700株/ha,修除1.5m以下侧枝,松焦油涂柴油(1∶1)涂干防治保留的轻病株。防治后3a,林分发病率降至4%,林分蓄积生长量显著增加,防治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