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尊为"至善"的官修提要目录<崇文总目>、现存最早的私家提要目录<郡斋读书志>、第一部著录版本的目录<遂初堂书目>、"考证之所必资"的私家目录<直斋书录解题>为考察对象,总结其图书分类、著录内容、著录方式的特点,突显其目录学贡献,推演其作为目录学名著成为后世"撰述之式"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孙翠琴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8(5):145-146,F0003
图书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时必须注意服务细节。在为读者提供的书目数据中.一定要重视提要项的著录。提要是文献的精华,提要项著录是中国图书馆目录数据的特色,是目录数据的精华所在,在读者服务工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农书的编目发展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长期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重农传统,因而农业较为发达,农学著作非常丰富。反映到目录学上,历代目录学家对农书都十分重视,不仅单独为其设类,有的还细分子目,详加著录,从而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古代农书的挖掘、整理工作,在农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毛骸、王毓瑚、胡道静、犁播及日人天野元之助等广泛搜集古代农书的书目和篇目,先后编纂出版了几部农学文献专科目录。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录学史的角度,专门探讨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目中农书的归类及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4.
袁新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32-14433,14445
结合历代目录学家古代农书编目认识、官修史志书目子部农家类著录的演变轨迹,以及现代农书与古代农书的整理情况,指出作为子部的二级类目农家类不仅需要细分子目、详加著录,更需要出现专科目录,从而既能符合目录学的历史发展趋势,又能够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大量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自刘向、刘歆父子之《别录》《七略》起,古医书目录逐渐增多,使得古典目录学的内容更加充实。结合古医书目录学源流,针对综合性书目和专科书目逐一分析了古医书目录学的特色,指出了古医书目对古典目录学具有补充和发展的作用,为利用古医书目录检索文献信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长期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重农传统,因而农业较为发达,农学著作非常丰富。反映到目录学上,历代目录学家对农书都十分重视,不仅单独为其设类,有的还细分子目,详加著录,从而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对各校区图书馆随高校合并而并馆后书目数据库建设中所面临的书目数据不规范、著录标准和标引原则不统一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细致的分析。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采取统一著录、标引等标准和细则、对书目数据进行改编和规范、加强管理、业务培训和交流、优化工作流程等一系列措施,使并馆后书目数据趋于完善和统一,提高书目数据库建设水平,为适应多校区、大规模、多学科、高质量的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书目答问》是张之洞给诸生指引治学门径的一部目录书,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治旧学的导读书目,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该书目成书于内忧外患的晚晴时期,其在收录范围、著录内容、类目体例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也因此而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邱志诚 《农业考古》2022,(1):239-247
《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两部当代农学目录学著作,堪称研究传统农书的架海金梁,是为学者入门、研究必备的案头书。但两书或囿于时代条件限制,或因书成众手,误收的情况在所难免。通过研究考辨,可知两书误收宋代农书29种,兹为揭橥以提高其著录宋代农书部分的准确性,从而使之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析CNMARC中中文译著的著录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译著图书有不同于普通图书的特点,运用MARC格式著录时相对较复杂,要准确揭示出译著的书目信息,就要针对著录过程中的特点与难点,认真分析其著录方法。  相似文献   

11.
爱伦坡短篇小说所展现的恐怖魅力是他文学的真正成就。考究的文笔,简练的语言,精选的字眼和惊险诡异的构思,刻意营造的气氛,所有环节和谐统一,准确的字眼和惊险诡异的构思,体现出坡的恐怖魅力。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围绕着政治立场问题展开的探讨,为理解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笺》提供了诸多启示,但也带来了视角单一的障蔽。将该文返置于中古文章学发展的脉络,能够在客观认识其文本属性、贴切归纳其文本特质的基础上,探知其进入文学史脉络的机缘,体会阮籍的一系列公牍书写对于两晋南朝文士提升"笔"体内涵,进而改善自身社会地位和文化生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瞿秋白和鲁迅同为"左翼文化运动"领导者和白话文学积极倡导者,其翻译思想有着共性的一面,也存在着诸多分歧。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和学术文献,对两位文学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翻译思想中的共性与分歧进行对比性研究,可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继承和发扬二人在译介国外先进文化过程中深邃的翻译思想、崇高的思想品质和务实求真的学术批评态度,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新时期思想文化建设服务。研究表明:瞿秋白和鲁迅翻译思想的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对翻译的政治功用性目的、"信"的"直译"翻译观、"翻译可输入新的表现法"等方面的一致性;分歧则主要表现在对翻译的标准与方法、接受美学解读基本特征的侧重点和对严复的翻译观等方面的不同认识,焦点在于对"顺"的深层次理解,以及是否实现、如何实现翻译语言的大众化,让翻译为改良民族大众服务。瞿秋白和鲁迅关于翻译思想的讨论,留给人们的是辩证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刘禹轮在民国时期以“木薯县长”闻名。他出身农家,青年时负笈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历任中学校长、国民党党务干事、县长、农林处长等职。他担任丰顺县长期间,因推广种植木薯成绩卓著,得“木薯县长”之称。刘禹轮一生撰有文章40余篇,主题大致可按其年龄阶段划分。求学及早期工作时期,他文风犀利、激进,乐于针砭时弊;主政丰顺及省农林处时期,其文章多是对地方或部门建设发展提供建议及经验;在台湾任教及退休后,他的文章以回顾往事、总结人生历程为主。整理其生平经历和著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其人其事,知悉其一生致力于木薯推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论文不同于一般的文章、札记或评论,是一种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体裁。学术论文写作应从选题原则、资料积累与资料运用及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认真把握。本文探讨有关写作技巧,指出写作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前人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从整体上诠释学界的研究情况,进而分析了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研究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史料的综合利用方面.最后,提出笔者的个人观点,旨在为学界未来关于王世懋及其《学圃杂疏》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农业科技论文中常见问题,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及本刊要求,参照有关国际、国家标准和规范,论述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规范化要求,以期为广大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原的桃文化自高昌郡时期就有很深的影响,吐鲁番桃文化文书的出土,说明古代吐鲁番地区桃树种植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及桃文化对葡萄名称写法的影响,又导致了文书中"桃"与葡萄之间关系的复杂性问题。辨别涉及经济方面的桃文书,是辨析吐鲁番出土"桃"与葡萄文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在。吐鲁番文书中的"桃",包括与"蒲桃"或"浮桃"等并用的"桃";与酒并用的"桃";独有"桃"字的文书。这些文书中的"桃",一是为"蒲桃"或"浮桃"的简称;二是指桃;三是是否一定指葡萄,还存疑。吐鲁番文书中葡萄书写形式有着时代的特征,这些时代特征可以作为我们进一步判定那些不能确定时期或"桃"内涵的文书。出现"桃"与葡萄关系问题的文书是在阚氏高昌初年(460)至武后初年(684)这一时期,但文书的"桃"指葡萄当大致不误。古代吐鲁番地区葡萄的多种书写方式的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葡萄在该地区社会经济中所占据着的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恰恰又强化了"桃"在该地区一般指葡萄的认识。吐鲁番出土"桃"文书,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古代吐鲁番桃树的种植,但桃文书是极少的,桃种植规模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晚清西北舆地学的重要学者张穆及其代表著作《蒙古游牧记》进行梳理。在张穆诸多作品中,其《蒙古游牧记》成就最高,此书是张穆在蒙古地理历史和西北史地领域经心研究的结晶,它成为最早的研究边疆史地的著作,在当时和后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覃云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9(6):135-136,147
阅读学术期刊不仅可以获取相关学术信息,而且可从中捕捉大量的写作信息,这对于论文写作和发表都有很大帮助.出于论文写作需要去阅读学术期刊可从研究期刊目录、分析刊文题目、挖掘潜在信息,总结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寻找到最佳选题,增强写作灵感,悟出写作技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增加发表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