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路文娟 《甘肃农业》2023,(6):104-107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因此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如果缺乏足够的文化建设,地区发展都将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以陇南为研究对象,发现陇南乡村文化建设在发展规划、村民素质、基层文化队伍、特色文化元素等方面面临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专门提出了强化陇南乡村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布局、确保村民成为乡村文化建设主力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队伍建设、认真挖掘陇南乡村特色文化等解决对策,以期提高陇南乡村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州的黔南州,其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有力助推黔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淳朴的民风民情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现今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民族地区乡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但是民族地区乡村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困境。通过对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出民族地区乡村发展旅游面临着乡村精英缺失、乡风乡情淡薄、民族文化消逝等现实困境,可通过培养和留住乡村人才,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乡风文明,营造和谐的乡村氛围;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这3项重要举措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以云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茂  莫力  杨玲 《农学学报》2020,10(8):89-94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家园。云南有着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从农业文化遗产地村落景观保护、特有农作物品种保护和加大农业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等层面,提出了挖掘云南农业文化遗产及建设云南美丽乡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对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南疆三地州民汉杂居村乡村文化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经济投入、村民认同、文化管理能力对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增加文化建设经费投入、激发村民积极性、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等几个方面对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推动了我国民族地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人们消费结构的转型,拥有着丰富旅游资源和鲜明民族文化的民族地区迎来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机遇。但受民族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宣传力度不足以及农旅附属产品品质低的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通过整合民族文化优势,打造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吸收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从业人员素质培训;积极拓宽营销渠道,促进社会知名度的提高;打造多元特色产品,提高农旅附属产品质量4个途径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海 《乡村科技》2021,(4):38-39
乡村振兴,文化建设是一个的突破口。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均非常丰富的民族地区,发挥比较优势,加强当地乡村文化建设,最终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基于此,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重点分析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环节。在其发展和实践过程中,除了要通过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组成机制来因地制宜地进行当地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我们还需要对地区资源、自然环境、传统风俗文化等具有独特地域风情和少数民族风情的产物加以炼化并提供其现代化的发展路径。这是追求乡村治理和乡村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新时代新要求新发展新面貌,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作为加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之下,民族规范逐渐的与现代化法治规范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除了能够推动民族地区的治理,还能够触发民族地区文化新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对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概念进行了探讨,回顾了我国乡村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的特点,探索了推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是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族地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然而,当前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面临专业理念不足、专业知识受限、专业能力不足、缺乏进修机会等困境。面对现实困境,应坚持积极主动的理念,通过加强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学习、完善政策与保障制度体系、建构基于互联网的在职教师培训模式等策略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21,(10)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和地位。在新的时代发展下,古代运河文化经过挖掘和保护,也形成了独具时代性的价值。在绵延一千多公里的运河长廊上,所经过的地区也以乡村为主。利用运河文化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运河山东段的发展概况,分析了运河文化元素的挖掘,提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运河文化与乡村旅游充分结合,在沿岸乡村地区建设运河文化公园、运河文创产品等运河文化元素的开发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有所提升,但受历史、地理、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整体水平较为薄弱。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弥补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不足、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创造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4.
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对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文化振兴作用巨大。为了探析民族文化的传承问题及路径,从深度游的视角出发,运用实地调研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贵州黄岗侗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存在传承环境复杂、传承创新不足、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正破坏民族文化等问题。基于此,深度游商家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文化特色产品,打造文化品牌;村民应积极参与民族文化的拓展、游客体验民族文化,让民族文化重现再生产功能;政府要建设好生态文化保护区,保留原生态自然景观、生产、民宿以及节庆活动等。  相似文献   

15.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要想做好群众文化建设必须做好乡村文体队伍建设。乡村文体队伍是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在农村地区积极建设文体队伍对于促进群众文化发展,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限制,乡村文体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我们强化思考,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沙湾县乡村文体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乡村社会治理能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保 障。通过加强广西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以挖掘农村社会中传统和现代的治理资源、完善组织内外部管理机 制、营造农村良好的合作文化氛围为主要对策来解决该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内生动力不足、独立性不够、合作难等问 题,从而更好地将该地区分散的力量和资源组织起来,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当地社会治理能力,推动 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民族地区地域特色突出、民族文化浓郁,是文旅融合的主战场。为了使文旅融合更好地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深入发展,梳理了文旅融合的内在机制,选取文旅资源极为丰富的云南民族地区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推动文旅融合能够使村民脱贫增收并进一步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过程中仍存在文化价值认知不足、过度商业化、宣传不到位、发展同质化和缺少资金支持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民众三个角度提出了提高公众认知、根植地方禀赋“因地制宜”的发展以及加强管理保护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239-2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在其后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加快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文献,对比国内外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实践,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发展现状,发现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存在模式单一、深度不够、静态展现、推广无力等问题。通过分析形成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我国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统筹建设美丽乡村,优化顶层设计,提高政府作为;摒弃千篇一律的发展方式,重点挖掘特色文化,开辟特色路线,善用品牌效应;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挖掘专业性人才;深化文化价值,提升文化品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民族共同富裕的目标落实,离不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对此,玉树州立足实际提出十项措施,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全过程、稳定安全生产、抓好民族团结,在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挖掘独特文化资源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理顺了两大战略的衔接关系。基于玉树州的成功经验与实践启示,各地可结合自身实际从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三个维度予以着手,扎实推动乡村振兴的稳步有序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文化的运用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调查分析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发展的发展现状,提出对策,对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以六盘水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和乡村文化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对六盘水乡村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探讨,并提出构建美丽乡村的乡村文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