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赤霉素多效唑及摘心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多效唑溶液分别喷施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叶面;用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涂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茎基部;在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旺季初期分3个时期进行摘心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赤霉素溶液能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株高生长,但对增粗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溶度赤霉素溶液涂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茎基部、不同浓度多效唑溶液喷施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叶面及不同时期摘心处理,都能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的增粗生长。以600 mg/L的赤霉素溶液涂抹茎基部对苗木生长效果最好,以300 mg/L的多效唑溶液喷施叶面、6月18日摘心对苗木的增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对果桑幼树结果期叶面喷施多效唑、新梢摘心、结果母枝环剥等处理,叶面喷施多效唑可抑制新梢和叶片生长,果粒变小;摘心留叶数量对果粒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显著,留3片叶的果粒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结果母枝环剥可明显提高果粒重和可溶性固形物。  相似文献   

3.
多效唑对曙光油桃生长发育和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曙光油桃为试材,通过叶面喷布研究了多效唑(PP353)对其生长发育和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多效唑抑制油桃新梢的生长,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叶面喷布多效唑的有效期持续30~50d。研究结果还表明,多效唑抑制油桃叶片的生长与发育,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显著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控制李树新梢生长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PP333)是一种植物生长抑制剂,通过干扰内源赤霉素的合成,抑制果树新梢营养生长,使新梢节间缩短,实现矮化集约栽培,达到早结果早丰产的目的。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多效唑应用于苹果、梨、桃、杏等果树均取得明显的效果。为探索多效唑对李树新梢生长的控制作用,摸索最佳施用量,2002年我们在遵化市平三村.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5.
多效唑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影响的结果表明:多效唑能缩短流苏石斛试管苗再生芽分化的时间,促进再生苗根的分化,提高生根的数量;同时,多效唑能使再生苗的叶片变短、变大,对再生植株有显著的矮化作用,使植株的茎段变短、变粗,抑制根的伸长生长。多效唑对流苏石斛试管苗生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低浓度时其效果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并在1~1.5 mg.L-1的范围内达到最佳效果,再提高浓度则趋于饱和。  相似文献   

6.
pp_(333)(paclcbutrazol)俗称多效唑或控长灵,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合成抑制剂,它通过阻碍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抑制植物生长。目前,已知该抑制剂对桃、苹果、梨等树种试验效果明显,但应用在李、杏上的报道尚少。为此,我们进行本项试验,旨在探索pp333的不同使用方法及不同试验剂量对李、杏新梢和叶片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绿篱修剪压力,节减经费,进行了施用多效唑对绿篱新梢影响的试验研究.认为施用不同浓度多效唑,对绿篱新梢生长均有影响,其中2000mg/L浓度效果最佳。喷叶或根施一个月后,新梢有明显变化,叶片色深绿,抑制生长,可减少或不修剪。方法简便、易行,比修剪每100m2节省人工费1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澳洲坚果幼树的控梢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乙烯利、矮壮素、B9对澳洲坚果幼树进行控梢处理,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澳洲坚果幼树的生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3和2.5g/L处理的幼树营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乙烯利对澳洲坚果幼树新梢的抽发、梢长、节间长有显著影响,1.5和2g/L处理后幼树的新梢表现出乙烯的"三重效应"。矮壮素和B9对澳洲坚果幼树新梢抽发抑制作用极显著,矮壮素1.5、2g/L处理的幼树在喷药后2个月没有抽发新梢;B9处理的幼树新梢抽发量很少,对照的新梢数是其它处理新梢数的数十倍。  相似文献   

9.
为了控制设施栽培杏树在夏季出现枝条疯长的现象,利用化学试剂多效唑(PP333)和丁酰肼(B9)进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杏树喷施多效唑和丁酰肼后,可抑制新梢的旺长,减少营养消耗,利于营养累积;丁酰肼对新梢和节间长度的抑制作用大于多效唑,对金太阳新梢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喷施0.25%丁酰肼的控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土施多效唑(10、15、20、25、30mg/盆)显著抑制了盆栽斑叶八仙(Hydrangea macro-phylla cv.variegata)的生长,其新梢长、节间长、叶片长、总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和根鲜重与多效唑有效剂量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节间数与叶片数受多效唑影响不明显。经多效唑处理后,斑叶八仙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微量元素Mn含量高于对照,地上部分Fe含量亦高于对照,而根系的Fe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多效唑处理对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大量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找出可以加快刨花润楠苗木生长速度的生长调节剂,采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PP_(333)、NAA、GA_3)及其不同浓度(0、60、120、240、480mg L~(-1))对刨花润楠幼苗进行叶面喷施试验,测定各处理后的苗高生长量,结果表明:PP_(333)阻碍苗木正常高生长,其余各种浓度的GA_3、NAA都有促进刨花润楠的苗木生长,以浓度240 mg L~(-1)GA_3或浓度480mg L~(-1) GA_3促进刨花润楠苗高生长作用最显著,浓度240mg L~(-1) NAA次之。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生长延缓剂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爪叶菊生长期喷施多效唑、烯效唑、比久、矮壮素等四种生长延缓剂,使植株高度降低,叶片减少,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株型紧凑、生长健壮,花期延长3-5天,观赏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IBA500ppm和1000ppm酒精溶液处理乌桕嫩枝扦插条,能促进插条生根及生长。用500 ppm和1000ppm PP333溶液处理插条,扦插后的前20天表现出对生根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40天时,500 ppm处理的生根率明显增高,1000ppm处理的也出现了愈伤组织,并表明其对根的粗度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在干旱胁迫前1d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PP333对金香水梨幼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PP333预处理有效地降低了干旱胁迫下梨叶片的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增加程度,并能有效延缓SOD和CAT活性的降低,表明PP333预处理可有效减轻干旱对梨引起的自由基伤害,提高梨抗旱能力。以100mg/L处理的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抑制剂对大叶黄杨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其叶片形态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为灌木绿篱的化学修剪提供技术指导。[方法]在北京林业大学林场苗圃采用3种生长抑制剂(多效唑(PP_(333))、三碘苯甲酸(TIBA)以及脱落酸(ABA))对密植成绿篱状的1年生大叶黄杨扦插苗进行叶面喷施,对其生长、叶片形态及光合作用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3种抑制剂均有矮化植株、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矮化效果最佳、抑制作用最强的为PP_(333),且高浓度PP_(333)对于高生长的抑制作用持效性较长。叶宽、叶厚以及叶面积在短期PP_(333)处理下高于对照。PP_(333)能提高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主要通过增加叶厚、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及叶绿素含量来实现,并且PP_(333)使蒸腾速率提高的同时降低了水分利用效率。TIBA有显著减小叶长、叶宽的作用,但能使叶厚增加,且随浓度的增加作用效果增强,主要通过减小叶面积,降低叶肉导度、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叶绿素含量来降低净光合速率。ABA能增加叶面积(10 mg·L~(-1)处理除外)、叶长以及减小叶片厚度,通过抑制气孔导度、叶肉导度、叶绿素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TI-BA及ABA均通过降低蒸腾速率,使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结论]3种抑制剂均有矮化植株、抑制新梢生长的作用,并且影响叶片发育,进而影响叶片光合作用,且800 mg·L~(-1)的多效唑对大叶黄杨具有较好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PP333对香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用不同浓度PP333浸泡香椿种子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时间、上胚轴伸长、幼根生长及培养24d幼苗干重等的影响。并测定了发芽种子的呼吸强度,还原糖、脂肪含量及脂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等的生理效应。试验证明,低浓度(10mg/L)PP333可明显抑制下胚轴的伸长,而促进幼根生长,但对幼苗干重影响不大,且对生理活性的抑制作用也不明显。需进一步研究对香椿矮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萌芽期的5种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采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aclobutrazol)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比较不同处理对芍药的株高、茎粗、冠幅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处理显著降低了芍药植株的高度和冠幅,使茎粗增大(P0.05),其中以喷洒100 mg/L浓度下的多效唑综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在西双版纳采集优良无性系RRIM600、GT1和IAN873开放授粉种子(花粉来源复杂),繁殖成3个家系用作砧木试验,对其实生苗木逐株编号,在嫁接前测量6个性状指标并进行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家系内株高、地径、每蓬叶数、大叶柄长、小叶长、小叶宽等6个性状变异系数为11.19%~27.17%;IAN873种子苗木平均株高为222.14 cm,平均地径为22.48 mm,显著大于RRIM600和GT1种子苗木的株高和地径(P<0.01);3个家系苗木株高和地径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株高和地径与叶子4个性状相关密切。橡胶树的这3个家系间和家系内单株间都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9.
凹叶厚朴种子保存方法及幼苗生长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凹叶厚朴的种子保存方式及相应的播种苗的发芽情况、幼苗生长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冷藏处理的凹叶厚朴种子发芽慢、发芽持续时间长;播种苗株高生长呈"S"型的慢—快—慢的规律,地径与叶幅生长表现出快—慢—快—慢的规律;株高、地径、叶幅三者之间的生长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经沙藏的凹叶厚朴发芽时间、出苗速度及发芽率均优于冷藏处理,而且,沙藏处理的苗高、地径、叶幅的累积生长量相应地大于冷藏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组培因子对草莓微繁殖苗植物学性状的影响,以草莓品种"丰香"为试材,研究了组培因子导致草莓微繁殖苗植物学性状的表现变化。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大部分时间里,草莓微繁殖苗的株高、叶柄长和冠径,均比普通苗要小。在果实成熟期后,普通苗株高呈明显下降趋势。草莓微繁殖苗整个生长期中的4个主要物候期要比普通苗早2~3 d。而茎尖分化出的微繁殖苗的叶面积和植株冠径都要大于不定芽分化出的微繁殖苗。叶片再生植株移栽后的生长情况因不同品种而异。再生植株的生长势较差,在叶面积、叶柄长、株高和植株冠径上,都要低于正常继代培养的微繁殖苗。继代次数不同的微繁殖苗移栽到温室后,在植物学性状上表现出差异,表现为:继代8次的微繁殖苗>继代6次>继代10次>继代4次。这说明草莓的继代次数要限制在10以下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一般继代次数以5~10次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