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铃薯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其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和种性退化,利用一定大小的微茎尖组织培养,不但可获得无病毒的瓶苗,还可以缩短生长周期,从而生产大批量的马铃薯原原种。结合本人在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学习与实践.就马铃薯微茎尖脱毒、组培快繁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驯化移栽等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种薯的特性 马铃薯一般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块茎是生长在土壤中的缩短了的茎,它的作用在于贮存养分、繁殖后代.茎与根的明显区别是茎上有芽,而根上没有固定芽,只能产生不定芽.马铃薯块茎上的芽眼多少和芽眼深浅是鉴别品种的主要标志.块茎上每个芽眼通常由1个主芽和2个副芽组成.块茎通过休眠期后,顶芽的主芽先生长,而后侧芽的主芽相继发出.主芽受损后副芽可取而代之,继续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了脱毒和快速繁殖优良品种马铃薯,已进行了大量离体培养研究工作,并表明马铃薯的分生组织、茎尖、茎段、叶片等均能诱导再生植株,但对于试管内诱导产生小块茎的研究尚少报道。本试验研究的成功为进一步探索温、光、湿度和营养成分对马铃薯块茎形成的影响机制和小块茎的播种利用将提供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茎叶生长以20℃左右为最适宜,气温达到30℃时,会使茎变细、叶面积缩小,不利于后期块茎积累养分。块茎膨大要求较低温度,最适宜的土温是16℃~18℃,当土温为20℃时,块茎生长缓慢,25℃时块茎几乎停止膨大,当土温达30℃左右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因此,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茎尖脱毒新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研究高效的马铃薯茎尖脱毒方法,在对马铃薯脱毒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马铃薯脱毒种薯进行室内块茎拔高(50~80 cm)培养,切取大茎尖(0.8~1.0 cm)消毒、无菌培养,然后切取小茎尖(0.2 mm)以及茎尖重复培养,以探索马铃薯脱毒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马铃薯PVX病毒、PVY病毒、PVA病毒以及PSTVd类病毒具有很好的脱毒效果。  相似文献   

6.
第一招:去尾芽 经试验证明,马铃薯的尾芽成株后,产量仅是顶芽或侧芽成株苗的1/3,为此在切种薯时对尾芽弃置不用。 第二招:高垄栽培 高垄栽培两边培土,能增加活土层,根茎部位土壤疏松,利于茎延伸,又能提高地温,满足早期根茎发育所需温度。 第三招:配方施肥 马铃薯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大量养分,必须配方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需求,特别是块茎膨大期,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第四招:去花蕾 马铃薯可利用的部分是地下的块茎,孕蕾开花要消耗大量的养分,要想获得高产,必须见蕾就掐去,以节省养分促进块茎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需求及其栽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属茄科作物,常用块茎繁殖。休眠的种薯从萌芽播种到幼苗出土,靠块茎自身的养分和幼根吸取的水分供给幼芽生长发育;幼苗出土后,其根、茎、叶利用环境条件制造养分,供给植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正>马铃薯播种前催芽可以促进早出苗,并增加在田间生长日数,提高产量。催芽可以使马铃薯的物候期提早7~10天,有利于避开高温和蚜虫危害,也是春季马铃薯种植的关键技术。催芽时间一般在当地马铃薯适宜播种期前20天进行。催芽方法有切块催芽和整薯催芽。一、切块催芽切块催芽因打破了种薯(块茎)的顶端优势,切块后各切块上的芽眼得到了相似的养分条件,萌芽速度快,大小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块茎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马铃薯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费乌瑞它’马铃薯品种为材料,于2016和2017年度马铃薯生长季开展了施肥试验。基于不同氮钾施肥水平试验和不同施氮追肥水平试验马铃薯块茎主要形态参数和器官生物量等数据,通过分析块茎主要形态与器官生物量和生理发育时间的定量关系参数,基于块茎形态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马铃薯块茎形态结构参数模型。经基肥不同氮水平试验马铃薯块茎生长数据检验,除薯形指数模型精度略低外,块茎长、块茎宽、块茎厚和比块茎重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施肥水平马铃薯块茎主要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为了探讨不同生育期调亏灌溉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于2021年4-10月在景电灌区开展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对马铃薯叶面积指数、茎粗、叶片生物量、茎秆和块茎生物量等指标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其中苗期调亏后,经过后期复水,各项指标降低幅度较小,而块茎膨大期调亏各项指标降低达显著水平。因此,可在马铃薯苗期适当调亏,而在块茎膨大期应充分供水,确保马铃薯正常生长和块茎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11.
将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提供的合作88号马铃薯品种的发芽块茎,进行茎尖剥离脱毒和组织培养诱导,研究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6-BA+0.05 mg/L NAA+0.1 mg/L GA3+30 g/L白糖+4.0 g/L琼脂粉+100 mg/L肌醇,形成的愈伤组织状态好、成苗率高。  相似文献   

12.
将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研究所提供的合作88号马铃薯品种的发芽块茎,进行茎尖剥离脱毒和组织培养诱导,研究添加不同浓度激素的培养基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合作88号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0.1 mg/L6-BA+0.05 mg/L NAA+0.1 mg/L GA3+30 g/L白糖+4.0 g/L琼脂粉+100 mg/L肌醇,形成的愈伤组织状态好、成苗率高。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马铃薯锰素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施肥对马铃薯锰素吸收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品种紫花白为材料,设置对照(CK)、有机肥、氮磷肥、有机肥+氮磷肥等4个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肥和有机肥+氮磷肥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各器官及全株锰含量,而有机肥处理提高了叶、块茎中的锰含量,降低了茎中的锰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全株锰素累积吸收量,其中有机肥+氮磷肥处理对马铃薯锰素累积吸收有正交互效应,二者配施比单施效果好.氮磷肥处理极显著地增加了马铃薯叶片中锰素分布,降低了茎和块茎中的分布,而有机肥处理则增加了块茎中锰素分布,降低了茎、叶中分布.不同施肥处理均提高了马铃薯锰素阶段吸收量、全生育期锰素平均吸收速率、每吨产量锰素吸收量,降低了全株和块茎的锰素利用效率及锰素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光碳核肥对马铃薯块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考察了光碳核肥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光碳核肥对种薯进行拌种并于全生育期对叶面进行喷施处理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叶面喷施光碳核肥后可增强植株生长力,补充后期块茎膨大所需养分。  相似文献   

15.
<正> 马铃薯主要是靠块茎繁殖的作物。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马铃薯容易受病毒侵染,且病毒通过块茎代代相传不断积累,造成马铃薯种性退化。脱毒马铃薯,就是利用热处理及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脱除马铃薯种薯所含有的病毒,恢复马铃薯品种原有的种性,达到增产的目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42-143
为了探明神锄复合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在沙湾县进行了小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神锄复合微生物菌剂使马铃薯植株与块茎合计干物质量提高2.44%,单块茎重提高20.6%,产量提高12.4%,纯收入提高12.4%。  相似文献   

17.
薯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等非谷类粮食作物。这类作物的产品块根在土壤中生长,因此对土壤理化性状要求比较严格,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地块有利于其生长。薯类作物生育期包括生长期和块根(茎)膨大期,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较少,但十分敏感,缺肥会严重影响茎叶生长和根系发育,从而影响块根(块茎)的形成;块根(茎)膨大期是地上、地下生长最旺盛的时期,需肥最多,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在生产上,马铃薯易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侵入马铃薯植株后,利用马铃薯的营养复制增殖病毒,并通过马铃薯块茎逐代积累,使薯块变小或畸形而减产30%~50%。目前尚没有药剂能不伤害马铃薯只杀死其植株体内的病毒,唯一的方法是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脱除病毒,获得脱毒植株和种薯。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养基与转接方式组合对马铃薯试管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为一年生草本块茎植物,是我国主要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五大作物之一。由于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与其它作物问作、套作等物点,倍受人们青睐。生产上马铃薯主要繁殖方法是利用营养器官进行无性繁殖,需种量大,繁殖系数低。易感染病毒而退化。目前在防止马铃薯种性退化的诸多方法中.利用马铃薯茎尖生长锥进行组织培养来脱除病毒已经成为防止马铃薯种性退化的主要措施,但不同培养基与不同转接方式组合对试管苗的生长影响不同,通过本试验以确定最佳培养基与转接方式组合。  相似文献   

20.
李有文 《乡村科技》2023,(16):80-82
为促进马铃薯产量不断提升,开展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种植试验。试验共设置5种栽培方式,包括垄作式、沟渠式、条带式、苗钵式、C-槽式,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沟渠式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在各时期的株高均最大,马铃薯单株主茎数、单株块茎数均显著高于对照,马铃薯的大薯率、中薯率最大,小薯率最小,产量最大;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块茎增长中后期、成熟期,茎的干物质分配率以沟渠式栽培方式最大。由此可见,沟渠式栽培方式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