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通过选取广西桑蚕生态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发的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了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桑蚕生态旅游的开发与优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乡村生态旅游是一种把自然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效益。本文分析了马山县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并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一般模式,针对马山县域特点,探讨了马山县乡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宋静雅 《中国饲料》2023,1(6):161-164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饲料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力求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率。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带动市场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并相继出现了牧业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三产融合体。而饲料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的纽带,为生态旅游与绿色饲料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因此,在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做好生态旅游规划,又要寻求当地村民的支持和帮助,完善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兼顾生态旅游与绿色饲料产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实现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旅游|绿色饲料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桑蚕产业是河池市主要产业之一,高素质农民培训是河池市桑蚕产业持续发展关键环节,在广西河池民族农业学校多年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中职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性、蚕农生产及高素质农民培训现状、高素质蚕农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结合农业中职学校高素质农民培养的目标,提出农业中职学校高素质农民桑蚕培训“七个一”模式,以期更好地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助推广西桑蚕产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5.
张明沛 《广西蚕业》2005,42(Z1):109-113
桑蚕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500多年的历史.桑蚕产业作为广西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发展战略的实施,推广生态、环保蚕业模式及配套技术,推动广西桑蚕产业的科学化布局、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这一优势产业,争创全国桑蚕第一大省,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宜州市以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强桑蚕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狠抓蚕沙无害化治理,扩大桑蚕生产规模,促进蚕业增效、蚕农增收。宜州市紧扣产业脱贫攻坚工作,树立样板,带动发展。在龙头乡董里村等村指导创建桑蚕高质高效示范基地,成立桑蚕专业合作社,创建示范户。通过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提高基层向下培训效能,快速传递辐射蚕农收益,完成并通过"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申报工作,荣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优质  相似文献   

7.
正南宁市青秀区田野牧歌肉牛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2016—2017年自治区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示范区以发展特色肉牛产业为主导,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发展理念,融合文化旅游、体验休闲、屠宰加工等业态,以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目标。示范区创建3年来,按照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指导要求,针对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建成了富有特色、示范带动强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荣获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桑蚕茧生产的主要省份,蚕茧生产已成为该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对广西桑蚕干茧质量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充分调研,阐述了目前广西桑蚕干茧产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影响桑蚕干茧质量的影响因素,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一定的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提高桑蚕干茧质量,促进农户经济收入提高,保证广西桑蚕产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蚕业示范区的创建对推动蚕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蚕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黄冕现代桑蚕产业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结创建经验,政府及相关部门为示范区提供组织、政策保障,对示范区科学合理规划,确保资金投入,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示范区科技水平。但示范区在发展上仍存在问题,需增强蚕农发展现代蚕业的意识,考虑项目的实施方式以及推进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选取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阐述广西推进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分析了广东、江西等国内各地发展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广西蚕桑发展实际提出了加大蚕桑科普活动示范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蚕桑科普进校园活动、探索多元蚕桑科普活动机制及运营模式、推进蚕桑科普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等开发策略,旨在为广西蚕桑科普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西南五省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已经成为西南地区旅游经济的生力军。文章分析了我国西南五省乡村生态旅游的现状,结合本地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分布及组合情况,探讨我国西南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途径及策略,以期推动我国西南地区乡村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同时也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江宁区畜牧业现状1.区位条件。在行政区划方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辖10个街道、201个村(社区),总人口243万,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2019年,江宁区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区、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试点区。在地理位置上,江宁区位于扬子江畔,牛首山下,从东、西、南三面对南京市主城成环抱之势。  相似文献   

13.
低碳化是继工业化、信息化后经济发展的又一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大力推广,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不仅顺应了全球低碳经济时代潮流,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分析低碳经济与乡村旅游的概念,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发展策略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经济体制,促进我国旅游经济的纸碳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郭燕斌  刘嫣 《中国饲料》2023,(24):213-216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饲料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饲料产业发展在品牌知名度、产业发展模式、营销模式、企业融资渠道以及科技支撑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并针对品牌建设、规划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依托电商平台营销、拓宽融资渠道和打造产业示范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关优化对策,以推动乡村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能帮助乡村饲料产业克服当前面临的挑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在农村劳动力趋紧和老龄化条件下桑蚕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广西昭平县尝试"种养分离"的桑蚕生产经营模式.桑园由农户分散管理,合作社收购桑叶集中养蚕.它解决了缺乏养蚕条件的农户继续种桑的问题,有利于技术指导和先进适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养蚕消毒防病和乡村清洁卫生.建议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6.
正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位于广西华佳丝绸公司内的象州县桑蚕文化展示馆已初具雏形。象州县桑蚕文化展示馆建筑面积500 m~2,于去年10月开始建设,展示馆内以古老发明与丝绸之路、桑蚕文化墨迹与故事、桑蚕的科学奥秘、东桑西移与现代桑蚕工业、象州县桑蚕产业成就、华佳桑蚕成品展示等七个区域展示我国古今桑蚕文化、现代桑蚕产业、桑蚕科学以及象州桑蚕产业、华佳公司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东桑西移"蚕业发展战略下,市场机制在桑蚕业由东部向广西转移过程中和广西桑蚕业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分析比较广西桑蚕业与其他省份的桑蚕业的差异,得出广西的优势主要在于蚕种市场和蚕茧市场开放较早,自由化程度相对高,即市场机制在广西桑蚕业快速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分析表明,遵照市场发展规律,加强广西蚕种市场和蚕茧市场的监管力度,才能确保其健康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业。  相似文献   

18.
白城市桑树生态产业研发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庆玲 《北方蚕业》2011,32(3):53-54,68
我国"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为北方干寒地区大规模的桑蚕产业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介绍了白城市桑蚕发展的状况、分析了新形势下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探讨了白城市桑蚕产业发展方向和出路。  相似文献   

19.
2021年7月18—23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到广西平果市、环江县、宜州区、柳城县、象州县、兴宾区等6个蚕桑生产县(市、区)调研指导蚕桑生产. 期间,鲁成教授实地调研了刘三姐桑蚕高效生态产业示范区、广西平果时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迎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环江县南大门桑蚕专业合作社、柳城县冲脉镇春绿桑...  相似文献   

20.
唐涛 《广西蚕业》2009,46(2):37-41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桑蚕业与所有行业一样,难免受到冲击。应对危机、保持广西桑蚕业生产大省的地位,应巩固桑园面积,改良桑蚕品种、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适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三高蚕业”,全面提升茧丝质量,加快茧丝绸深加工业的发展,拓展桑蚕资源综合利用途径,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