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运费用与支付意愿研究——基于全国五省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是否可以成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不足的一种方式,利用2014年全国5个省份典型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资金使用现状的同时,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缴费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运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21元/(月·人),农村居民对生活垃圾收运费的支付意愿约为6.50元/(月·户)。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明,参照农村居民支付意愿收取垃圾费,难以解决生活垃圾收运资金短缺的问题。然而,农村居民对垃圾收运服务的支付意愿是存在的,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干部身份和对自身健康程度评价是影响支付意愿的显著因素。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这种资金筹集方式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资金缺口,但仍需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资金的引入。 相似文献
2.
"垃圾围村"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与环境质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巨大阻力。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设计调查问卷,以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农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Logistic回归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40.35%的农户有主动支付意愿,愿意为生活垃圾治理支付年平均70.47元/户的费用;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因素依次为年龄、健康状况、环保理念宣传、政策监督、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别,且均与支付意愿正相关,其中年龄和健康状况影响最大,环保理念宣传和政策监督次之,文化程度和工作类别最小。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新疆昭苏县农户进行访谈和实际调研,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农户个体特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农户环境认知程度、生活垃圾公共服务情况对农户生活垃圾治理费用支付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以及农户对生活垃圾治理公共设施的满意度和政府生活垃圾治理的信任程度对农户支付意愿有正向作用;农户年龄、农户家庭人口数量及农户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程度对农户的支付意愿有负向作用。鉴于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昭苏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收费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建省九地市的458户微观数据为例,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访农户中有92.36%愿意支付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费用;环保认知和生活垃圾清理频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受教育程度和到垃圾囤放点的距离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年龄、家庭人口数和对村委会的评价负向影响支付意愿。鉴于此,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健全监督制度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是生态宜居的关键,研判当前农户生活垃圾治理的支付意愿具有现实必然性。基于山东、安徽和重庆3省的农户调研数据,尝试构建包含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的分析框架,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有效举措。结果表明:59.07%的样本农户的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愿意为10~20元/(人·a),农户生活垃圾治理支付意愿水平总体较低且存在区域差异,经济最不发达区域的农户倾向于支付10元/(人·a)以下的垃圾治理费用,占比达50.41%。家庭收支水平和农户环保认知均正向显著影响农户的支付意愿,且环保认知与文化程度存在交互效应,早期儿童环保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女性相较于男性,支付意愿更高;固定垃圾点的供给对于农户支付意愿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基于此,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和因地施策,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加强儿童早期环保教育,提高女性公共事务的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绩效,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与管理模式初探--以太湖地区农村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太湖地区宜兴市大浦镇渭渎村为代表,详细分析了生活垃圾产生量、组成成份及其动态变化,并对村民环保意识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发现,太湖地区相对发达地区典型农村人均垃圾产量为0.15kg·d-1,组分以可堆腐物占主要部分,达67.70%,且逐月变化不大。调查期间广大村民积极支持和参与垃圾的收集分拣工作,并表示愿意支付垃圾收集处理费用。通过对各种垃圾管理模式的比较探讨,提出了适合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以村为单位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和高温发酵堆肥、废品回收循环利用为主,兼以少量废物填埋为辅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探索建立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是缓解各级政府对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公共品供给压力的有效途径,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和河南两省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支付意愿,采用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责任认知和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意愿的影响,并使用条件混合估计方法(CMP)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仍有48.53%的样本农户不愿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支付费用,而在愿意支付费用的农户中,其意愿水平为每月10~19元。责任认知通过内容认知和后果认知两个维度正向激励着农户的支付意愿。除人际信任外,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网络、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社会支持和社会需要都对农户支付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强关系网络、社会支持在结果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弱关系网络、制度信任和社会需要在内容认知与农户支付意愿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提高农户责任认知水平,强化多维度社会资本积累,并完善工作机制以发挥社会资本在组织运行中的显著优势,从而有效推动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以泸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非示范小区、示范村及非示范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个区域中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愿、垃圾分类行为、垃圾分类政策知晓度以及垃圾分类推广的主要困难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城乡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愿和行为存在悖离现象,城乡示范点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均明显高于非示范点. 相似文献
12.
宁波市农村环境治理农民支付意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阶段二分选择条件估值法对浙江省宁波市7个村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利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59.69%的被调查农民愿意为农村环境治理进行现金支付,人均支付意愿的下限值为64.27元,中间值为129.43元。据此估算2010年该地区农民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总支付意愿至少为2.37亿元;显著影响农民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男性、是否为重点村、家庭人口数和不同层次的年收入。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及其污染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
对广东省韶关地区的始兴、仁化和江门地区的新会、鹤山4县(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组分、含水率、肥效指标以及主要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类含量高达62.62%,主要包括厨余尘土和草叶,其次是非堆肥类中的易燃类垃圾(木竹、纸、布、塑料等),平均含量为总量的29.97%,金属、玻璃以及砖瓦石等难以降解类的垃圾含量占6.61%,电池以及农药化肥包装袋等污染类垃圾的含量占0.81%;韶关地区农村垃圾中的可堆肥类组分明显高于江门地区的相应组分,而江门地区农村垃圾中塑料的含量明显高于韶关;可堆肥类垃圾含水率较高,而其他组分含水率相对较低;各区域农村垃圾中N、P、K和有机质的含量都符合垃圾农用的营养元素标准;各区域农村生活垃圾中各项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并可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说明广东省的农村生活垃圾农用是可行的和安全的。结合各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将农村垃圾回馈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如堆肥处理或发酵产生沼气等,不但可减少垃圾污染,而且还可实现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14.
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4,自引:8,他引:34
以太湖流域的一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依托新建的生活垃圾收集系统的运行和对村民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分析了该村的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的人均产生量已达周边城市的1/3左右,生活垃圾的组成以食品废物和包装物残余为主,区域性的家庭手工业亦对其组成有一定的影响。村民收入水平的增长、实际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家庭养殖的萎缩、燃料的气体化和水冲卫厕的普及与垃圾量增长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活垃圾的组成和性质使其较适合在废品回收利用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处理后还田方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多,现有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本文分析当前农村试点地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结合公共治理理论,引入试点案例,提出未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18.
随着我国农村建设水平的逐渐提高,农村的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与国家的关注,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垃圾。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农村垃圾的治理力度,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垃圾治理方法,将村镇垃圾治理工作置于整个社会、资源和经济的大系统中,形成长期有效的处理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垃圾治理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然后提出以政府为主导、分类处理为主要方式、重视社会公众参与的农村垃圾治理机制,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河南省农村居民生活垃圾总量的不断上涨,如何秉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垃圾
得以回收、资源得以利用、环境得以美化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河南省农村生活垃圾现状及特点调研基础
上,着重分析垃圾分类处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有效促进垃圾分类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出台了一系列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规划、方案等。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机制缺失、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和源头分类效果不佳等问题,亟待通过完善垃圾治理政策体系、落实多方治理责任、构建适合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监管机制、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和推进垃圾源头分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为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