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制不同碳源氮源培养基接种干巴菌菌种,研究不同配方碳源、氮源培养基对干巴菌母种、栽培种菌丝长势、生长速度、满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干巴菌母种培养基用松针水配制,栽培种培养基中添加40%的松针,其菌丝生长速度均较快。干巴菌母种培养基菌丝最适合的主要碳源是马铃薯,菌丝生长速度最快(4.53mm/d),最适合的主要氮源是蛋白胨与酵母粉1:1的混合物,菌丝生长速度快(5.06mm/d)、菌丝长势强。干巴菌栽培种碳源以糯米最好,生长速度快(5.89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39d);栽培种氮源以麸皮最好,生长速度快(5.75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短(40d)。  相似文献   

2.
为黄裙竹荪营养生理学特性研究和菌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培养方法,以黄裙竹荪Dm-L1为供试菌株,比较果糖、甘露糖、乳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红糖、葡萄糖共8种碳源和草酸铵、尿素、硫酸铵、酵母浸粉、蛋白胨共5种氮源培养基上黄裙竹荪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现,筛选出黄裙竹荪母种生长最适宜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8种碳源中,可溶性淀粉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898 mm/d,果糖和葡萄糖次之,分别为0.828 mm/d和0.802 mm/d;三者间在菌丝生长势上无明显差异,均表现为气生菌丝较为丰富、健壮、洁白、菌落完整且边缘整齐。5种氮源中,尿素培养基的黄裙竹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540 mm/d,且生长势表现健壮、浓密;硫酸铵次之,菌丝生长速度为1.598 mm/d,生长势表现与尿素培养基相同。结合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表明,可溶性淀粉和尿素分别是最适宜黄裙竹荪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  相似文献   

3.
谭伟  张伟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Z1):127-129
对两个长根奥德蘑菌株在4种不同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作比较的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6.8mm/d),生长势(菌丝雪白、菌落浓厚、菌丝均匀整齐、紧密)最佳,可作为菌株母种繁殖的首选配方.原种培养基(杂木屑39%、菌糠49%)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3.0*#mm/d),可作为制备原种和栽培种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4.
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组织分离培养等研究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以葡萄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母种菌株,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料培养原种菌株。[结果]Fomitiporia yanbeiensis在3种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2.22mm·d-1,其次是葡萄糖,为2.12mm·d-1,第三是可溶性淀粉,为2.05mm·d-1。其中1号菌株在玉米粉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葡萄糖培养基中,5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而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6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2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小麦、玉米和小米三种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后30d和45d时,满袋率及平均满袋率最高为玉米培养基,其次是小麦培养基,第三是小米培养基。在玉米培养基中,1号菌株的满袋率最高,而小麦和小米培养基中,6号的满袋率最高。[结论]Fomitiporia yanbeiensis可确定为嗜蓝孢孔菌属的一个新种。筛选出适宜玉米粉培养的母种菌株为1号,适宜可溶性淀粉培养的为6号菌株,适宜葡萄糖培养的为5号菌株。适宜玉米培养的原种菌株为1号,适宜小麦和小米培养的均为6号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碳、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红汁乳菇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红汁乳菇LH-1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为测定指标,研究了13种碳源、22种氮源对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红汁乳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在13种碳源中,以果糖为碳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48.31mm、8.37mm/d和41.87;在22种氮源中,以酵母膏为氮源时红汁乳菇菌落长势最好,其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50.82mm、7.84mm/d和39.18;红汁乳菇对氨基酸及铵盐类物质利用较差。【结论】红汁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果糖和酵母膏。  相似文献   

7.
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猪苓和蜜环菌生长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配方,通过对为猪苓和蜜环菌设计的5种母种培养基配方和4种原种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试验,观察猪苓和蜜环菌母种和原种的菌丝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表明,猪苓母种在配方3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4.013 mm/天,菌丝粗壮,长势旺盛,猪苓原种在配方B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749 mm/天,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较好;蜜环菌母种在配方5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9.346 mm/天,蜜环菌原种在配方H中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平均为2.416 mm/天。所得试验结果可为日后猪苓人工栽培技术和猪苓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利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淀粉5种不同碳源对北冬虫夏草液体培养菌球数量、菌球干重的测定和固体斜面培养菌丝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的菌球数量最多是麦芽糖,其次是葡萄糖,最差是淀粉。固体斜面培养基从菌丝长势和速度来看,最好的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最差是淀粉。综合菌球的数量、菌球干重、菌丝的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和栽培成本考虑,最好的碳源是蔗糖。  相似文献   

9.
红托竹荪已实现人工大规模栽培,但在其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速度极慢,制种周期长,且容易老化变红。为寻找适宜其快速生长且菌丝长势良好的培养基配方,对5种不同红托竹荪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配方五(竹叶50 g、马铃薯200 g、葡萄糖20 g、磷酸二氢钾0.3 g、硫酸镁0.15 g、维生素B110 mg、琼脂20 g、水1 000 mL)中菌丝长势和生长速度最佳,菌丝生长速率为0.13~0.21 cm/d,菌丝浓密,生长35 d后依然保持洁白。配方五是红托竹荪母种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影响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的关键因素,缩短菌种培养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为其液体菌种的研发及高效栽培提供依据,试验研究了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条件(温度、pH、含水量)等6个关键因素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黑牛肝菌新菌株Np0193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是可溶性淀粉,生长速度为2.92 mm/d;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酵母膏,生长速度分别为2.56 mm/d和2.50 mm/d;温度对黑牛肝菌Np0193菌丝生长作用十分明显,在24~32℃温度下菌丝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8~30℃,3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2.61 mm/d;适宜pH为4.5~5.5,最适为4.5,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2.72 mm/d;添加1 g/L无机盐均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易出现菌丝老化、菌落褐色,菌丝生长速度均比对照慢;适宜含水量为55%~65%,最适为60%,低于50%或高于70%时菌丝生长缓慢、菌丝稀疏、抗逆性差。  相似文献   

11.
以2种马鞍菌为供试菌株,通过对其菌丝颜色、密度、均匀度、长势、菌丝生长速度及菌丝生长指数进行比较,探讨7种氮源对2种野生马鞍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马鞍菌对有机氮源、无机氮源、氨基酸氮源均能利用,说明其有较广的氮源谱,但利用程度有所差异,表现为有机氮源的培养基优于无机氮源和氨基酸氮源的培养基.2种马鞍菌在以牛肉膏为氮源时,菌丝洁白、浓密、均匀,菌丝长势为5分,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丝生长指数最高,分别达到45.5和45.0.综合分析马鞍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  相似文献   

12.
郑肖兰  郑服丛  吴伟怀  李锐  陈瑜  贺春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11-5715,5793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和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采用查理固体培养基和孢子悬浮液培养,通过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测定试验,研究10种碳源和9种氮源对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菌丝生长试验表明,乳糖、D-果糖、葡萄糖、甘油、D-木糖5种碳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生长量均≥7.87mm/d,L-山梨糖碳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硝酸钠、甘氨酸、L-赖氨酸、L-组氨酸4种氮源培养基的菌丝体生长量较好,其生长量≥8.00mm/d,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L-半胱氨酸氮源培养基则效果较差。孢子萌发试验说明,橡胶炭疽菌能较好地利用各种碳源和氮源,孢子萌发率最低的是在甘油碳源溶液中。[结论]对菌丝体生长和孢子萌发最有利的碳源是葡萄糖,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较好的氮源有硝酸钠和L-组氨酸。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秀珍菇的工厂化生产水平,试验测定了不同碳源及氮源条件下秀珍菇的菌落直径、菌丝长势等,研究了不同碳源及氮源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秀珍菇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在可溶性淀粉、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这4种不同的碳源中,秀珍菇菌丝均能生长,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秀珍菇的菌落长势最好,其次是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在以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皿中第12天时秀珍菇的菌落直径分别为42.53、39.98、35.63、31.46mm;在以尿素、蛋白胨、酵母粉和硫酸铵这4种不同的氮源中,秀珍菇菌丝均能生长,以蛋白胨为氮源时秀珍菇菌落长势最好,其次是酵母粉培养基,以尿素与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皿菌落长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相思树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同时拓宽紫芝栽培原料,开展了马占相思树加工中产生的干叶片与木屑对紫芝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马占相思干叶片粉碎物对紫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A母种培养基中添加相思干叶片100150 g/L,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至79150 g/L,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至7985 mm/d;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5085 mm/d;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50250、200250、200300 g/kg的马占相思叶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达到65、94 mm/d,明显高于对照;菌丝长满菌瓶的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5300 g/kg的马占相思叶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达到65、94 mm/d,明显高于对照;菌丝长满菌瓶的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56 d;马占相思木屑与棉籽壳以45∶48(w/w)比例配比的出菇培养基中添加2006 d;马占相思木屑与棉籽壳以45∶48(w/w)比例配比的出菇培养基中添加200250 g/kg干叶片,可使生物学转化率达69%250 g/kg干叶片,可使生物学转化率达69%73%。  相似文献   

15.
不同碳、氮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研究了影响绣球菌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淀粉和麦芽糖,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0.28cm/d和0.25cm/d;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菌丝生长洁白、浓密。  相似文献   

16.
针对皖西大别山金寨县永福桑黄菌种植合作社种植的桑黄菌开展研究,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18S rDNA 基因ITS区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特征分析,依据ITS序列分析结果将菌种鉴定为瓦宁木层孔菌(Sanghuangporus vaninii);对JS-1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显示,PDA培养基最适合其生长;测定了JS-1菌株的生长特性,结果显示,温度在5~35 ℃区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8 ℃;pH在4~1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pH为7时最适合菌丝生长。以菌丝生长情况为指标筛选碳源和氮源,碳源为葡萄糖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且长势浓密,认为葡萄糖为其生长最适碳源;以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培养基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于蛋白胨和玉米粉,但菌落长势最为茂盛,且最早出现黄褐色软木状环纹,认为马铃薯浸汁为其生长最适氮源;在以葡萄糖为碳源,马铃薯浸汁为氮源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到JS-1菌株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0 g·L-1,马铃薯100 g·L-1,pH为8,培养温度30 ℃;测定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5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扁桃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ria)的生长特性,明确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不同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培养基、碳源、氮源条件)下,培养扁桃叶斑病菌7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或者菌丝净生长量,观察其菌落及菌丝生长状况,采用统计软件DPS7.01分析各数据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病菌在5~35℃均能生长,在20~30℃生长较为适宜;菌丝在pH值3~13间均能生长,两个菌株菌丝生长适宜pH值为5~8;两个菌株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在PDA培养基上长势最好,在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上长势最差;病菌以果糖、葡萄糖、乳糖和木糖为碳源均生长良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氮源处理下菌落生长状况良好,不同菌株间对不同氮源要求有一定差异.[结论]该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碳源为果糖和木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和硝酸钠.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相思树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同时拓宽紫芝栽培原料,开展了马占相思树加工中产生的干叶片与木屑对紫芝生长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马占相思干叶片粉碎物对紫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A母种培养基中添加相思干叶片100~150 g/L,可提高菌丝生长速度至79~85 mm/d;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150~250、200~300 g/kg的马占相思叶片,菌丝生长速度分别达到65、94 mm/d,明显高于对照;菌丝长满菌瓶的时间分别比对照缩短5~6 d;马占相思木屑与棉籽壳以45∶48(w/w)比例配比的出菇培养基中添加200~250 g/kg干叶片,可使生物学转化率达69%~73%。  相似文献   

19.
研究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平板培养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得到优化配方。以花脸香蘑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通过平板培养研究9种碳源、8种氮源及6种无机盐对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试验对花脸香蘑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麸皮,最佳无机盐为MgSO_4,培养7 d后菌丝生长速率分别为2.29、1.88、1.64 mm/d;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琼脂2%、蔗糖3.06%、麸皮0.45%、MgSO_4 0.02%。培养基中添加蔗糖、麸皮和MgSO_4可促进花脸香蘑菌丝生长,并得到优化后的培养配方,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坏损外担菌(Exobasidium vexans)在PDA培养基上生长十分缓慢,影响后续研究。为筛选促进坏损外担菌(E. vexans)生长的改良培养基。本文在PDA培养基中添加常用的4种碳源和4种氮源,配制16种培养基,初步确定培养坏损外担菌(E. vexans)适宜的碳、氮源组合。再用正交试验,确定碳、氮源用量与比例。结果显示:碳源对坏损外担菌(E. vexans)生长的影响大于氮源;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合其生长;最佳碳源、氮源为蔗糖+酵母粉,理论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酵母粉12 g/L、马铃薯150 g/L、蔗糖25 g/L。与PDA培养基比较,该菌在最佳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快,菌丝更饱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