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全球森林与环境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森林与环境互作是森林生态学最根本的基础。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森林与水文环境、森林与大气环境、森林与土壤环境、森林与生物环境、森林与人类环境、森林与其它环境因子等方面,综述了森林与环境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当前森林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缺乏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与环境的关系研究需要深入;大时空尺度的森林与环境关系基础数据不完善等主要问题。建议加强森林与环境关系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深入揭示森林生态学过程及其响应气候变化的机理,完善森林与环境关系研究监测网络系统及基础数据库建设,发挥森林与环境学术期刊作用,推动森林与环境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森林可燃物直接影响森林火灾的发生与否,没有可燃物就不可能发生森林火灾,可燃物的性质直接影响林火的蔓延。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首先取决于森林可燃物的燃烧性能,因此,应进一步分析森林燃烧性与森林特性的关系。1森林燃烧性森林燃烧性指森林被引燃后,燃烧的难易程度、着火部位表现出的燃烧状态、燃烧速度等。森林燃烧性可作为判断森林发生火灾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来说,森林燃烧性可定性划分为3个易燃性等级,即易  相似文献   

3.
森林质量与森林培育经营密切相关,要提高森林整体效益,开展森林经营管理必不可少。虽然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路径很多,但是针对性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有效方法值得探讨。基于此,本文针对森林培育经营,提出了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森林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自然界的可再生资源,保护与维护好森林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想森林发挥更大作用,首先就要做好培育工作,这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森林效益。要想确保森林生态效益,就要确保有效的森林培育方式,从根本解决森林质量问题,让森林资源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增加森林生态效益。本文主要探讨了森林培育的意义以及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森林康养含义的基础上,依据森林康养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伊春市的生态区位、环境优势和特点,阐述了伊春市发展森林康养的意义,提出了伊春市发展森林康养的建议。认为:城市森林康养基地、红松原始林康养基地、森林公园森林康养基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基地、湿地森林康养基地、边疆森林康养基地、林场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是伊春市森林康养的品牌建设;不赞成依托3A或4A的森林旅游景区、地质公园、滑雪场等建立森林康养基地,以避免森林旅游与森林康养的冲突(避免"游"和"养"的不同步)。  相似文献   

6.
从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的发展状况入手,阐述了农村森林文化的内涵、永康市森林文化的发展沿革.分述了永康农村森林文化的特征,包括农村花木文化、农村森林旅游文化、农村森林产业文化、农村森林文化等;重点介绍了农村森林民俗文化中的种风水树、封后龙山、封水口林.最后探讨了采康农村森林文化建设解决策略,提出了开展森林文化宣传,加强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和加强森林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建议,为农村森林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因此,笔者分析萝北地区森林防火现状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森林防火对策,旨在提高当地森林防火整体水平,对萝北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森林防火的必要性森林是人类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森林火灾能使这些宝贵资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灾就是保护自然资源。1、森林防火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需要。森林火灾是  相似文献   

8.
森林质量与森林培育经营密不可分。对于森林整体效益的提高,在森林经营管理中的投入必不可少。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路径很多,但针对性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有效方法值得探讨。本文针对森林培育经营,提出了几条提高森林质量效益的路径,为提高森林管理水平做出一些思考,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防火事关森林生态资源安全。辽宁省是一个森林火灾高发省份,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本文以保护辽宁省森林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以如何提高森林火灾控制及扑火效率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森林火灾发生的时空规律、森林火灾控制等级、森林火灾防护等级等内容展开分析研究,以期为今后工作中的森林防火提供对策~([1])。  相似文献   

10.
调查与经营均是森林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调查是森林发展的基础,而经营是森林发展的核心。本文分别分析了森林调查和合理经营对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表明了森林调查及合理经营均有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森林的调查设计与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宁市郊退耕还林(草)的后续产业的发展调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阐述,提出了今后维持本区经济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结合同期的野外调查样地数据,建立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森林生物量估测模型。通过对Landsat-8遥感数据6个原始波段的灰度值和4个常用植被指数(DVI、NDVI、EVI、SAVI),开展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主分量PCA1、缨帽变换得到BRIGHT、GREEN、WET,分析遥感信息与生物量的相关性,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研究区森林生物量回归估测模型:B=119.495+3.704E-24eDVI+0.026OLI-52-3.478OLI-5(R2=0.554,p<0.01),经检验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509%,反演得到西宁市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为5.227 t/hm2,总森林生物量为998 991.768 t。结合西宁市遥感影像,绘制了西宁市森林生物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大通宝库林区是青海省省会城市西宁市最大的水源涵养林区,为西宁市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年均供水量达2.22×108m3。而宝库林区森林资源主要以灌木林为主,本文就宝库林区主要种类灌木林分在水源涵养中的效能作了分析与评估。  相似文献   

14.
以西宁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西宁市1987、2001年和2014年3期Landsat-5和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在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和GIS支持下,选择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定量指标,分析了研究区1987-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分析预测西宁市未来26 a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明显,其中,建设用地变化最显著,从1987年占各地类比重的10.98%到2014年的23.42%;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十分明显,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林地和耕地的变化更显著;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各类土地比重也不断变化,根据马尔可夫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在未来的30 a内仍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西宁市森林鼠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情况,分析导致林地鼠害严重发生的原因,同时提出控制对策、管理目标和相应技术措施、行政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林业站结合《抗旱造林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将青海云杉、油松、祁连圆柏、青杨雄株、小叶杨、银中杨、山杏、丁香,和引种培育试验区栽植的美国稠李、新疆忍冬、杜梨、文冠果、香茶藨子、海棠,共14种树种种植到海拔 2210~2750米区域,经试验研究:7个树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作为西宁高海拔干旱地区林相改造选择树种。就上述14个树种生长情况的初步调查进行了成活率和生长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18.
选取1961~2004年西宁站和周围3站的月平均气象资料,对西宁站与周围3站的气温距平3年移动平均变化进行分析,发现西宁市平均气温上升的趋势中有2个明显的变化期。然后利用1961~1974年(较长的平稳期)西宁与周围气象资料建立函数关系,求得1974年后西宁站由于热岛效应所产生的净增强值。其计算结果是西宁市1974~2004年的平均气温比1974年以前的平均气温增加了0.49℃,并且西宁市的热岛效应呈总体减弱的趋势。最后通过数学模型求得剔除热岛效应后西宁市的气温变化曲线,但西宁市的平均气温仍然呈升高的趋势,1961~2004年的气温平均升高0.40℃。这一变化不但与西宁市周围的地形有关,还与全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西宁市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具有创建园林城市的优越条件,西宁是通往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把西宁建成园林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完善西宁园林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通宝库林场1981年引进红皮云杉,通过5a时间的观测调查发现,红皮云杉适应本区环境条件,具有速生抗病虫害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红皮云杉的引种是成功的。1986年开始上山造林试验,并被引种到大通植物园、西宁植物园。经过20多年的引种驯化试验,初步证明:红皮云杉在引种区生长正常,能安全越冬,没有发生病虫危害,比乡土树种青海云杉生长快1~2倍,是一个很有栽培前途的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