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蚕业》2017,(3):33-35
本文结合种茧育小蚕共育实际,就加强共育前蚕室蚕具消毒、小蚕饲养各个环节技术要点、提高种茧育共育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为科学有效地饲育种茧育小蚕,提高蚕种繁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种茧育实践,探讨如何提高种茧小蚕共育质量,总结出抓好种茧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把握小蚕饲养技术环节和加强消毒防病等技术措施。小蚕共育专用桑园管理,要重点抓好桑园合理低伐、科学配方施肥及病虫害防控;小蚕饲养要把握好收蚁、给桑、温湿度调控、眠前眠后技术处理、除沙扩座等技术环节以及消毒防病防微措施,做好小蚕发放管理,科学饲育小蚕,提高种茧育小蚕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海安县蚕桑专业化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县蚕桑站经过广泛调查,从众多小蚕共育室中选择了责任心强、桑园面积和共育规模较大、共育水平高、在蚕农中有威信的顾维才共育室作为全县2011年小蚕专业化共育室建设的示范点。一年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成品蚕共育标准,落实小蚕共育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多种管理制度,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加强媒体宣传报道,维才小蚕专业化共育示范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该共育室共育出来的小蚕平均张产茧比全村平均水平高7%。蚕农一致反映"维才共育室共育的小蚕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4.
陶积阳 《广西蚕业》2003,40(3):35-37
“养好小蚕一半收”这句俗语言简意赅说明了养好小蚕在养蚕生产中的重要性。小蚕共育是养好小蚕最有效的技术措施,但这项措施在一些原蚕基地或老蚕区却未能推广,原因是农户居住分散,而且已经习惯了各家各户独自饲养小蚕的模式。2002年上半年,我总站在武鸣、郊区两个原蚕点各进行了两批小蚕共育,共育的效果十分明显,张种产茧量、种茧质量、公斤茧制种量都有很大提高。实践证明,原蚕点只要全面推广实施小蚕共育,原蚕点的种茧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1原蚕点实施小蚕共育的必要性1.1原蚕点原蚕由各家各户饲养,由于技术水平有高有低,结果造成种茧质…  相似文献   

5.
<正> 南部县碾垭乡佛祖沟村八社养蚕专业户罗先锋,在1987年养蚕50张,产茧1.7吨,养蚕(包括共育小蚕)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1988年更上一层楼,全年养蚕75张,产茧2168公斤,收入茧款16,542元,加上三季共育小蚕411.5张,收共育费4050元,全年养蚕与共育小蚕合计收入20592元,人平5148元。同时,今年  相似文献   

6.
任丽华 《四川蚕业》2003,31(3):25-26
俗话说 :“养好小蚕七成收”。这充分说明了小茧共育的重要性。目前丝绸行业形势不太好、蚕茧价格低、收益低 ,很多蚕农不愿参加小蚕共育 ,先进技术的贯彻困难 ,加之当前农村的青壮年外出务工 ,养蚕又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以省劳力、省成本、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育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对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的对比调查结果(见表 1 )进行分析。表 1 小蚕共育与小蚕分户饲养成本对比镇别村别组别姓名饲养品种饲养张数共育或分户饲养饲养成本 (单位元 )消毒及添食药物 桑叶 人工 升温材料 其它 成本…  相似文献   

7.
<正> 为养蚕提供优良的稚蚕用桑,是“养好小蚕七成收”的重要条件,但目前农村无论是丝茧还是种茧育,专户共育或投工共育,真正建立稚蚕专用桑园的不多,大多是稚蚕用叶随意四处采摘,这样不单耗工多,而且桑叶质量得  相似文献   

8.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7,(4):1-4
文章报告了2017年中秋蚕期间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饲料育试验区和1~3龄饲料育试验区,各龄经过和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1~3龄饲料育试验区比1~2龄饲料育试验区张种产茧量下降;公斤茧粒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粒茧丝长相仿、解舒率良好、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说明两对试验品种对1~2龄和1~3龄饲料育较为适应,生产中可用来采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且优食一号蚕品种蚁蚕结茧率、良蛹率、粒茧丝长、鲜毛茧出丝率等都高于皓月×菁松,说明优食一号蚕品种对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钱忠兵 《中国蚕业》2011,32(4):56-58
从专业小蚕共育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如皋市专业化共育小蚕面临的效益、人员、风险及技术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即加强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保险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永康市自2010年开始饲养天然彩色茧蚕品种,2018年开始全年全部饲养彩色茧蚕品种,并进行了相关技术的提升、示范、推广与应用,主要包括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小蚕共育技术的提升与示范、大蚕立体条桑育技术的提升与示范、规模生产配套消毒防病技术的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的推广、天然彩色丝绵专用蚕茧折蔟自动上蔟技术示范、天然彩色平面茧生产技术示范等,并通过饲养天然彩色茧蚕品种金秋×初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彩色蚕茧也逐渐成为永康市特色经济作物“小而优,小而精”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2.
小蚕共育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小蚕专业化共育有助于提高养蚕质量、降低养蚕成本、推进蚕桑规模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海安县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现状及意义,提出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发展前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育好小蚕一半收”,“小蚕育不壮,大蚕没指望”。多年实践证明,抓好小蚕共育是促进蚕作安全、提高养蚕效益、稳定蚕桑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前几年,我县蚕桑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较大滑坡,蚕区的小蚕共育体系随着蚕农积极性下降和桑园面积的减少土崩瓦解,散发蚕种现象日趋严重,如不及时纠正,必然对蚕桑生产带来更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李国和 《广东蚕业》2003,37(2):11-12
湖光蚕业有限公司位于湛江市麻章区国营湖光农场,2001年开始种桑养蚕,到2002年现有桑田面积170hm~2,收获面积120hm~2,全年发蚕种4100张,产茧136.5t,平均单张产茧33.3kg,本公司收购132.5t,全场有小蚕共育室5座,年可育小蚕7000~8000张。  相似文献   

16.
种桑蚕养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产品销路广,效益好且劳动强度小的经济作物,也是我国的历史传统产业。夺取高产量、高质量、高收入,务必严格遵循科学养蚕“二十字”措施,即:彻底消防毒,小蚕尼笼育,大蚕地面育,饱食防热焗。同时,要把握住“小蚕共育”,必须做到“无病毒、蚕头足”这一取信于民的关键性措施。小蚕共育有四大优越性:一能促进扶贫致富;二能帮助缺劳力,无技术的农户增加收入,三能解决想种桑无蚕房、缺资金的困难户提高生活水平;四能为广大蚕户节省劳力、节省资金、节省蚕具、节省时间且达到高产稳产,增产增收。例如:周陂镇阳西管理区第六村1992年有15户养蚕,总桑地面积33.4 1/15公顷,年养蚕167.5张,总产茧3400.3kg,  相似文献   

17.
<正> 根据小蚕生理特点,在不同共育形式和规模之中,将一定数量的小蚕进行专业化饲养和管理,严格按技术操作规程饲养到2龄或3龄,分售给农户饲养。实施稚蚕专业化共育有利于推行养蚕新技术、新成果,可以防止蚕病发生,做到蚕作安全,保证蚕儿生长健壮,蚕头数足,壮蚕(大蚕)好养。可以做到省工、省桑叶、省投资,降低养蚕成本,获得质优、单产高、茧质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谈文辉 《四川蚕业》2013,41(1):24-25,31
<正>为了生产优质蚕种,满足农村大面积生产的需要,种茧小蚕集中共育是其重要的一环。俗话说:"养好小蚕七成收",充分说明了饲养小蚕的重要性。我院采取小蚕集中共育等有效技术措施,提出了共育室所必备的条件及主要技术要求,保证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确保种茧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叠放式木框育的制作方法,分析了木框育与蚕匾育的成本,用叠放式木框共育小蚕比用蚕匾共育小蚕,节约蚕具制作成本55.1%、节省蚕室面积2/3、节约电费66.7%;解决了当前农村蚕室紧张、养蚕劳动力少的矛盾,促进了小蚕共育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在采用叠放式木框进行小蚕共育时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与相对湿度,及时处理青头蚕,确保小蚕生长发育整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