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果茶间作提高茶园经济效益谢达英(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532415)广西农垦茶叶研究所从七十年代开始以茶作为二线作物在橡胶行间间种。随着橡胶遭受严重寒害后,在八十年代茶叶已上升为我所生产经营的主要经济作物。在茶叶栽培技术方面,以高标准建园,采取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果树行间空地合理间作,既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培肥地力,达到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果园整体效益的目的。但间种也要得法,否则适得其反。果树间种时必须注意如下四点:……  相似文献   

3.
利用果树行间空地,合理间作,既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又可培肥地力,达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果园整体效益的目的.因此在间种时必须注意以下"四忌".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平坝蔗地的经济效益,尝试以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规格设计,进行果蔗种植和在果蔗行间间作生育期短的矮秆作物,研究宽厢宽幅种植模式不同种植规格对果蔗产量及蔗地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1a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宽厢宽幅种植模式3种种植规格的果蔗产量均高于CK,在宽行间种植间作物后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较常规种植增加40.3%~79.4%。其中,采用行距为200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果蔗的农艺性状较常规种植表现好,果蔗增产率为35.54%,在宽行间种植作物的产投比为5.14,土地利用效率高,最终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最高,纯收入达到了83452.5元/hm2;采用行距为150cm的宽厢宽幅规格种植,单位面积蔗地的经济效益次之.纯收入为70230.0元/hm2。  相似文献   

5.
诃子树为落叶乔木型树种,适应作茶叶的荫蔽树。诃子与茶叶间作,有利于茶叶的生长,改善间作区的小气候环境,诃子树投产果期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增加经济效益。从本试验区的诃子树与茶叶间作来看,生长至第5、第6周年的两年诃子产果量,可给间作区的茶园平均每亩增加收入分别为117元和304元的产值,而间作区的茶叶产量亦比纯茶区茶叶产量两年平均增产6.3%。因此,诃子树与茶叶间作共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0引言甘蔗是我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甘蔗间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和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善蔗田小气候,发挥作物间互利作用。合理间种不仅可促进甘蔗生长,而且还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甘蔗生育期较长,前期生长缓慢,行距较宽,行间裸露时间长,水份蒸发大,漏光较严重,因而近年来甘蔗间种其他作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目前生产上许多蔗农由于间种不合理,导致甘蔗产量严重下降,间种作物收成不大,经济效益比较低,为了进一步探讨甘蔗合理间种的作物及其方式,提高蔗田单…  相似文献   

7.
在茶树篷尚未封行前,在幼龄茶园行间内间作适宜的中草药品种,不仅可有效地互补茶叶和中草药对光照的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对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茶园小气候等起到良好作用,此外,还可收获部分产品,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了幼龄茶园行间间作中草药黄芪、半夏关键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  相似文献   

8.
玉米、啼不同间作方式对小豆、玉米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单位面积产值有不同的影响,在设计的各处理中,任何一种间作方式均比单种玉米和单种小豆经济效益高;玉米单种和小豆单种经济效益相当;以1.5m玉米行间间种2行小豆,有利于小豆、玉米生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在龙眼(Dimocarpus longgana Lour.)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2),观测了龙眼单作区与龙眼-柱花草间作区土壤营养成分、水分和地表温湿度、龙眼生长量和产量、柱花草的鲜草产量。结果表明: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间种区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及微生物细菌数量高于龙眼单作区,土壤容重降低。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未翻压样地。龙眼行间种植热研2号柱花草,旱季0~20cm土层土壤水分高于龙眼单作1.679%,20~40cm土层土壤含水量高于龙眼单作0.833%。在寒冷季节(1月),间种区地表温度在18∶00时高于龙眼单作0.400℃;在炎热季节,间作区地表温度在14∶00时低于龙眼单作0.664℃。间种区龙眼株高、冠幅和地径高于龙眼单作41.00cm,0.231m2,1.034cm,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高于龙眼单作4830.0元/hm2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阳江农垦以橡胶种植业为主,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植胶以来。橡胶种植业一直是阳江农垦的支柱产业。阳江垦区位于粤西丘陵山区,属下5个橡胶农场,分布于阳江市22个镇内,地域跨度大,属中重寒害生态区。垦区土地总面积3.5万公顷,可利用种植橡胶土地面积为1.15万公顷。现有橡胶种植面积7300公顷。其中已开割橡胶园4800公顷、175万株。年平均有效开割株树146万株。主要种植品系是上世纪60-80年代种植的东方93-114、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省勐海县茶叶种植区为研究基地,于2007~2009年分别对樟-茶间作茶园、芒果-茶间作茶园和纯茶园3种不同类型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勐海茶区共发现节肢动物有17目61科121种,包括有害节肢动物12目41科71种,天敌类群9目20科50种;樟-茶间作茶园与芒果-茶间作茶园中节肢动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高于纯茶园。这表明复合种植能显著提高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其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棉花甜瓜间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适当放大行间距在棉田内间作甜瓜,充分利用棉花生长前期起身慢的特点,合理利用棉花行间土地。棉花、甜瓜间作,甜瓜在棉田封垅前就已收获完毕,满足了杂交棉中后期生长对棉田行间距要求大的需要,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前提下,极大地提高了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梨茶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 ~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国营升农场创建于1961年,位于风景秀丽的万泉河畔。农场土地面积7.2万亩,已开垦利用面积5.4万亩。拥有橡胶面积2.8万亩,种植槟榔3000亩、  相似文献   

15.
国营五星农场十六队原是经营橡胶、茶叶的生产队,后因橡胶历年受着寒害的威胁,在1984年冬和1985年春的大寒潮中,橡胶基本上全部冻死,剩下70多亩茶叶,由于种在秃山上,常年干旱影响,造成产量低,成本高,处于年年亏损被动局面。1985年后该队在区农垦局领导及场领导的关怀支持下,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南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和丘陵山地、土地肥  相似文献   

16.
利用冷凉山区特色经济林行间空闲土地和光热资源等适于间作套种的客观条件栽种矮杆作物,通过间作可使同等条件下水、肥、光、热等气候资源协调利用以及病虫杂草防治得到互补优化,既可抑制林地内杂草的生长,又利于经济林的保水保肥。这对于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介绍腾冲县马站乡特色经济林概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套种矮杆作物的经济效益,并介绍马铃薯、大豆的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胶茶间作已成为适宜云南热区林地经济作物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胶林间作下的茶园机械修剪技术作系统性概述和效益分析,旨在发展橡胶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规范化管理,最大化发挥林地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根据棉瓜间作共生期短的特点,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棉花行间间作西瓜,待西瓜收获后棉花进入正常管理,从而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新市农场位于琼中县境内,于1981年创建。农场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历经28年的艰苦创业,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橡胶产业为主,槟榔产业为辅的综合性企业。农场土地面积2.4万多亩,橡胶面积1.23万亩,干胶总  相似文献   

20.
自2015年以来,邯郸市太行山区大规模引进了早实核桃,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为加快核桃的推广栽培,我们积极探索高产核桃种植和立体间作种植模式。在核桃园建设的早期阶段,核桃树的林地郁闭度较低,行间间作中药材可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水分,减轻雨水对裸露土地的冲刷侵蚀,有效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核桃幼树成活率和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