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研究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春玉米植株性状、水分利用特性、茎秆强度与植株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株高增加,穗位高和茎秆强度有所增加,对茎粗的影响相对较小。干旱胁迫下适度灌水,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正相关关系;在灌水量达田间持水量100%的处理下,玉米的茎秆强度和株高、茎粗及穗位高呈负相关,即玉米的茎秆强度随株高和穗位高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从而增加了倒伏的风险。随着灌水量的增多,玉米产量提高不明显,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曹艺腾  王艳华 《玉米科学》2022,30(1):182-190
围绕鲜食玉米产业链,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ISM模型诊断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吉林省具有种植鲜食玉米的资源优势,但并没有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模型结果显示,根源制约因素为劳动力素质偏低和产业集聚度不高,直接因素为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和品牌价值不大。根据上述制约因素,提出重视人力资源培训、提高产业集聚度、打造鲜食玉米龙头企业、扩大鲜食玉米品牌知名度等4条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吉林省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相关性状与营养成分的研究,分析了这些性状与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品质性状中,蛋白质和赖氨酸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赖氨酸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黄色、硬粒型玉米的脂肪、蛋白质、赖氨酸含量要比白色、马齿型玉米的高,而白色、马齿型玉米的淀粉含量则较高;随着生育日数的增多,这些种质的淀粉含量提高,而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降低,赖氨酸含量变化不大;出籽率在75.1%~80%的玉米地方种质,其淀粉含量较低,而脂肪、蛋白质、赖氨酸含量均较高;随着百粒重的增加,玉米地方种质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都有所提高,而且百粒重和脂肪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些结果对吉林省开展品质育种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中的灰色分析法对吉林省 1 998~ 1 999年中晚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中的 8个品种的 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 :穗粒重、穗行数、穗位、株高、百株穗数、百粒重、秃尖、穗长。通过分析找出了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 ,为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选育中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年间吉林省玉米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吉林省1987~2007年审(认)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年间晚熟、中晚熟玉米品种审定最多,占总数的59%;早熟和中早熟审定最少。相关分析显示,吉林省玉米产量与生育期、单穗粒重、株高呈极显著高度正相关,与百粒重和穗位高达到显著中度相关,与穗长和穗行数无显著相关。20年间玉米的产量、生育期、单穗粒重、百粒重、株高和穗位高发生变化,且不同熟期变化不同,穗长和穗行数则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吉饲1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2000年杂交组配的全株青贮玉米杂交种。生育期135d左右,适宜在吉林省大部分地区、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部及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做全株青贮玉米种植。吉饲11种子拱土能力强,早发性好,益抓苗。抗病性、抗逆性强。茎秆保绿度好,营养成分含量高,适口性好。  相似文献   

7.
玉米优良种群性状的综合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吉林省应用的27个品种的产量和质量性状的综合筛选,优选出中晚熟、晚熟两个熟期组的优良玉米种群,并对其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玉米品种各性状级别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关联理论中的灰色分析法对吉林省1998~1999年中晚熟组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中的8个品种的8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穗粒重、穗行数、穗位、株高、百株穗数、百粒重、秃尖、穗长。通过分析找出了各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为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选育中的性状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玉米自交系吉853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自交系黄早4和自330杂交、混粉后组成窄基群体,选育出了配合力高、抗病性强、综合性状好的新自交系吉853。用其作亲本,育成吉单180、吉单321、吉单209等玉米新杂交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吉853已成为吉林省玉米育种的骨干自交系之一。  相似文献   

10.
玉米DUS测试主要数量性状分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2002~2009年的植物新品种测试数据为基础,利用LSD0.05值为基本参数,结合传统分级方法研究一种适用于多年数据的分级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010年公主岭分中心玉米株高数据进行级别划分,并利用传统分级方法进行验证,最终得到一种稳定的、适用于吉林省公主岭地区玉米株高的分级标准,可为国内玉米数量性状的分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文化积存了中国饮食文化之精华,茶文化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是饮食文化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十大名茶,同时对茶的历史渊源,保健功能,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During the long and dramatic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 variety of technolog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many valuable experiences accumulated on the farming practic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progression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ancient China. The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of classical farming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re expound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lassic farming practices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The paper also describes regeneration of the organic farming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logica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systems,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knowledge of the classic farming methods such as application of organic manure and the systems of crop rotation and intercropping.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省习水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暗色丝孢菌物种资源,对采自该地区的枯枝标本上的暗色丝孢菌进行保湿处理后,对标本上的暗色丝孢菌进行形态学鉴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鉴定出菌株Virgatospora echinofibrosa(HMZNC0346)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Domingoella caesalpiniae(HMZNC0370)为中国新记录种。标本保存于遵义师范学院真菌学标本室(HMZNC)。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菠萝的生产和加工现状等方面对我国菠萝产业近8年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与分析,指出了我国菠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辉煌7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就辉煌。在这70年时间里,全国棉花产能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居民纺织品消费经历了从短缺到极大丰富的发展阶段,还衣被天下,出口全世界。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得益于“四依靠”和“两发展”——“依靠党的领导、依靠增加投入、依靠科学种田、依靠人民的勤劳”和“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植棉业”。70年的实践表明,我国走出了一条适合人多地少这一中国国情的棉花发展道路,创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棉花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棉花生产的发展为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国家富起来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了全国棉花种植区域的变革,指出产棉大地区(师、市)、大县(市、区、团场)为保障国家棉花的有效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全面总结了新品种选育和商品品种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栽培、土肥、灌溉、植保、机械化技术和装备等的技术进步和升级换代,栽培模式化和管理规范化,“不栽就盖既栽又盖”是我国棉花栽培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高产创建”是科技兴棉的重要抓手,形成的技术具有重要的储备价值;不断总结棉花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理论和出版《中国棉花栽培学》系列大型学术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功能,为中国特色的棉花成功发展道路和成功发展模式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以机械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支撑的现代植棉技术,初现知识农业/智能农业的端倪。科技进步对棉花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我国棉花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要走准走稳“以质保量、保规模”的新路子;当前我国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时期,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在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向着棉花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6.
SRI技术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简称SRI)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帮助水稻品种真正发挥其生物学潜力、遗传学潜力进而增产并节约生产成本,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栽培丁之术体系。但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应用有一个技术本土化的过程,以筛选适宜超级杂交稻组合为突破口,研究适宜栽插密度与方式、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人工除草与化除相结合、覆盖“旱润”高效节水灌溉、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关键技术,并与不同季节茬口的适宜耕作技术有机结合,形成我国特色的水稻强化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业包括新品种的研发、种子生产和加工、销售和推广,以及对农民的售后服务等4个主要部分。该文阐述了跨国种业以其技术先进、管理科学、品牌国际化和服务人性化等优势引领全球种业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我国玉米种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阐明了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对策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科学》2006,14(5):F0002-F0002
国家玉米改良中心是1998年农业部批准成立建设的国家级玉米科学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于中国农业大学。下设品质改良、分子遗传、转基因、资源与育种、信息学5个实验室以及海南、昌平2个试验站,其任务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创新玉米种质,开展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全国玉米科学研究水平。中心现有工作人员26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9人。  相似文献   

19.
黄季焜 《玉米科学》2003,(Z2):15-23
1 研究背景 尽管农业在中国入世的谈判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在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问题上,认识还很不一致。有些人认为,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相当大(Carter and Estrin,2001,李善同等,1999);也有人认为,虽然会有一些影响,甚至对某些农产品冲击是巨大的,但就总体而言,入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将是温和的(Anderson and Peng,1998;Martin,2002)。  相似文献   

20.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装帧精美、洋洋百万言的当代中国水稻重要专著《中国水稻》。这是继《中国水稻栽培学》和《中国稻作学》之后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有关水稻专家编写的又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水稻专著。1961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著名水稻科学家丁颖教授主编的《中国水稻栽培学》是建国以后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介绍我国水稻科学技术的专著,它对我国水稻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年之后诞生的《中国稻作学》及时总结了中国稻作科学的新发展和新成就,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