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其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但是,由于草地过牧、生态环境破坏等现象日益严重,草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已经制约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对人民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对内蒙古荒漠草原退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饲草料是牲畜的粮食,是发展畜牧业发生产的物质基础。四十年来,由于牲畜不断发展加上自然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为的干扰(采挖药材、过牧、弃牧为农)、导致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草地生产力低,严重阻碍着畜牧业的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通过不同方法,不同措施在退化草地实行农牧结合。确定了不同类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结合多种经营的一个自治区,广阔天然草地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对草地采取掠夺经营,导致草地退化、沙化问题严重。本文阐述了草地退化的概念、特征及内蒙古草地退化现状,分析了草地退化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草地退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草原退化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情况说明植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草原退化已导致内蒙古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土地沙化,从而导致草地环境条件恶化,对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作者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气候因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退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度的升高和降水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牧草的生长发育能力.但是,由于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主要气候因子水、热配合的不够协调且蒸发强烈,不利于牧草的生长.使该地区草场植物生长发育受阻,初级生产力下降,草原退化面积增加.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旗草原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鄂伦春旗草原利用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导致草原退化的原因,探讨了草地资源的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和建设问题,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特别是内蒙古草原退化的情况说明植被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草原退化已导致内蒙古气候变干,降水量减少,气温上升,土地沙化,从而导致草地环境条件恶化。对维持草地生态平衡,作者提出了三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草地资源面临枯竭危—草地环境发出的L黄牌1警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生态学原则,通过有关内蒙古草地资源与环境破坏的大量数据和实例,较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内蒙古草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草地在人类干扰与干旱气候的影响下,草地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趋枯竭,普遍退化而严重;已直接威胁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问题是严峻的,作者撰写本文,旨在唤人类的理智,以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扬长避短,谋求对策,为保持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永续利用;为草地畜牧业能在“国际减灾10年”扬长避短,谋求对策;对保护内蒙古草地资源丰富,永续利用,为草地畜牧业能在“国际减灾10年”的90年代,出现更加崭新的面貌,而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应高度重视草原退化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草地退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天然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必须引起草业界各级领导和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加强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奈曼旗草原退化机理与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奈曼旗近40年(1964-2003)的气候变化及近6年(1947-2002)牲畜头(只)数的变化,综合分析该地区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草原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劣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则加剧了劣变的程度.据此,提出了恢复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即控制人口数量,加强农牧民生产技术培训,大力推行禁牧舍饲,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内蒙古草甸草原区引种9个苜蓿品种进行栽培试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苜蓿枝条数、生产力和越冬率的测定,初步评价不同苜蓿品种在草甸草原区的适应性,旨在以不同指标之间的综合评定来探究当地苜蓿种植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枝条数不同,其中肇东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达到103个/株,分枝数最低的是先行者苜蓿,两年的平均分枝数仅为44个/株,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生产力水平由高到低分别为:肇东苜蓿苜蓿Beaver苜蓿Rambler苜蓿Nordica龙牧801先行者中草3号苜蓿Algoquin敖汉苜蓿;其中肇东苜蓿年平均产量较高,为1 634.3kg/hm~2;这种苜蓿越冬率也较高,可达85%。说明在内蒙古草甸草原地区,这种苜蓿栽培早期的适应性较好,适合在当地大面积种植,提高苜蓿产量,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作物系数是计算作物需水量的重要参数。本研究依据2008年野外水分试验资料,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作物系数,分析了其在生长期内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典型草原作物系数与返青后年日数和大于0℃积温的模拟方程,可用3次多项式拟合;基于FAO分段直线法确定出作物系数典型值,分别为:初始生长期0.43,生长中期1.02,生长后期0.90,并与推荐值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了利用LAI修正胁迫条件下典型草原区作物系数的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土壤水分与实测结果基本接近,平均相对误差为6.2%~13.6%。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典型草原生物量碳分配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为研究区域,借助群落分层取样方法,科学估测内蒙古典型草原的生物量碳分配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我国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平均生物量碳密度为400.56 g C/m2,其中羊草-杂类草(585.18 g C/m2)、冷蒿-其他小禾草(505.68 g C/m2)以及克氏针茅群落(501.45 g C/m2)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碳密度。2)内蒙古典型草原拥有32.26×106 hm2的面积,贡献了112.76 Tg的生物量碳,其中地上生物量碳20.42 Tg,地下生物量碳92.34 Tg。3)根冠比(R∶S)分布上,内蒙古典型草原的平均根冠比数值为4.52,要大于一般草地类型。4)地下生物量碳(BGB)沿土壤深度的分布情况,糙隐子草、克氏针茅、羊草-杂类草、羊草-丛生禾草、大针茅、冰草等草本群落均属于“指数型”,即BGB沿深度分布符合指数函数,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壤层;冷蒿-糙隐子草、冷蒿-其他小禾草、差巴嘎蒿群落等灌丛群落的BGB分布曲线为“抛物线形”,其地下生物量碳主要分布于20~40 cm土壤层,不符合指数函数但符合二次函数。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群落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7月、8月进行了群落组成调查和生物量测定,并采样测定了各植物种热值,按各种的干质量权重计算了群落水平的热值.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观测期羊草热值平均为18.99 kJ/g;大针茅热值平均为19.16 kJ/g;羊草和大针茅无论样地间还是种间差异都不显著.在观测期内,羊草和大针茅的热值均表现出一定的随季节略微增加的变化特征,羊草热值的季节变化以二次多项式拟合的效果较好,大针茅热值的季节变化以线性拟合更好.群落水平上,羊草群落和大针茅群落热值最高的均是大针茅,分别为19.03和19.28 kJ/g,热值最小的植物种在羊草群落中为轴藜Axyris amaranthoides和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在大针茅群落中为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羊草群落干质量加权热值为18.73 kJ/g,大针茅群落为18.43 kJ/g.整个观测期群落地上部分、根系、凋落物及立枯物热值结果说明,地上部分热值高于地下部分,群落热值随时间和群落结构变化而有略微波动,群落水平热值与种及器官水平上的热值有着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干旱草原区紫花苜蓿引种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内蒙古干旱草原区引进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生态引种试验,并对生长及遗传性状进行测试分析,越冬率测定表明,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只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的4个品种均不能越冬。按越冬率为标准将21个品种聚类为4组,分析组问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花色、叶片长、株丛高度、生长习性4个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然后对产量和营养价值分析,筛选出适宜该地区种植的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以丰富该地区紫花苜蓿品种资源,同时为苜蓿抗寒及耐牧根蘖型苜蓿新品种培育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所测78种植物中,光合(Ph)、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分别以反枝苋、藜和西伯利亚滨藜最高。在不同分类系统中,Ph、Tr和WUE个指标,C4植物大于C3植物;双子叶植物通常大于单子叶植物;藜科植物高于其他科植物;1—2年生草本高于其他生活型植物;撂荒地植物一般高于其他植被类型的植物。方差分析表明,光合速率的差异显著性水平在各分类系统中均高于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的草地资源位于西北荒漠的大背景中,由山地、荒漠和绿洲三个子系统构成,其中荒漠子系统居主导地位,具有先天的脆弱性。它们在人为干预下,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农业化过程中,发生了山地一绿洲一荒漠组成的耦合农业系统。由于耦合不够完善,它所固有的相悖因素未能有效控制,形成涵有系列相悖因子群的系统相悖。主要表现为时间相悖,空间相悖和种间相悖。三者互相影响,但时间相悖起主导作用,使系统的生态危机加剧。它通常表现为草原退化。对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由能的调控,保持自由能的积累和输出基本相当,是防止草原退化的根本出路。草原退化是草地对于草食动物压迫的对策系统和动物对于草地负荷行为的对策系统的综合反映。放牧程度可以作为草原退化过程的向量系统,但不是草原退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天然草地退化成因的多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选取内蒙古草地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及农牧交错带典型区,通过对区域内影响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草地退化面积为参考数列,以牧草生长季积温、降水变率和年大风日数等气候因子,草地超载比例、人工种草与围栏草场面积、年割草量、畜棚与畜圈面积和牧民人均收入等人类活动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草地退化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草地退化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受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对草地的管理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影响,人类可以通过多种管理措施来减轻牲畜对草场的压力,积极解决人与资源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燕亭  侯向阳  运向军 《草业科学》2011,28(6):1132-1139
摘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和了解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是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本研究从土壤、植被、家畜及牧区社会经济等方面概述了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探讨草地退化动因、阐释草原碳库问题、探索放牧利用优化调控机制、积极开展草原适应性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草原生态系统更好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系统稳定及牧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