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若干棉花品种(系)及不同组合棉花杂交群体的经济性状,分析经济性状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①海陆杂交群体的抗性比陆陆杂交群体的抗性普遍偏高;②陆地棉品种(系)病情指数与有效果枝、有效铃数呈显著负相关;③陆陆杂交群体M44株系的相对病指与有效果枝、铃数、有效铃数呈显著负相关;④海岛棉品种(系)相对病指和株高呈显著负相关;⑤海陆杂交群体M37株系的相对病指与株高和始节高呈显著负相关;⑥有效果枝和有效铃数可以作为对黄萎病抗性间接鉴定的指标。⑦海陆杂交后代中,与抗病性共同遗传的为株高,因此可将株高作为分子标记辅助抗病育种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海岛棉品种、陆地棉品种、海陆杂交棉10Q株系、陆陆杂交棉44株系对枯萎病的抗性鉴定,分析枯萎病抗性对海岛棉品种、陆地棉品种、海陆杂交10Q株系棉花、陆陆杂交44株系棉花纤维长度、单铃纤维重等产量指标的影响,旨在阐明海岛棉枯萎病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在育种中选择高抗性品种以及合理布局抗病品种。结果表明,陆地棉与海岛棉枯萎病抗性的鉴定结果中,辽棉18号与新陆早13号高抗;10Q株系与44株系相比,10Q株系对枯萎病抗性高;在海岛棉品种中,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指标单铃纤维重为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海陆杂交群体10Q株系中,相对病指与产量指标衣分、单铃籽棉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产量指标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陆陆杂交群体44株系中,相对病情指数与产量指标单铃籽棉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单铃纤维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海岛棉的熟性在不同区域差异较大,是品种选择优先考虑的因素。研究世界海岛棉熟性特征及其关联性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为海岛棉熟性育种、针对性引种提供参考。【方法】2013~2016年,对218份世界海岛棉资源材料采用同一生态区连续集中种植的方法进行鉴定,研究其熟性和相关性状表现。【结果】综合考察各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其中亚洲地区的资源变异系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区,果枝类型、始果节位、果枝数、单株铃数变异系数达到20%以上;熟性特征,材料间全生育期及各生育阶段差异显著,其中以蕾期变异数最大。比较熟性特征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全生育期、蕾期、花铃期均与果枝类型、第一果枝节位呈高度正相关,零式、Ⅰ式果枝类型生育期较短,Ⅱ式、Ⅲ式果枝类型生育期较长。以熟性特征进行比较和分类,埃及材料>美国材料>中亚国家材料,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材料和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接近。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熟性与其育种地纬度、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无霜期、生育期内积温呈高度的正相关。根据熟性聚类可将海岛棉分为三个类群,与地理分布趋势一致。【结论】海岛棉熟性与果枝类型、始果枝节位高度正相关,与纬度、海拔显著负相关,中国新疆海岛棉和中亚零式果枝材料接近,从中亚国家引进熟性接近的品种更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零式果枝和长果枝海岛棉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并进行相关分析,为海岛棉株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 海岛棉9122N(零式果枝)×H7124(长果枝)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零式果枝、长果枝、混合型果枝)分别收获300个单株的棉铃,采用R语言对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产量、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及各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 杂交F2代3种不同果枝类型棉株的产量及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产量性状:混合型果枝表现最好,长果枝次之,零式果枝最差;品质性状:长果枝表现最佳,混合果枝混合型果枝次之,零式果枝表现最差。3种果枝类型各性状间相关系数不同,但部分性状表现有相同趋势。在产量性状中,3种果枝类型相关性趋势一致,籽棉重与铃数、单铃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铃数相关系数均为0.85以上,且高于与铃重的相关系数,铃数与铃重间呈负相关关系,衣分与其他产量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单株铃数对籽棉产量高低起着重要作用;品质性状中,零式果枝中纤维品质5个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另2种果枝中,除马克隆值以外,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零式果枝中单铃重与5个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长果枝和混合型果枝中衣分与纤维长度、比强度、伸长率等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结论】 杂交F2代不同果枝类型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间相互影响,表现并不相同,混合果枝类型产量和品质性状整体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5.
枯萎病病级对棉花农艺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陆地棉品系425系、N13系和968系为试材,研究了枯萎病病级对棉花产量及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萎病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病级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病株皮棉产量分别比0级健康棉株减产4.25%、16.4%、29.56%和81.01%,减产显著;不同病级的枯萎病均不会导致黄萎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亲本相同的陆地棉与海岛棉正、反杂交,分析杂交后代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并筛选优异单株,为田间早期选育遗传稳定的农艺性状提供参考。【方法】以陆地棉TM-1和海岛棉新海16号的杂交种F2分离群体为材料,对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衣分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比较。【结果】海陆群体中铃数(0.51%)和有效铃数(0.47%)变异系数最高。在陆海群体中铃数(0.50%)和有效铃数(0.50%)变异系数最高。正交群体和反交群体中各个农艺性状之间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特征值较高的第一主成分中,海陆群体里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78)和有效果枝数(0.895),在陆海群体中值最高的是果枝数(0.82)和有效果枝数(0.819)。【结论】在海陆杂交后代的群体中正交和反交群体之间农艺性状没有明显的差异。后代群体中铃数和有效铃数变异范围广,各个性状之间相关性显著。果枝数与有效果枝数贡献率较高,将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有效果枝数作为早期育种单株筛选的主要性状,筛选出40个性状优良的单株。  相似文献   

7.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及与纤维细度的遗传改良可以同步进行;而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强度的同步改良及对皮棉总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同步改良很困难。表型相关分析表明,海岛棉霜前皮棉产量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及与纤维细度可以同时利用杂种优势,同时利用海岛棉的皮棉总产与纤维长度及纤维细度的杂种优势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海岛棉主要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加性-显性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10个海岛棉亲本的F1的24个组合的株型性状及产量进行了遗传方差分量的分解和成对性状间遗传效应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果枝数、节数显性相关为0,主要受加性相关的影响.生育期性状主要存在显性相关,产量性状的加性相关和显性相关均较小,其余相关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大部分性状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外源SATI基因导入对海岛棉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棉花吐絮期的株高、始节高、始节数、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等农艺性状及棉花收获期的皮棉检测结果为依据,对6个(K2-ZKY2、K2-ZKY4、K2-ZKY7、C6-ZKY2、C6-ZKY8、C6-ZKY106)转SATI基因海岛棉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CR及Southern blot方法验证SATI基因已经导入海岛棉中。SATI基因的导入对6个海岛棉品系的农艺及产量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受体海岛棉相比,外源SATI基因的导入对不同海岛棉品系的影响不同,K222转SATI基因品系的3个表型性状(产量性状、农艺性状、纤维性状)与受体之间无显著差异,C6015转基因品系的表型性状与受体之间都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应用西北农业大学创建的棉枯萎抗性定向培育法,使所有供试感病高产优质品种经人工病床病圃的病原菌持续压力,严格淘汰与系统定向选择,抗性逐年提高,经3~5年即可转化成为高抗品种,这是寄主的遗传免疫功能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所产生的定向性渐进变异,和后天获得抗性遗传累加作用的显示。获得高抗性后,原品种丰产性和品质也有改善,从而抗性与精良农艺性状并存,不存在抗性丰产与品质间的必然遗传反相关关系。经20年努力,已应用此法育成高抗良种和材料30余个。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全面评价2001~2014年河北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改良成效,以河北省棉花新品种审定公告数据为依据,对2001~2014年通过河北省审定的96个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性状、农艺性状及其抗病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4年河北省审定中熟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皮棉产量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呈上升趋势,单株铃数显著提高,单铃重有所增加,衣分变化不大;早熟性改良效果明显,全生育期缩短,株高和单株果枝数增加,第一果枝节位、子指和霜前花率变化不明显;抗枯萎病和黄萎病性状改良成效明显。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河北省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级别黄萎病对棉花主要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观测了不同级别黄萎病对冀棉11号主要产量性状和种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黄萎病发病级别与棉花单株结铃数、籽棉和皮棉产量均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对铃重和衣分无明显影响。黄萎病对棉种健籽率和发芽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随发病级别的增高,健籽率和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级别低的1级、2级和未发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与发病级别高的3级和4级之间差异显著。线性分析表明,棉花主要产量性状和种子品质与黄萎病发病级别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结合本研究对新品种的抗性评价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利用鉴别寄主法对40个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同时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对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8个供试菌系高度侵染海岛棉、陆地棉及K102,属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其余12个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7号生理小种略有差异;供试菌系属于一个营养亲合群,且与7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系相亲和,与3号、8号小种的标准菌系不相亲和;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依旧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嫁接棉花对棉花黄萎病抗性、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探索通过嫁接来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可行性。【方法】选用已明确抗黄萎病的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海7124和Pima90为砧木,以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湘杂棉21和感病品系冀棉11为接穗,完成4个嫁接组合,将其种植在连作棉田,调查嫁接棉花和非嫁接棉花的棉花黄萎病、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嫁接棉花和接穗对照相比,棉花黄萎病明显减轻,有些嫁接组合的抗病性达到高抗水平。和接穗对照相比,多数嫁接组合的株高和果枝数高于对照,嫁接对多数嫁接组合的现蕾期、开花期、吐絮期、衣分、铃重以及纤维品质的大多指标影响不显著。4个嫁接组合的结铃数/m2、籽棉和皮棉产量均高于各自的接穗对照。【结论】选取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嫁接组合,可以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和提高连作棉田的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海岛棉抗枯萎病相关基因(RGBCH )是否抑制海岛棉重要土传真菌枯萎菌的生长,克隆了海岛棉抗枯萎病基因相关基因 RGBCH 的全长编码序列,将该基因编码序列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ET-30a 上,构建成pET-30a-RGBCH 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获得了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pET-30a-RGBCH 重组蛋白。经过裂解、洗涤、溶解、复性等处理,获得了纯化的 pET-30a-RGBCH 融合蛋白。体外抑菌试验表明,RGBCH 蛋白显著抑制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油用亚麻F5各个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油用亚麻杂交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主要考察了来自F578个油用亚麻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相关分析显示,F5中有6对性状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对F5杂交种的7个农艺性状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分为4类;通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别选取能代表全部遗传信息85%以上的4个主成分,并对各个性状在相应主成分中的贡献率进行分析,F5应选择单株粒重较大,果球数较多 、株高、分枝数和分茎数适中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以培育丰产、抗枯黄萎病、抗棉铃虫和纤维品质优异的棉花新品种为育种目标,采用远缘杂交、回交、复交和姊妹交等方法,全程病圃鉴定抗病性,强化筛选抗虫性,定向跟踪检测纤维品质,选育出4个海岛型和6个陆地型优质抗虫品系。优质品系鉴定试验结果表明:陆地型产量明显高于海岛型;海岛型的株高和子指高于陆地型,单株成铃、铃重和衣分低于陆地型,单株果枝数相差不大;所有品系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纤维品质优异,整齐度指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高,海岛型优于陆地型,但在各品系所属品质类型中马克隆值均偏向高限,马克隆值偏高。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对不同海岛棉品种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盆栽控水称重法试验研究5个海岛棉品种在正常供水、中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下的耗水量.对5个棉花品种地上部分的测量及分析,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193在3个水分处理条件下的茎粗、节间数和株高表现突出,生长发育快,对缺水不敏感,属于抗旱型品种.TH-45在3个水分处理条件下的茎粗、叶片数和株高这三个性状较显著,生长发育快,对缺水不敏感,属于中度抗旱型品种.而新海14号相对其它棉花品种地上部分各个性状生长发育较慢,对缺水敏感,是耗水型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新疆超早熟大豆品系(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为新疆超早熟大豆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16个超早熟大豆品系(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有效分枝>结荚高度>主茎节数>百粒重.[结论]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是影响北疆超早熟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研究对高产、优质的超早熟大豆选育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