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验表明,毒死蜱·噻虫嗪30%水乳剂对水稻稻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药量80mL/667m^2药后7、14d的总校正防效分别达90.4%和86.1%,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3g/667m^2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照药剂毒死蜱40%乳油100mL/667m^2的防效。该药剂不但防效理想、持效期较长,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防治烟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药剂(组合)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维·吡丙醚8.5%乳油30mL/667m2 氯噻啉10%可湿性粉剂30g/667m2无论从速效性,还是持效性来说均优于其他处理,且对作物安全.因此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是防治麦田一代灰飞虱比较理想的药剂,低龄若虫期用药,防效可达90%左右.其经济有效的使用剂量为: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且对人和作物安全.  相似文献   

4.
2006年开始,烟粉虱在我市严重发生,其中延秋大棚辣椒受害特别严重,我市延秋辣椒常年种植面积达80hm^2,亩产量1500kg/667m^,经济效益较高。辣椒是烟粉虱嗜好寄主,秋季进人延秋大棚在辣椒须要揭裙膜通风,烟粉虱乘机进人,进入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后,气温降低明显,露地烟粉虱大量迁移到大棚内,对大棚内辣椒产生严重危害,个别大棚产量损失达70%,辣椒果实黄化,达不到上市销售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密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温室烟粉虱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筛选安全、有效、经济的防治药剂,通过对不同杀虫剂防治番茄烟粉虱药剂筛选试验,筛选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5%乳油13.3~20g/667m2,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20g/667m2,烯啶虫胺10%可溶液剂30g/667m2,多杀霉素25%悬浮剂16g/667m2,噻虫胺50%水分散粒剂14g/667m2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55%苯噻·苄WP40g/667m^2对早稻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显著的防除杂草效果,药后30d的防治效果达91.6%,是防除早稻免耕田杂草的较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防治白萝卜蚜虫、烟粉虱安全高效的药剂,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残留,使生产的白萝卜符合出口国要求,我们选择了几种药剂防治白萝卜蚜虫、烟粉虱的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表明,在蚜虫、烟粉虱混合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g/667m2,其药后5d、7d对蚜虫校正防效达到97.8%、95.8%;用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75mL/667m2,其药后5d、7d对烟粉虱校正防效达到73.9%、78.2%,在生产上应每隔7d用药1次,连用2次。以上2种药剂对白萝卜安全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防除春玉米田一年生2~3叶期稗草、灰菜、反枝苋,用52%烟嘧磺隆·莠去津WP100—125g/667m。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药后30d对杂草鲜重防效为96.0%~97.8%,好于4%玉农乐SC100g/667m^2和莠去津SC200g/667m^2,可达到一次用药同时防除玉米田单双子叶杂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55%福美双·烯酰吗啉WP对芋疫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每667m^2使用商品量75g、150g经处理3次后10d对芋疫病的防效分别达到84.53%、85.79%,其防效均优于72%灭霜啉WP100g/667m^2、64%嗯霜·锰锌WP100g/667m^2、90%三乙膦酸铝SP100g/667m^2、25%甲霜灵WP100g/667m^2的防效,对芋头无药害,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选用阿维菌素2%乳油和苏云金杆菌8000IU/mg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药后13d调查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菌素2%乳油20、30mL/667m^2和苏云金杆菌8000IU/mg可湿性粉剂200g/667m^2防效均在90%以上。阿维菌素2%乳油30mL/667m^2的防效与生产上常用的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480g/L乳油常用剂量的防效无显著差异。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替换农药.可和其他农药轮换使用.以延缓稻纵卷叶螟对单一农药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结果表明:50%二溴磷EC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性一般;80ml/667m^2、60ml/667m^2和40ml/667m^23个剂量的校正防效:药后3d分别是94.87%、90.46%和84.74%;药后7d分别是92.90%、86.47%和81.29%。明显高于80%敌敌畏EC60ml/667m^2,与对照药50%-溴磷EC对比,使用同等剂量时防效相近;药后14d时对稻飞虱的增长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已无实际防效。建议在生产上与其他药剂轮换使扇,使用剂量为40-80ml/667m^2。  相似文献   

12.
经田间试验,大胎破口时施第1次药,5d后施第2次药,25%广治乳油75ml/667m^2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最高,达96.82%:比5%锐劲特悬浮剂30ml/667m^2的90.88%高5.94%;30%农赞乳油100ml/667m^2防治效果虽不及25%广治乳油和5%锐劲特悬浮剂,但极显著高于18%杀虫双水剂300ml/667m^2。  相似文献   

13.
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并重的小麦田可选用1.2%阔世玛可分散油剂75ml/667m^2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小麦田,可选用3%世玛油悬浮剂30g/667m^2+助剂90ml/667m^2或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0g/667m^2:阔叶杂草严重的田块可选用12.5%使阔得可分散粒剂10g/667m^2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2g/667m^2。采用喷细雾法,喷雾均匀周到,喷液量30~4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应用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防治水稻稻曲病、纹枯病试验,结果表明,10%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667m^2 150mL分别于破口前7d和破口期施2次药防治稻曲病、纹枯病效果最好,与对照区比较差异显著;与对照药剂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667m^2 15mL比较,稻曲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药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水稻大田内对五代灰飞虱和六代白背飞虱进行了9个药剂处理的防治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25%悬浮剂和烯啶虫胺50%可溶粒剂具有一定的速效性和较好的持效性,毒死蜱48%乳油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但其持效期只有1~3d。在稻飞虱的若虫盛期,用吡蚜酮25%悬浮剂25g/667m^2,药后21d的防治效果〉85%;烯啶虫胺50%可溶粒剂4g/667m^2,药后21d的防治效果〉75%。  相似文献   

16.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高效氯氟氰菊酯3.5%微乳剂在15~25mL/667m^2的剂量下对甘蓝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效,药后10d 20~25mL/667m^2剂量杀虫效果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李国英 《广西植保》2005,18(3):11-12
试验结果表明:5%氟啶脲乳油用50g/667m^2,48%乐斯本乳油用100g/667m^2,20%三唑磷乳油用150g/667m^2,30%阿维。杀乳油用150g/667m^2对水稻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分别达93.15%、88.22%、81.24%、80.12%,是取代50%甲胺磷乳油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产品。  相似文献   

18.
晚稻分蘖期通常同时受到褐飞虱、第3代二化螟、第5代稻纵卷叶螟的危害,选择几种广谱性高效农药进行防治,其中以80%锐劲特WG的综合防治效果较好,每667m^2施用3-4g,对褐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71%~99.42%、90,57%~95。83%、93.95%~95.2%;48%乐斯本EC的综合防治效果次之,每667m^2施用150ml的防效分别为92.81%~72.25%,85.75%~93.38%;以上2种药剂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80%敌敌畏EC120ml加20%三唑磷EC 120ml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选用9种药剂进行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种药剂及使用剂量中,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SE 45 mL/667m^2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防效较为稳定,持效期长;5%甲氨基阿维菌素WG 30 g/667m^2、15%甲维·茚虫威SC 60 mL/667m^2和10%甲维·虱螨脲SC 30 mL/667m^2药后3 d的防效均达97%以上,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建议生产上可选择使用上述药剂。2种生物农药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 OD和20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虽然速效性较差,但药后7~14 d,防效仍达83%以上,有较好的持效性,且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可在该虫的绿色防控中使用。在药剂中添加激健是否能显著提高药剂防效,以及是否可减少农药使用剂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56%2甲4氯钠盐50g/667m^2 5%精喹禾灵乳油50ml/667m^2、17.5%油草双克乳油100ml/667m^2、50%敌草隆可湿性粉剂50g/667m^2 56%2甲4氯钠盐50g/667m^2、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g/667m^2 56%2甲4氯钠盐50g/667m^2,对亚麻生长安全,除草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