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旺农村产业的重要抓手在于农村产业融合。以安徽"三瓜公社"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从产业融合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三瓜公社"开展扶贫工作的四大做法,即: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用地需求;科学选择产业路径,夯实脱贫的产业基础;共享域内外资源,为脱贫提供资源保障;突破人才瓶颈;解决脱贫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三瓜公社"在产业融合理论指导下的脱贫实践说明,土地资源、信息技术、域内外资源保障和人力资源是农村三产融合基础上的扶贫攻坚工作的关键,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三瓜公社"的成功经验,对各地的扶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去提高扶贫质量是实现精准扶贫和脱贫的根本。科学适宜的质量标准和价值判断对各级各类扶贫工作都具有导向性、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与作用。精准扶贫质量评价不能简单照搬贫困户和贫困村退出标准。标准解决的是客观规定性的问题,评价解决的是主观感受性和价值判断的问题。本文在对“质量标准”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西部深度贫困村精准扶贫案例,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扶贫人的理念与实践、被扶贫主体能动性培育、扶贫资源、社会需求等视角,回应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些扶贫质量的现实问题。得出主要结论,有扶贫脱贫质量标准的三个决定要素是:劳动力和成果产出能更有效地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满足扶贫主体可持续地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背景不利人群的发展性条件,促进个人潜力发展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农村精准扶贫群体作为一类弱势群体的存在,帮助其提升脱贫能力已经成为一个难题。通过调查、访谈等方法对T村进行调研,发现了精准扶贫对象有技能学习、资源获取、心理调整等脱贫能力上的欠缺,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对贫困户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专业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探析社会工作助推精准扶贫对象可持续脱贫能力提升的对策,让贫困对象有能力运用自身能力和社会资源去处理所面临的困境来实现“自助”。精准扶贫对象可持续性脱贫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强其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从而解决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利用区域优势资源,发展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各地资源人文环境差异影响较大,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章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的深度贫困村罗家河村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产业融合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微观角度对于破题“秦巴地区乡村产业振兴”实践、因地制宜提高农村自然资源综合利用率,拓展农业多元功能,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保障高质量可持续脱贫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农村减贫过程中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本文通过农村减贫过程中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性意见,实现有效脱贫。  相似文献   

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生态化重大战略转型、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性。因此,我国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需要考虑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情特征;二是需要通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化,进而实现生态化重大战略转型;三是需要通过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的“三变”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国情农情,领导亿万农民谱写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从开展土地改革到实行农业合作化,从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从打好脱贫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系列“三农”改革建设的创举,推动了农村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生产力解放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特殊阶段,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农村人口技能素质、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本文将“资本”引入到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中,提出“技能资本”的概念:技能资本的在体化、集体化和象征化过程从本质上构成了农村职业教育对于丰富农村内生资源、提升农民内在参与以及重构乡村社会认同的价值意蕴,形成“资源—参与—认同”的乡村内生发展逻辑理路。最后,从技能资本视域出发,提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种农村贫困治理模式的剖析,探索农村贫困治理有效运行的机理。农村贫困地区的稳定脱贫,必须坚持内源性发展,遵行"资源输入—资源承接—资源内生"的路径,借助外援资源催生内生资源,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脱贫新时期,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战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因此,努力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扶贫模式,成为了新时代的重大研究课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扶贫的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特点及脱贫障碍,研究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扶贫的模式,以期为进一步促进择优扶贫模式、稳健扶贫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梳理体育贫困和体育贫困治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重庆市农村社区体育实践经验和效果的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体育供给仍然依靠政府主导,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作用有限,农村居民参与程度低。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提出在政府主导下,加强农村体育贫困的社区治理,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农村居民“四位一体”“上下互通”“横向互动”,全面植入体育机会、互惠共建体育资源、有效提升体育能力,充分保障农村居民体育权利,实现体育脱贫。  相似文献   

12.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在我国农村的推行,有利于在不影响承包权的前提下,解放经营 权,对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三全分置”在我国农村的实施 还存在着承包权与经营权权力关系和土地经营权能否抵押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文主要 是对“三权分置”在我国的农村实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三权分置”实施问题的相应 策略,以期推动“三权分置”制度在我国农村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三下乡”主要是让科技、卫生、文化下农村,也是开展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对 推动新时代脱贫攻坚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为大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发挥智力优势、投身农业发展提供实践平台,另一 方面,在农村地区传播科技文明、树立新风,提高农民脱贫致富信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从大学生“三下乡”的角 度出发,来说明如何扩大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成果以及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水利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水利部门在服务于“三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服务农村发展,特别是服务“三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如何切实服务好“三农”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盘活农村资源,加强农村“三变”改革,让农民更好地脱贫增收,是促进“三农”工作的政策性工作。2020年,在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一号提案”现场办理会上,民建市委会、民盟市委会、民进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共同提出《关于加强我市农村“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提出扩面深化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引导城市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管理等要素资源“上山下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林业精准扶贫脱贫的相关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了合理的对林业扶贫资源进行整合,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水平的提升,不断的加强对扶贫脱贫工作程度,我国林业部门正在开展林业帮扶工作战略,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林业的精准扶贫脱贫工作。1目前的发展情况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明确。对于林业来说,很多农村都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农村严重缺少科学种植技术的支撑,所以在种植产业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实现农村长效脱贫为目标,探究农业土地利用效率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提出实现农村长效脱贫路径,对农村减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对农业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  相似文献   

18.
南疆地区是我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的重点地区之一,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脱贫,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发展,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对巩固脱贫成果,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地搬迁脱贫是我国减少贫困的一大举措。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从纵向来看,可以分为探索期、细化期、高潮期三个阶段;从横向来看,主要围绕实施依据、实践过程、实现路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实施依据主要是探讨易地搬迁脱贫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实践过程是针对易地搬迁脱贫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实现路径着重研究如何推动易地搬迁脱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当前对于易地搬迁脱贫的研究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其一,缺乏对相关概念的研究界定;其二,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较少;其三,对搬迁的后续发展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推动贵州省脱贫地区农村内生发展建设,加快乡村振兴发展步伐,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脱贫地区展开调查,从农村内部资源发展、农村劳动力、农村体制制度三个方面了解内生发展现状,结果显示,贵州省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存在内部资源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乡村体制发展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充分发挥村民主体性作用,科学合理运用现有资源,加强乡村教育建设,建立乡村教育支持平台,运用多元发展机制,推进乡村体制创新以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