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方农业高校加强产学研结合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力量。文章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实践,总结了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的主要模式,介绍了促进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提出了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院校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农业院校科技服务体系创新的实现途径,提出了确立农业科技服务创新的理念、探索农业科技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和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改革推广机制,促进农业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分析了农业院校在人才、科研、信息的优势和在科技成果推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当前我国农业对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的需求,提出了农业院校技术推广和科技信息服务产业化以及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使科技成果和人才技术面向市场、服务和指导农业生产,同时从成果、技术、信息的转让和服务中获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3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托高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农业院校进行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农业院校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包括强化农业院校的主导作用、完善农业院校科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创新政府推动下的科技推广渠道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等农业院校自主创新与服务新农村能力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农业院校是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它在农业自主创新、农业科技进步和服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推进自主知识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集成服务创新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政策措施,为发展中的高等农业院校提供借鉴,对切实增强高等农业院校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农业科技是关键,服务"三农"人才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必然需求大量人才,尤其是服务"三农"的科技人才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高等农业院校既是服务"三农"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阵地,又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传播基地。通过探讨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保山市冬春干旱加重,冬春连旱已成常态化,而且干旱中还往往伴生霜冻灾害,已成为制约秋播作物生产的两个主要因子。保山市农科所通过开展多项食用豆类抗逆减灾新技术试验,加强抗逆技术研发力度及高效生产技术示范推广,为冬季农业增产增效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充分发挥农业院校优势积极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农业院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教育部门,同时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单位。在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如何主动开放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是摆在高等农业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为例,阐述了新时期该所在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总结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生产实际需求来指引课题研究方向、创新农业科技服务形式、把握农业科技服务需求、循序渐进求实效、建立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等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攀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977-4979
近10年来,云南省粮食产量在波动中增长,从2000年的1 467.8万t增长到2010年的1 531.0万t,灌溉是该区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农业是用水大户,工农业用水比约为1∶3,水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在农业。目前云南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随着工业和城镇的发展,农业用水分额将继续减少;同时,受频繁的旱涝灾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和水资源开发难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影响,农业供水保证率将进一步降低。要继续保证或发展该区的粮食生产规模,该区的农业用水情势有恶化之势,急需研究并制定出解决该区粮食生产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喀左县属于典型的低山丘陵半干旱农业地区,主要以雨养农、降雨量少,具有十年九旱的特点,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极为严重,春旱、伏旱和秋吊经常发生,由于干旱缺水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及其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辽宁省农委的支持和帮助下,喀左县实施了由全国农业技术中心下达的《辽宁省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推广旱作节水》农业财政补贴项目。特别是抗旱保水剂的应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达到了抗旱、保水、保肥、增效、改良土壤和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玉林市近50年来干旱的发生规律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林市春、夏、秋三个季节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定干旱的农业气象指标,在此基础上对1959~2005年的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玉林市春旱的地域差别并不明显,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夏旱是以局部干旱为主,全市性的大旱非常少;秋旱北部略多于南部,以全市性大旱为主;总的干旱特点是旱年频繁,且多为连年出现,但同一年内发生2次以上全市性大旱的机会并不多。针对玉林市的具体情况,提出采取封山育林、兴修水利、合理调整作物种植布局、大力开发空中的云水资源、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预报研究、加强化学控制等措施进行防旱抗旱。  相似文献   

14.
余航  王龙  田琳  张茂堂  杨蕊  夏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090-2092
选取云南省1950~2009年体现旱灾经济损失的旱灾受灾面积、旱灾成灾面积、旱灾粮食损失3类指标数据,计算旱灾综合指数,构成云南旱灾综合指数序列,对其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Mann-Kendall法分析云南省1950~2009年旱灾综合指数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60年来云南干旱灾害频发,旱灾损失严重,平均2.5年出现一次重大以上的旱灾;1950~2009年云南旱灾综合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特别是1986年以来旱灾损失明显上升,防灾、减灾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旱情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甘南县为例,应用小波理论对该县实测作物生长季降水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该区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的主要周期及旱涝变化趋势,为甘南县乃至黑龙江省西部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和挖掘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干旱成灾因素分析及减灾对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省为例,选取影响云南省干旱成灾的5个因素(有效灌溉率、节水灌溉率、农业用水比率、森林覆盖率、平均年降雨量),并根据这5个因素对2003~200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经研究表明,影响云南省干旱因素可以归结为农业投入水利化、土地植被状况和气候状况。根据研究结论和云南干旱的现状,提出了减轻云南省干旱灾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干旱是最常见的环境胁迫之一。在中国,尤其是北方,干旱是农业生产最严重的限制因素。多年来抗旱机理的研究也研究的热点之一,各种抗旱的形态生理指标被提出来,但至今对植物抗旱机理的认识并不深入,提出的抗旱指标也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对植物抗旱机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弄清内江地区旱涝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干旱监测和农业生产提供参考,采用Z指数分析方法,对1971-2009年内江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年来,内江地区以旱灾占优势,洪涝灾害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大气干旱呈波动性下降趋势;从不同季节看,春季旱灾严重,夏季多洪涝,秋季旱涝灾害较少,冬季旱灾极为严重;从月变化看,偏旱月多于偏涝月,在偏旱月和偏涝月中,重旱与重涝出现的几率均较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云南半帚孢测试了干季中云南松抗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云南松抗性的相对强弱与降雨量及环境温度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7798和r=-0.4627,|r0.05|=0.811,P>0.05。在干季前期,温度较低,降雨量偏少,松树的针叶及韧皮含水量较低,伴生菌的生长力较低,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增强,这一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危害较轻;而干季后期,温度逐渐升高,降雨量也有所增加,松树含水量较高,伴生菌的生长力增强,云南松的抗性相对减弱,因此该时期内纵坑切梢小蠹的蛀干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辽宁建昌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对农业干旱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永忠  黄英华  李明春  杜丙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27-16328,16331
[目的]分析降水变化掌握干旱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气候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对比、趋势分析降水变化对干旱程度的影响。[结果]建昌地区作物生长季降水量近50年减少108mm,并以夏季减少为主体。春秋两季干旱最严重频率为80%。与全国第2次农业资源普查时相比,作物生长季干旱频率增加26.6%,播种出苗阶段干旱频率减少13.6%,作物旺盛生长阶段干旱频率增加7.7%,成熟收获阶段干旱频率增加19.2%。[结论]目前建昌地区的气候朝着偏旱至半湿润半干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