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不同时期使用农抗120控制花生网斑病侵染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下。  相似文献   

2.
3.
在山东省经多点试验,用200倍农抗120防治花生叶斑病,防效达69.6~78.1%,比500倍多菌灵防效57.4~66.5%,高11.6~12.2%。并对花生有刺激生长的作用,喷施农抗120的主茎高26.2厘米,侧枝长31.4厘米,单株果重18.8克,比对照主茎高1.3厘米,侧枝长2.3厘米,单株果重增加2.7克,增产11.6~18.5%。  相似文献   

4.
5.
崔风高  于长军 《植物医生》1997,10(6):4-4,10
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发病快,蔓延迅速,引起中后期大量的落叶,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是急待防治的花生主要叶部病害.自1992年以来,通过对该病的系统调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生网斑病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  相似文献   

7.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987~1989年进行了农抗120与常用化学杀菌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药效对比,及不同使用期农抗120的防病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全省多点用300倍农抗120,施药2次,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平均为83.91±11.86%,比常用化学杀菌剂高23~43%,农抗120的防效与施药时期关系密切,两次灌根时间都应在发病之前,第一次施药时间:直播西瓜在4~5片真叶期,移栽西瓜在苗床期,右,据河南省120个县市,11万亩西瓜的防治示范结果,隔7~10天,进行第二次施药,病株率已控制在0~8%左平均防效为70~95%,每亩挽回西瓜损失200~400公斤。  相似文献   

9.
10.
花生网斑病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研究了花生网斑病不同生育期发病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发病程度与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建立了该病防治经济阈值模型x=10000C+2.089PVE/0.754PVE,为经济有效地防治花生网斑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农抗120对水稻纹枯病菌抗生活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农抗120对水稻纹桔菌的抗生试验结果,表明农抗12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抗生作用为抑制菌丝生长,使菌丝畸变。菌丝顶端产生不正常的分枝,分枝与主轴成直角,菌丝先端扭曲变形,不形成菌核。农抗120对纹枯菌的抑制生长最低浓度为12.5μg/ml,抑制纹枯菌核形成的最低浓度为100μg/ml,可推迟形成菌核,有效地控制水稻纹枯病流行和扩展。  相似文献   

12.
试验表明:农抗120单用,和农抗120加助剂B,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和1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为2000μg/ml和1000μg/ml。其杀菌作用机理是使病菌体的原生质凝集,小分子物质外流,形成大量空泡,菌体重量剧减。病菌在该浓度中浸泡12小时后便失去致病力。涂药试验:先刮除病斑,再用农抗120 1000μg/ml或农抗120加助剂B500μg/ml涂抹处理,16天后复发率仍为零,不刮除病斑,只用刀划刻病枝再涂药液,4天后病斑又继续扩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近5年的大量田间试验和20万公顷作物上的防治实践,作者认为农抗120对枯萎病的主要抑菌机理是通过植物体的吸收,在体内产生尚未知的生理生化过程,显著提高植物的抗病和免疫能力。因此,在农抗120应用中应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作者对防治瓜、菜枯萎病提出了一套浸种,苗床处理,移栽浇穴,苗期灌根等技术措施,并对施药时机和用药量等因素与防治效果的关系做了详细讨论。文章对农抗120防治其它作物叶部病害及果树腐烂病试验、示范及技术要点也做了说明。还讨论了农抗120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1989—1990年在河南省8个县市对农抗120防治小麦白粉病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4月上中旬,小麦白粉病发生的病株率达15~20%,病叶率10%左右时,应用100ppm农抗120喷雾防治2次,防效达70~85%。防病效果与防治时间、喷药次数和发病程度关系密切。施药越晚,效果越差。农抗120的防治效果优于多菌灵等常用化学药剂,在发病初期喷药2次,防治效果与施用粉锈宁相近,可作为粉锈宁紧缺情况下的首选替补药物。但在病害大流行时施用,作用缓慢,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实验证明,中生菌素200倍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9%,相当于化学农药10%叶枯净150倍和25%川化018500倍药液处理。大田最佳施药时机为病株率5~10%的发病初期,连续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病情,千粒重提高17~18.7%。秧田于3~4叶期和移栽前5天各喷中生菌素150倍液一次,可推迟大田发病期45天,防效高达90.57%。同时节省防治成本70~80%。  相似文献   

16.
褐纹甘蔗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为害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危险性害虫-褐纹甘蔗象(Rhabdwscelus lineaticollis Heller)的危害性、生物学特性以及防疫控制技术等,并探讨了这种害虫的未来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7.
襄汾县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孢囊线虫在襄汾县一般1a发生4代.该线虫主要分布在15cm以内的耕作层,降雨对它的垂直分布影响较大,雨后线虫下移.受害程度不受播期影响.不同的大豆品种对线虫有抗性差异.田间药剂试验表明,5%涕灭威颗粒剂土施防效最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