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以桃为寄主的佛氏刺瘿螨Aculus Fockeui(Nalepa and Trouessart)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始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其发生为害习性。  相似文献   

3.
佛氏剌瘿螨的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佛氏刺瘿螨是我省桃树上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害螨,主要为害叶片,据调查,该螨在川西及川东桃区均有发生为害,个别地区为害较严重。为了寻找对该螨的有效药剂及适宜的使用浓度,我们于1991年6月在本所进行了佛氏刺瘿螨对托尔克等药剂的敏感性测定。  相似文献   

5.
6.
<正>番茄刺皮瘿螨是1997年入侵上海的新害虫,曾在2004~2006年引起秋番茄生产较大的灾害损失。防治重点应加强害螨发生的早期诊断、注重田园清洁与防止瘿螨扩散传播、消毒与灌水沤泡灭螨,辅助使用杀螨剂的化学防治。番茄刺皮瘿螨(Eriophyes lycopersici)属真螨目瘿螨科。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均有发生,华南地区发生偏重;近年河北等地也有发生报道。1997年侵入上海成为茄科蔬菜的新害虫,主要为害番茄、辣椒、茄子、马铃薯等(陈斌等,2001;李惠明,  相似文献   

7.
栗瘿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栗瘿螨(Eriophyes costanis Lu)是为害栗树叶片的一种四足螨.俗称栗瘿壁虱,记载材料很少.叶片被害后生袋状虫瘿,影响叶片的正常发育.据调查,在河北省迁西、迁安、遵化、抚宁和昌黎等栗产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8.
番茄刺皮瘿螨对番茄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娟  李琳一  许翔  杨益众  王冬生 《园艺学报》2006,33(6):1215-1218
 番茄叶片被番茄刺皮瘿螨危害后, 一些生理生化指标发生了变化。与对照相比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 螨量大和危害时间长则下降速度快。少量瘿螨在短时间内危害导致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 且随着螨量增加和危害时间的延长含量增加, 而危害时间过长, 其含量则下降。对于游离脯氨酸, 则是螨量大, 危害时间长其含量增加快。危害期为6 d, 处理20头/叶与60头/叶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31.7887%、82.0439%。  相似文献   

9.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指数法对怀柔区试验地板栗林内栗瘿蜂虫瘿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栗瘿蜂虫瘿在板栗林内呈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而且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栗瘿蜂虫瘿数量在树冠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的分布差异显著,以南方向最多,北方向最少.树冠上、中、下层虫瘿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层分布最多,上层最少.采用Iwao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方位、不同层次分布特点和空间分布形式.结果表明:各个方向、不同层次上虫瘿分布普遍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根据Iwao提出的新序贯抽样理论,列出了试验地区的序贯抽样表,为林间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番茄斑潜蝇1.1学名: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除番茄斑潜蝇外,具有重要性的还有三叶草斑潜蝇;线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等。五种斑潜蝇形态极相似。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荔枝、龙眼上的瘿螨的分类、地理分布、危害特点、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因瘿螨个体微小,鉴定方法复杂,技术要求高而限制荔枝和龙眼瘿螨相关研究的开展,主要表现为:缺乏快速、有效的种类鉴定手段;基础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需要深入研究;区系、起源和进化、种群遗传分化等基础研究.因此,提出开发DNA条形码方法快速鉴定荔枝、龙眼上的瘿螨种类;加强荔枝、龙眼重要瘿螨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以便建立科学的种群密度监测、发生预测技术规程和提出综合防控技术;开展基础性的研究,为荔枝、龙眼上的瘿螨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尼氏钝绥螨控制柑桔始叶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尼氏钝绥螨控制柑桔始叶螨的研究李继祥,张格成(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630712)柑桔始叶螨Eotetranychuskankitus是我国西南和湖北等桔区的严重害虫。每年2~5月猖獗为害柑桔叶片,形成黄斑,扭曲畸形,造成大量落叶、落花、落...  相似文献   

13.
 针对梅下毛瘿螨[Acalitus phloeocoptes(Nalepa)]为害造成的杏芽瘿进行了田间调查和室内研究。用石蜡切片法对受害芽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描述,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受害芽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氢酶活性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所调查杏树栽培品种中杏芽瘿普遍发生,10个品种,在甘肃省兰州市秦王川地区发生最严重时病情指数为48。梅下毛瘿螨主要侵染杏树幼芽,受害芽增生畸变,形成大小不等的刺状瘿瘤。瘿瘤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受害芽解剖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芽轴自下而上膨大,木质化程度由内向外逐渐加剧,外侧幼叶木质化程度高,尤其是靠近芽轴的基部已完全木质化并且明显增厚,叶片外张,内层幼叶外露;幼叶表皮细胞大小不一49.85%,受害芽的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升高,最高分别上升9.85%、96.87%和69.44%,过氧化氢酶活性亦增加,最高增加106.82%。 ,表皮显著增厚并且完全木质化,叶肉细胞排列乱而松弛,后期解体。受害芽与正常芽相比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最大降幅为包括意大利杏、双仁杏、金太阳等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生产上防治榛黄达瘿蚊的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提高化学防治榛黄达瘿蚊的农药利用率,连续3年实地调查了田间榛黄达瘿蚊的虫瘿增量和累积量,对种群数量动态和代表空间分布型的聚集度指标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平榛园榛黄达瘿蚊危害造成的虫瘿数量变化呈单峰型曲线,空间分布型初期呈稀疏的泊松分布,后来趋近于不均匀的核心分布或嵌纹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要的分布状态,数量少时以个体为单位存在,而数量较多时则以个体群形式存在。榛黄达瘿蚊产卵前期的末期是成虫防治的最佳防治适期,虫瘿率达到10%即为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利用4种方法对梨二叉蚜的空间格局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梨二叉蚜的树内分布格局为聚集格局,具有密度依赖性,且其分布的具体成分为个体群。  相似文献   

16.
室内测定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和尼氏真绥螨Euseius nicholsi Ehara etLee的耐饥饿能力,并分析了饥饿程度对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若螨的功能反应和捕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捕食螨各螨态的耐饥时间与发育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巴氏新小绥螨的耐饥能力明显强于尼氏真绥螨;不同饥饿程度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朱砂叶螨若螨的功能反应均为霍林-Ⅱ型,饥饿程度虽不能改变它们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但可使功能反应模型的各参数值发生较大改变;饥饿24小时的巴氏新小绥螨和尼氏真绥螨雌成螨在取食朱砂叶螨若螨的24小时内,其捕食作用主要集中在前8小时阶段,未经饥饿处理的两种捕食螨雌成螨捕食速度在24小时内各阶段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甘南州迭部县地处白龙江上游,属岷山北部山区,处于青藏高原及其陇南山地黄土高原的过渡带,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高寒湿润,气温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平均日照时数1800~2600h。果树栽植在白龙江沿岸海拔1400~2200m的川台地,土壤类型以棕壤土和褐壤土为主,果园周边为农田,多种植小麦、玉米、青稞等作物,荒坡以菊科和禾本科杂草为主,  相似文献   

18.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是柑桔园内为害严重的优势种群害虫.该螨通常一年发生两个高峰,里马鞍形曲线.各虫态中卵一般占48.0%—68.2%,比例很高.卵的比例数量在防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桔园内该螨的分散度与密度之间呈明显相关.在株平均密度和最高密度与分散度相关的不同统计分析方法中r值以幂函数值为最大.按照幂函数相关统计方法计算,叶背有虫叶率在40%—45%和55%—60%,其螨密度每叶分别为3头和5头,此数可作为全面喷药的参考数值.按照有虫叶率推算螨密度的方法,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19.
陈道茂  陈卫民 《果树科学》1994,11(3):172-174
桔全爪螨是柑桔园内为害严重的优势种群害虫。该螨通常一年发生两个高峰。呈马鞍形曲线。各虫态中卵一般占48.0%-68.2%,比例很高。卵的比例数量在防治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桔园内该螨的分散度与密度之间呈明显相关。在株平均密度和最高密度与分散度相关的不同统计分析方法中r值以幂函数值为最大。按照幂函数相关统计方法计算,叶背有虫叶率在40%-45%和55%-60%,其螨密度每叶分别为3头和5头,此数可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