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玉田  陈国平 《玉米科学》1994,2(2):001-005
建国以来,北京市的玉米品种工作有了长足发展,先应用和推广农家种,以后又推广杂交种,到80年代末,已进行了生产用种的三次更新换代.但有关玉米品种性状遗传改进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田间观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玉米子粒水分与品种性状相关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分析了玉米收获前(吐丝后60 d)子粒水分与品种生育日数、百粒重、轴粗、穗粗等性状的相关性及脱水速度与粒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影响子粒水分相关程度的顺序是生育日数>轴粗>百粒重>穗粗。齿型品种脱水速度快于硬粒型品种。因此在解决“水苞米”问题时,首要考虑的是选用合适熟期的品种;其次熟期相近的品种,要选穗轴较细、粒重偏低的品种,这样有利于降低子粒水分,提高品质。  相似文献   

4.
刘海燕 《玉米科学》2004,12(3):082-083
玉米自交系的南育是玉米育种的有效方法,极大地缩短了育种时间,提高了育种效率.对北方玉米自交系南育和北育的一些性状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在南育过程中玉米自交系性状变化规律及选择依据,并对种植管理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王巍 《杂粮作物》2010,30(3):215-216
根据多年的南繁实践经验,对冬季海南岛南繁玉米育种主要技术环节进行总结。并针对选地、整地、播种、田间管理、虫鼠害防治、花期调控和收获晾晒等关键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玉米杂交种对4种病害的兼抗性鉴定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豫北地区广泛种植的21个玉米杂交品种进行了玉米苗枯病、玉米弯孢叶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黑粉病的兼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能兼抗3种以上玉米病害的品种为金海5号、郑单21、豫玉29、农大108、3138、金海702、郑单958,上述品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论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结合育种实践论述了玉米高产开发中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的相互适应性。应遵循品种类型特性与生态条件相互适应的原则,在强调株型紧凑耐密植的基础上,更要求大穗大粒早熟多抗广适。  相似文献   

9.
北育288是辽宁省北票市兴业玉米高新技术研究所用BX144(从郑58与478杂交后代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为母本、BX143(昌7—2与黄早四杂交后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为父本.于2001年在海南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玉米单交种.现已分别通过天津(津审玉2005006)、内蒙古(蒙认玉2007037)、辽宁(辽审玉2008372)和山东(鲁农审2009004号)审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近几年东北寒地冬小麦引种试种的实践,分析了辽宁省冬小麦北移种植的可行性。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年最冷月平均气温和年负总积温有明显变暧趋势.从1911—1993年间1月份月平均气温的变化幅度看,辽宁处于通过冬小麦品种抗冻性的选择可以北移种植的区域之内.由于冬小麦与目前主栽春小麦品种相比,具有可以早种、无覆盖越冬、稳产高产等优点,在辽宁省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辽宁制种基地玉米杂交种种子收获期与种子活力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2015年,以马齿型玉米杂交种郑单958(郑58×昌7-2)、辽单565(中106×辽3162)和硬粒型玉米杂交种先玉335(Ph6wc×Ph4cv)为试材,在辽宁地区进行杂交制种。在授粉后35 d后每隔3 d不同收获期采集果穗,对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种子子粒水分、百粒重、标准发芽率、人工加速老化、冷发芽及田间出苗率进行比较研究,评价种子活力。结果表明,在辽宁地区制种,辽单565在授粉后44~53 d收获的种子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郑单958在授粉后47~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先玉335在授粉后44~56 d收获能够达到较高的活力水平。比目前生产收获期提前10 d左右收获,可有效回避天气灾害对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是多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技术是覆膜和挂茬晾晒.它是靠覆膜点播机的应用得以推行,靠生物降解膜的应用减少土地污染.靠增加基肥施量和增加叶面追肥遍数保障玉米各生育时期营养充分供应.宽窄行点播使得植株群体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加大了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该项技术在宁安农场推广应用四年,无论是正常年份还是大灾之年都很好地保证了玉米种子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在长春夏播6个玉米杂交种,各杂交种均生育期缩短,9月下旬乳熟。秃尖、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杂交种间表现差异较大。在长春冬小麦套种夏播玉米有可能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品种钾素利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系统聚类分析我国北方高产春玉米高产40个品种,分钾高效型(I)、钾中效型(II)及钾低效型(III),II型品种最多(57.5%),III型品种次之(25%),I型品种最少(17.5%).3个类型品种子粒的钾素含量以钾低效型品种最高,钾高效型品种最低;子粒的钾素积累分配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钾低效型品种最低.根茎叶的钾含量及钾素积累量在开花期和成熟期无显著差异;成熟期茎秆的钾素分配比例以钾高效型品种最高(p<0.05),钾中效型和钾低效型品种无显著差异.钾高效型品种的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钾偏生产力、钾收获指数、钾转移量和钾转移效率显著高于其他2类型品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粒重与钾素子粒生产效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种衣剂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  卢宝慧  杨丽娜  高洁 《玉米科学》2021,29(3):63-69,75
综述国内外种衣剂的发展历程与应用现状,介绍我国当前玉米种衣剂登记产品及防治对象,分析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玉米的保产增产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目前玉米种衣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高毒农药的替代使用、生物型种衣剂的应用、多功能复配型种衣剂的开发以及成膜剂和助剂体系的改进等方面探讨玉米种衣剂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南部山区审定的具有代表性的3个玉米品种(系)为参试材料,长城706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系)农艺性状、穗部性状、产量、植株干物质累积量及灌浆速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富农821和宁单20号9月20日成熟,且熟期相同,较对照长城706(生育期140 d)早熟6 d;宁单20号的百粒质量最高,参试的各个品种(系)之间产量达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华金5号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其他3个品种之间产量也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登海 《玉米科学》2003,11(1):090-093
本文分析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及加入WTO后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形势,玉米种业面临着历史性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分析了玉米种业面临的挑战,并就我国玉米种业健康高速发展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玉米主产区栽培品种种子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淮海、华北、西南三区46个玉米栽培品种种子为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指标测定、标准发芽及幼苗生长测定、逆境发芽测定、田间出苗率测定、指标间相关性分析、淀粉酶活力测定等对种子质量进行分析评鉴。结果表明,46个品种中马齿型和半马齿型的比例占80.4%。综合各项种子活力指标,排名前4位的高活力品种为先玉047、郑单958、大华玉2号和浚单26。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发芽势、发芽率及逆境发芽各指标与平均田间出苗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抗冷测定发芽率的相关系数最高(r=0.881)。玉米种子容重和总淀粉含量是高活力玉米种子具备的典型性状,抗冷测定为玉米种子活力检测的最适方法;高活力玉米品种种子萌发中同一时期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低活力玉米品种种子。  相似文献   

19.
玉米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作用和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辽宁省主栽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进行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研究。试验以常规种植方式为对照,研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的增产效果、生理指标变化和群体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单位面积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种植,粒重与穗粒数明显增加,生物产量提高;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改善了玉米冠层结构,特别是明显改善了冠层中下部通风透光条件;偏垄宽窄行种植方式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玉米种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岳德荣 《玉米科学》2002,10(4):88-91
种子是农业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主种业的发展将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玉米种子产业是朝阳产业,从其产业特点,特征来说,它属于高技术产业,因此,将玉米常规育种列入高技术产业,对我国玉米种业意义十分意义,要不断进行品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坚持非均衡发展原理,推动中国种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