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在当代,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通常被追溯到人类中心主义,因此生态中心主义的主张得到了不少认同。但是,如果说人类中心主义通常被指斥为“反生态”,那么生态中心主义也往往被讥讽为“反人类”。如何看待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从文明的高度来理解生态危机,并就此建构一种“有文明的生态”和“亲生态的文明”,就成为人类文明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严耕在其著作《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转向》(ISBN9787522822068)中认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四大逻辑,建设生态文明则需要处理好4种关系,全面实现生态系统的三重价值,满足人类的三重需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老树 《森林与人类》2003,23(4):43-43
自然,从整体上作为一种生命状态和人格原型而存在,它的特征就是自然本身。中国从老庄的“道法自然”、“游于自然之道”开始,西方从卢梭发出“返回自然”的呼唤开始,这种人格追求就总是作为一种理想化人生境界被歌唱着。现代化进程中的  相似文献   

3.
西方人与自然是一种相对、相斥、相离、相敌的关系,人的最大愿望就是控制自然、征服自然。中国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亲、相近、相合、相融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和谐,重“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强调“与浑成等其自然”,“万物与吾一体”,物与我与自然交融而默契,是一种深层的感情和精神上的交流。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先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今天的西方发达国家正穿越高度工业化或现代化的文明而进入后工业文明时代。这一阶段,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现代工业文明也包含着种种危机,其中,生态危机就是工业文明总体危机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5.
“近自然”群落是一种城市绿地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和推广,并获得成功。它是以生态学的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乡土树种,即当地自然植被中的主要乔、灌木种类,应用容器育苗等“模拟自然”的技术和方法,通过人工营造与植被自然生长的完美结合,超常规、低造价地建造以地带性植被类型为目标,群落结构完整、物种多样性丰富、生物量高、趋于稳定状态、后期完全遵循自然规律的“少人工管理”绿地。简言之,“近自然”群落就是以后期生长为主,应用“模拟自然”的手法,营造在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上与区域顶极群落接近的人工群落。  相似文献   

6.
在环保界,在中国的NGO,“梁从诫”这个名字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创建了“自然之友”,并视之为自己最有意义的人生舞台。在“自然之友”蓬勃生长的十多年里,梁先生为环境四处奔走呼吁,力图为世人,也为子孙后代留住一个尚可栖息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正>自然本身就是课堂孔子说,多读《诗经》的好处之一是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早在孔子的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亲近自然的重要性。如果对应现代的学校课程,自然教育可以归类到小学的自然课或中学的生物课。其实,现代的自然教育内容远比《诗经》乃至中小学课本丰富得多。严格地说,自然教育属于博物学的范畴。古代说“博物不惑”,也就是说,认识的事物多了才可以“不惑”。  相似文献   

8.
木情 《国际木业》2005,35(10):26-27
商家最信奉“金九银十”,其实这已经是老黄历了。自从国家推出了国庆长假,于是这“十一”也就成了“黄金周”。所谓“黄金”.自然在很大意义上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就是花钱消费。而对商家而言,便是卖东西赚钱了。因此说.“银十”对于黄金周的市场火旺销势的概括,显然就是落伍了。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十一”期间的装饰装修木材制品市场的火暴景象,就远远超过了“金九”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先后经历了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到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逐渐发展到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三个层次。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世界陷八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过度强调人本主义,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四车道以上的干线公路。从地表自然植被整体角度来看,一条高速公路也就是地表一条“伤疤”,如何尽快地恢复原有的自然植被,是国土绿化中一项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于江 《新疆林业》2013,(5):7-10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原始文明(100多万年)、农业文明(1万年)、工业文明(300年)。300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使地球已无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碧波中的芙蓉草叶,陶青绿,生命色。人类从广褒的原始森林中走出,步履蹒跚地迈向现代文明,他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顽强地美化、升华着自然,因为在人类的血液中,饱含、渗透着浓郁的生命本色。这就是,绿。古城江阴的绿化效果有“碧波中的芙蓉”之说。江阴有“芙蓉城...  相似文献   

13.
在围绕着大众教育“教室”“教材与教具”和“教师”三个要素的基础上,指出了城市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就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室”;包含有博物馆、宣教中心、主题步道、主题教育点等各种位于森林城市自然教育资源之中的宣教设施,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材与教具”;而包括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的自然教育系统中的解说系统,是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教师”。基于此,根据海口市森林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海口市森林城市自然教育的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自大傲慢削弱了回应生态危机的警觉性。南亚印度洋海啸的灾难是大自然发出的一个黄牌警告。提醒我们要注意自身生存环境的脆弱性,更需要反思现代人性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生命之巢     
最早听到“巢”这个词,是在一部名为《智取威虎山》的样板戏里,戏里有一句“直捣匪巢”的唱词。那时我年纪尚幼,以为“巢”就是“匪窝”,就是“山洞”。后来上了中学,才从辞典里知道:所谓“巢”,其实是专指鸟兽的窝,以及蜂蝶、虫蚁等昆虫的窝。譬如“巢穴”一词,意思即是鸟兽藏身的地方。解放军的老对头“座山雕”们是敌人,是土匪,当然只配与鸟兽为伍,所以把他们赖以苟延残喘,负隅顽抗的深山洞穴称为“匪巢”,自然恰如其分。   在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人生风雨后,终于又明白了许多的事理。对“巢穴”这个词汇的理解,也不再只…  相似文献   

16.
对于自己的人生,王石曾两次在微博中提出“人生抛物线”:“人生就是抛物线,走到顶点,自然向下滑落,我的人生也在经历这个过程。”几十年的商海沉浮,王石的人生总是在对权力、财富、名利的取舍之中寻找灵魂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三重价值的全面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危机在本质上是现代工业文化将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文化危机的集中表现之一,要克服生态危机就必须走向生态文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在  相似文献   

18.
“绿色旅游”,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播。也就是说,要求旅游和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结为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9.
竹子作为一种低碳、易再生、气候智能型、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双碳”目标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展竹林认证成为确保世界竹产品贸易可持续的必然趋势。文章概述了全球竹林经营认证和产销监管链认证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国际竹林认证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涉及认证标准、市场需求、不同认证体系间的互认、认证成本等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全球竹资源分布和竹产业发展情况提出了中国开展竹林认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郑钦 《中国林业》2014,(10):62-62
最近《舌尖2》的热播,吸引尽了屏幕前“吃货”的眼球大片式的拍摄手法,温情的叙述方式,让眼前的饕餮盛宴频频惹人流连但是,随着《舌尖2》的热映,里面那些垂涎欲滴的野味的热卖也隐藏着一场不小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