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依托,在"形势所迫"和"问题倒逼"的情境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对于创新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甘孜新龙县为例,在深入剖析城乡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空间载体。然而,新时代下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目前仍存在着村民对法治权威的确信度不高,法治与自治、德治融合困难以及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疲滞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重塑乡规民约之于乡村法治化建设的效用,培育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群众基础,构建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以及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等路径,推动形成新时代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则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所在。近年来,部分省份相继建设了一大批新型农村社区,其目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但是社区的治理体系尚不完善、治理能力较弱,这将会直接影响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探究城乡融合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关系,分析新型农村社区在治理体系、治理理念、治理方法、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社区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城乡融合有效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1):248-250
城乡社区包括居民小组干部处在党委政府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前沿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下沉,对社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社区干部队伍存在老化现象突出、主动担当作为意识不强、党员占比偏低、员额配置偏少、文化水平偏低、没有树立基层治理理念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学习教育、健全管理培训体系、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内造与外引人才、强化作风建设、做强社区党委等措施,进一步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满足新时代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分类施策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从村庄形态、农村社会结构、农民生产生活状态和村庄治理四个层面来看,首都五类村庄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不同类型乡村的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瓶颈也存在较大差异.首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选择路径应重视分类实施和推进:一是推动建立城乡融合、平等开放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新市民制度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二是促进城乡治理机制衔接,转变三无村、拆迁村、倒挂村社区治理方式,构建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三是加快补齐空心村和传统村在治理现代化中人才、集体经济、社会组织、基础设施四个短板.  相似文献   

6.
"合村并居"社区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城乡社区治理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关键内容.农村"合村并居"社区作为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区治理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农村社区治理相关理论,通过归纳农村"合村并居"社区的典型特征,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农村社区为例,对其社区治理中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信任降低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建立多元化治理体系、引导居民主体社区参与、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等,从而提高"合村并居"社区治理能力,以期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是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枫桥经验”既有德治功能,又具有法治内涵,从宪法视域分析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能为我们梳理新时代“枫桥经验”背后的法治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法治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基层社会矛盾和多元利益冲突呈现一些新的特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是实现国家社会治理法治化和现代化,建设平安中国的客观需要。通过探讨培育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完善社会治理法律体系,培育多元主体治理能力、培育基层民众法律意识,营造基层法治文化氛围等提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建设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速城乡统筹,促进社会融合的一项重大社会创新工程。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以民本型社区建设为目标,将农民的政治诉求、利益要求、生活追求放在首要位置,着力构建参与型的社区文化、均等型的社区服务和善治型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事关执政党根基的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切身利益。本文分析了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时代意义及逻辑内涵,提出打造农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实践路径,即加强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推进新时代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点,而法治社会则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作为规则之治,法治能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矛盾和冲突,在不断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法治具有重要地位,是实现基层善治的必要路径,是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基层基础、打通法治中国建设“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抓手。法治中国实施以来,相关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县域社会法治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法治意识不强,其中包括公权力行使者和公民个人对法治建设认识不足,以及现有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对此,必须在提高法治意识和保障法律服务供给上做文章,为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贡献法治效能。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实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是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自治是指在基层实行群众自治。城市和乡村中由居民或村民选举产生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直接服务人民群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要求,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立足基层实际,注重创新,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着力把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打造各地区社会治理的样本工程,确保城乡基层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1):255-257
农村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村社区及其治理先后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化"、改革开放后的"自治化"。这是多种力量合力推动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新时代农村社区的特性和功能发生了极大变化,呈现出复合化特征,诸多因素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路向转换。实现农村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需要从价值目标、治理理念、治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6.
社区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武汉市南水北调移民社区现代化治理是新时代社区治理的客观要求,是保障移民安居乐业的现实需要,是推进移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武汉市南水北调移民社区治理只有走法治、德治、善治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实现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是新时代构建中国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路径,聚焦三者动能,形成善治状态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法治建设作为“三治融合”中的中坚力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都不可或缺。现有乡村法治体系建设在立法、执法、守法等方面均存在客观局限性,使得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法治”薄弱化、悬浮化、边缘化的困境。因此须将自治、德治的内在需求融入到法治乡村建设中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法律体系,提高乡村治理主体法治能力,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实现“三治融合”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244-246
建设法治乡村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法治乡村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农村法律制度、健全农村法治化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乡村中存在着基层权力行使不规范、法律规章不健全、乡村治理方法落后、法律服务不健全的问题。应通过强化基层权力使用、完善法律规范、创新乡村治理方法、构建多元化乡村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在过去长期城乡分治的社会管理体制下,各种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不平等,使农村发展陷入了瓶颈。因此,在城乡融合背景下,根据晋安区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之路,以期加快农村社区建设。【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探讨晋安区关于农村社区治理转型的经验举措及目前仍需改进的问题。【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晋安区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数字社区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人才短缺、土地流转困难、社区文化建设滞后、产业品牌知名度低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可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硬化设施等方面着手,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整洁、文明祥和的农村社区,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治理创新是一场革命,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善治。社会治理创新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善治,应该遵循服务原则、法治原则、市场原则、公开原则、公平原则、协同原则六大基本原则。目前社会治理创新中服务型政府的宏观定位应该是社会治理的负责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社区建设的引导者、社会组织的扶持者、市场秩序维系者、民生保障的实施者、依法治国的表率者。社会治理创新对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涉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念、职能、方式、手段、评估机制、关注领域等,政府只有及时适应这些要求,实现自身的变革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