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嘉林 《乡村科技》2022,(18):21-2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乡村社会从“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以及乡村治理的社区边界与集体土地的产权边界不对称性加剧,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一方面开展确权登记颁证,进行身份确认和股权配置,有效厘清产权关系,维护村集体和村民权益,进而实现对乡村治理权能的塑造和优化;另一方面坚持以法治为保障和引领,以德治为支撑和补充,发挥自治的基础性作用,充分激活乡村治理权能,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形成了“产权-治权”良性互动的善治模式,为乡村治理提供了难得的实践样本和理论基点。据此,应认识到集体产权是实现乡村治权的基础,从治理动态化视角审视“治权-产权”互动变化,推广“产权-治权”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范式。  相似文献   

2.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在“三农”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要求农村治理从传统方式向“三治”融合转化。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推进“三治”融合发展面临着自治基础薄弱、德治缺乏新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进农村“三治”融合发展,必须瞄准筑牢自治基础、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等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场域。步入网络社会,当技术、互动和算法不断改变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态和空间形态时,社会管理者需要清楚地把握农民群体在城市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和社会转型期的多重感受,重构个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平衡关系,才能探索和构建适应当前农村社会动态开放环境下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新形势下,"互联网+"思维有利于我们找准适应农村公共空间发展的定位,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和善治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4.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随着高风险社会的全面来临,“高风险”的城市与“不设防”的农村并存,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引导下,农村经济社会系统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也随之增强,农村的“脆弱性”及其短板效应日益凸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一系列风险因素随之显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农民福祉与乡村发展质量。在政府承担绝大多数生态环境治理职能情况下,福建省漳州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主体单一化、治理能力与效果有限、监管与防控机制缺乏的困境。在持续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要根据农村生态特点,突破传统政府主导模式,发动政府、社会组织、农村居民的力量,构建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乡村治理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和农村的社会稳定,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的重要内生动力,是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宅基地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其严重落后于现实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7.
"一肩挑"制度是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乡村社会有效治理与其动员能力密切相关。根据社区动员理论,资源、乡村文化、认知结构等因素对乡村社会动员产生影响。在现代化过程中,中西部大部分乡村属于传统型农村社区,在动员群众、治理乡村方面依然存在以下困难:农民增收困难,资源动员乏力;社会资本削弱,文化动员减弱;公共服务缺位,认知结构重构慢。为了提升传统乡村的动员能力,增强党在乡村社会的领导核心地位,村党组织应发挥乡村本位作用,因村施策发展经济,提升资源动员能力;整合拓展社会资本,重构社会秩序,提升文化动员能力;重新定位乡村社会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精准性,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提升结构动员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逐步展开,乡村多元共治模式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成为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有益载体。以河北省唐山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研究样本,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人力资源、农民参与、政府指导、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困境。同时,提出新时代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需要强化人才培育,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加强法治建设,大力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嵌入乡村治理的政策法规;加强重视程度,形成乡村治理更为强大的工作合力;加强自身建设,在乡村治理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表明乡村法治秩序建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法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是,实践中存在法治化水平较低、乡村社会法治公共产品供给有待加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矛盾冲突、“半熟人社会”未能充分发挥法治作用、乡土社会法治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等困境。为了克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法治秩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要健全乡村法制体系,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二要加大法律公共产品的培育与补给;三要兼顾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实现良性互动;四要改善法治环境,促进“三治融合”;五要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动力源,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座谈访问的方法收集数据,从资源整合平台视角解构文化礼堂内在要素,以揭示"文化礼堂+"作用机理。研究认为,文化礼堂传承乡村社会文化的优秀元素,发挥激活礼仪宣讲榜样教化纽带;农村文化礼堂的"公共空间"性质,实现对人员的重组、活动的重组、产业的重组,升华成农村发展共同体;文化礼堂渐进改进和内生性演化乡村的制度体系,成为德治、法治与自治融合的纽带。提出,以文化礼堂统筹文化整体供给,构筑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文化礼堂聚合创业要素配置,形成乡村产业联动发展;以文化礼堂完善公共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村庄发展活力,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愿景。  相似文献   

11.
<正>农村社区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乡村治理共同体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农村社区中的适配与延伸。乡村治理共同体即在党的领导下,社会组织、企业和村民等多元治理主体团结协作,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快速发展,村企经济日趋活跃,企业参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渐凸显。“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提出之前,国内学界就展开了关于企业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社会救济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保障农村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乡村治理为研究视角,对农村低保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功能以及其在实施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低保实施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以更好地发挥农村低保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乡村社会均衡有序的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位和新抓手,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赣州市文化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以赣南“四色”文化、客家文化遗产以及“小镇”聚集型文化产业为基础,形成了特有的路径,产生了独特的赣南文旅商贸模式,保护传承了以红、绿、黑、古为特征的赣南文化。创新了乡村社会文化治理方式,对革命老区乡村文化振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华  王拓 《江苏农业科学》2022,(24):238-244
乡村振兴视阈中传统村落的现代化转型应该在尊重传统村落原有“传统”的基础上,在其物质生产和生活条件、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及传统村落原住民族群的文化和社会“记忆之场”等方面实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维度的“现代性”变迁。乡村文化和产业的振兴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以及现代化转型并行不悖且互为动力。传统村落现代化转型路径:一是从物质层面上,推动传统村落的人居建筑保护、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二是从制度层面上,完善传统村落基层党委和政府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三是从精神层面上,以村落民俗志书写、博物馆建设和原住民口述史记录的方式构建传统村落的“记忆之场”。这是确保传统村落实现活态延续和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分田到户”标识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我国农村土地的基本制度。对于改革开放后的农地制度实践,学界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分田到户”的制度效率上,认为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农村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在政策实践上表现为强调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稳定。而土地作为农村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地制度作为农村社会的最基本的制度,在乡村治理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并且,不同地区的农地制度实践差异极大,在乡村治理中也呈现出不同的状况。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去理解农地制度,无论对于完善农地制度还是对于达成良好的乡村治理状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种关注显然太少。本组笔谈关注农地制度实践的区域差异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内在逻辑,试图进一步理解农地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意义,并努力于具体的经验中呈现复杂的农地制度实践,希望有助于农地制度研究的推进和乡村治理研究视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之一,也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精神基础。全国各地农村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中的丧葬价值观念的重新反思,再一次掀起对乡风文明、农村传统道德的呼唤。移风易俗应重新梳理仪式中蕴含的人生伦理,内化于心,形成价值引领机制;重新解构基于情感诉求的丧葬仪式流程,外化于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两委”“一肩挑”体制建设是我国推进乡村振兴进程和提高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必要举措。而加强农村“两委”“一肩挑”体制建设基于三个现实需要:一是有助于加强党在基层的领导;二是提高村民自治的能力;三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一肩挑”体制建设也面临着制度执行困难、监督体制不完善、乡村人才不足等问题。为此,加强“一肩挑”体制建设就要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完善监督机制合理约束权力、健全选人用人机制优化干部队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是提高和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建成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促进农村体系健全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秦安县在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村生活娱乐单一、农村治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破解阻碍秦安县农村社会治理发展的瓶颈,需要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培育生态环保意识、健全环境监管体系,让农村环境生态化;发展和弘扬乡村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让农村生活丰富化;充分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发挥三者的功能和作用,让农村治理体系健全化。达到将秦安县乡村建设成一个农业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会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起到了联结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有效扩展了乡村治理的空间,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高.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着重探究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的网络建立、治理效率,多元主体参与规范性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发现在参与治理过程中,存在缺乏法律法规保障、有效监管、发展动力等问题,提出构建制度化管理体系、加强监管与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人才引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乡村的根脉,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构建乡村文化治理大格局,充分发挥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凝神聚力,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重要内涵。昌邑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乡村文化独特的价值引领作用,为乡村发展固根铸魂,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一、昌邑市乡村文化振兴的现状昌邑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莱州湾南岸,历史底蕴深厚,农耕文明历史悠久,是著名的“丝绸之乡”“苗木之乡”“溴·盐之乡”和“华侨之乡”。近年来,昌邑市依托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把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与乡村治理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