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是我国茶叶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日本茶叶消费及进口市场呈现出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覃士才 《农业考古》2002,(2):66-67,113
宜昌是全国重点产茶市之一。茶叶是宜昌市的传统产业,,为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已把茶叶列为全市“十五”期间农村“六大”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本文就如何“加大茶叶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推进宜昌……  相似文献   

3.
孙洪升 《农业考古》2000,(4):238-242,245
唐宋时期,我国的茶叶市场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市场网络,大量商品茶投放市场。作为调节茶叶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整封建国家、商人和茶园户的茶叶市场价格亦逐渐发挥其独特作用。“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主和卖主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1)茶叶市场价格在整个茶叶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唐宋茶叶市场价格体系十分复杂。各种茶叶之间比价不一,影响茶价变动的因素除经济上的外,还有政府榷茶等政治上的,往往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原因交织在一起。因此,认识各种价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价格在茶叶市场运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洪升 《农业考古》2005,49(2):244-249
唐宋时期,伴随着茶业经济的崛起和茶叶市场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饮茶啜茗,茶叶成为人们消费的重要商品之一。学术界对唐宋的饮茶风习多有论述,但对茶叶消费的主体及他们各自的茶叶消费情况的探讨似不够深入。笔者不揣浅陋,拟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论唐宋时期的茶叶消费与茶文化的发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升 《古今农业》2006,1(4):89-100
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生产异军突起,获得了快速发展,茶业遂成为传统社会中新兴的、有很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茶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商品茶,满足了社会城乡居民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促使自唐代以来的饮茶风习日炽,茶叶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生活必需品。唐宋茶叶消费逐渐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茶文化由此发端并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6.
陶觉逊 《农业考古》2012,(2):151-155
华北茶叶承销市场包括原直隶省的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为了表述方便,这里还把河南、山东包括在内,形成一个5省市的"大华北"区域。因为,这些地区茶叶市场具有较紧密的联系,无论是消费的茶类、茶叶来源、茶叶运销方面,均有许多相似之处,构成一个相当联系紧密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农产品敞开国门走向了世界,茶叶同其他农产品一样更多地参与了国际竞争。如何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占领国际市场,是茶产业的当务之急。1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现状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770万亩,开采茶园面积1372.5万亩,总产量72.06万吨,占全球总产的24%。浙江  相似文献   

8.
9.
茶叶是云南省云县大寨镇的农业优势产业之一,是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先决条件,而生态茶园的建设是促进茶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就大寨生态茶园建设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建立生态茶园基地的措施和生态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林跃勤 《农业考古》2001,(2):240-241
以年人均饮茶计算 ,俄罗斯人超过 1.3公斤 ,无论在欧洲还是在全世界都居于前列。作为比较 ,1998年北京人均茶叶消费量仅为 0 .4公斤 ,全世界年人均茶叶消费量为不足 0 .5公斤。尽管俄罗斯地域广袤 ,但仅靠近黑海的克拉斯拉达地区出产不多的一些茶叶 ,不足其需要的 1%。俄罗斯茶叶年消费量大约 2 0万吨 ,价值两亿美元以上 ,99%以上的茶靠进口 ,进口茶中红茶占绝大部分。主要从印度 ,斯里兰卡 ,肯尼亚 ,孟加拉国 ,印尼及中国等国家进口。如 1997年从印度进口 9万吨 ,斯里兰卡 4 .6万吨 ,中国大约 3万吨 ,格鲁吉亚 5千吨 ,此外 ,在高档茶叶中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福建乌龙茶产业及相关产业链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该产业存在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提出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注重茶园的生态建设和休闲旅游开发,提高茶叶的品质及安全,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实现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跨越升级,更要借鉴国际茶产业应用精深加工开发茶叶副产品的先进经验,重视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取茶中含有的各种既有“有效成分”又有“活性成分”化学物质,发挥茶的医疗效能,弘扬中医和茶文化结合的荼疗生态文化,为“十二五”实现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野生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是我国花卉大省,其鲜切花生产规模及产量居全国第一.但云南省花卉产业的潜力还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表现在对丰富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作者根据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产业开发利用现状,全面分析了野生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以促进云南省野生花卉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茶叶深加工视角出发,分析了信阳茶叶深加工发展状况及阻碍其发展的“瓶颈”,提出了搞好茶叶基地规划、实行生产加工管理机械化、调整生产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加快人才培养、强化政策扶持等促进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为地方政府制定茶产业发展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魏媛  吴长勇  张晓阳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8):4495-4499
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努力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近年来贵州省经济的发展则仍是以资源、能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因此,构建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体系有利于贵州省“三化”同步战略的实施.通过分析贵州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现状,提出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体系的对策建议,为促进贵州省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caution that the theory of modernity antinomy tolls for the human beings.As the carrier of social culture,the core value of tea economy,the base and the drive of tea economy,the eventual goal of tea economy and the future of tea economy all lie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The core value of tea economy is based on humanities.To ge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 economy,great emphasis should be put on developing tea ec...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云南省有机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有机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贵州茶产业市场开发调查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贵州茶园基地规模迅速扩大,市场开发的问题越显突出。本文在分析贵州茶叶发展优势与市场潜力、市场开发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提高茶叶经济效益为中心,立足现有市场,发展以高品质绿茶为主的多种类茶产品生产,加快新市场开拓;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加快贵州名优绿茶的规模化生产进程,充分发挥贵州茶园基地的规模化效应;以打造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为目的,充分挖掘贵州茶叶的生态优势、品质优势和茶文化优势的市场发展思路。同时明确了目标任务、指导原则和发展重点,认为持续加快基地建设步伐,稳步现有市场开发,实施企业人才工程建设,整合资源,促进贵州茶叶龙头企业的尽快形成,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完成贵州茶文化的特色内涵研究,实施贵州茶叶出口战略,开拓新产品新市场,筹建贵州茶叶加工工程重点实验室,是当前推进茶叶市场开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茶产业是福建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该文总结了福建茶叶市场的发展现状,剖析了当前影响福建茶叶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并就促进福建茶叶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9.
柴艳玲 《北京农业》2011,(6):130-132
中国有着让世界为之惊叹的植物资源,云南省的野生花卉资源为中国的花卉产业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后盾。云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植物王国",具有近2万种的高等植物,几乎占了全国植物物种总数的50.00%。在这些植物中,野生观赏植物约有3000种,无论春夏秋冬,都总有鲜花绽放。不仅为云南省野生花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条件,还能有效促使其与云南省蓬勃发展的花卉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0.
张永瑞  郭雅玲 《现代农业科技》2011,(24):348-349,351
分析目前福建省茶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茶业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总结契约型模式、市场型模式、科层制模式、混合型模式等属性与应用情况,提出茶农合作社发展建议,以为茶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