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孢蘑菇母种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双孢菇菌种进行了母种培养基的筛选,从菌丝的长势、长速和均一性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菌丝在8种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菇菌丝在玉米粉培养基Ⅱ(培养基F)上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日生长速度最快达4.12mm,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管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双孢蘑菇大规模生产时的母种培养基。  相似文献   

2.
双孢蘑菇原种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各级菌种培养料的选择对双孢蘑菇的生产周期及质量至关重要。研究对双孢蘑菇原种(也称二级菌种)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从污染情况、菌丝状态和生长速度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双孢蘑菇原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结果是原种在晾晒12h的玉米粒培养基较其他晾晒时间及麦粒培养基上表现出生长快的优势,菌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满瓶时间也较为整齐,可作为双孢菇原种种生产时的培养基质,研究还发现加入石膏粉的玉米粒培养基的污染率明显少于无石膏粉的玉米粒培养基。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及其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后自然发病的双孢蘑菇进行病原菌分离,利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双孢蘑菇上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为LB-3,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LB-3菌株在30℃下菌丝生长最快,在pH值为6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该菌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的营养,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快,且菌丝浓密。持续光照培养最利于菌丝生长;双孢蘑菇汁-葡萄糖培养基上菌丝扩展直径最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5℃。本文的研究为引起双孢蘑菇采后腐烂的病原真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的北方双孢蘑菇菌株培养条件及提高双孢蘑菇菌种质量,研究了双孢蘑菇菌株在不同温度、光照和氮源条件下其菌丝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双孢蘑菇As2796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避光和光照条件下双孢蘑菇As2796菌丝均可生长,避光处理略好于光照处理;以硫酸铵、蛋白胨、酵母粉和尿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As2796菌丝均可生长,其中最适合的氮源为蛋白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双孢蘑菇褐腐病的科学生态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测定了4株形态差异较大的有害疣孢霉菌(GS 0036,HN 0015,SD 007,WH 001)在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不同光质条件和不同浓度盐溶液条件下的菌丝生长速度、厚垣孢子产生量、分生孢子萌发情况和耐盐性。结果表明:除灵芝煎汁外,6种常见蘑菇煎汁培养基对供试菌株厚垣孢子的产生均优于PDA培养基;不同光质对有害疣孢霉菌影响不同,SD007菌株在红光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其他3种菌株均在黑/白交替光质下菌丝生长最快,短波光(蓝光)能抑制有害疣孢霉菌丝的生长及厚垣孢子的产生;4株有害疣孢霉的菌丝生长量和厚垣孢子产生量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均明显下降,NaCl溶液对HN 0015抑制效果最明显,当NaCl浓度在24g/L时所有有害疣孢霉菌菌株的分生孢子几乎不萌发。  相似文献   

6.
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双孢蘑菇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和选育适宜广西栽培的双孢蘑菇品种和确定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奠定基础.[方法]研究7个双孢蘑菇菌株的形态特征及不同温度、pH、光照、碳氮源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菌株9506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褐蘑菇最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C,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的适宜pH为4.0~9.0,最适pH为6.0~8.0;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不高;最适合菌丝生长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粉.[结论]7个双孢蘑菇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性不明显,在栽培生产中,应综合协调温度、pH、光照、碳氮源等因素的作用效果,以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菌种培养基配方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杏鲍菇不同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各级菌种培养基上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母种培养基为配方6和配方4,而且长势良好,洁白浓密;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的原种、栽培种培养基为配方1(麦粒培养基),但是麦粒菌种成本高,老化快,不耐贮放,而配方7和配方8上的菌丝不仅生长速度快,同时菌种成本低,老化慢,较耐贮放,在生产上更为实用。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秸秆为试验原料,以小麦秸秆为对照,设计了四个原料配方,进行了双孢蘑菇的栽培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规律符合逻辑斯第曲线,子实体生长规律符合指数增长曲线,菌丝生长速度优于麦秸培养料,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提前,出菇期比麦秸培养料集中。玉米秸秆和牛粪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三唇属线虫(Trilabiatus spp.)对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其对蘑菇生产的危害性。分别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2006年8月中下旬)和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09年8月初和2010年2月)调查有退菌现象的蘑菇菇床及基质(草粪培养料)、鉴定线虫类群、统计线虫数量、纯化三唇线虫并接种于黑木耳及双孢蘑菇斜面培养基。退菌现象严重的木耳和双孢蘑菇基质中三唇属线虫数量多;三唇线虫可在供试的两种食用菌菌丝上大量繁殖,接种2或3周后,线虫数量可分别扩增365倍和208倍;线虫的体表细菌可协助线虫加速对菌丝生长的危害,但不单独危害菌丝。三唇属线虫可造成黑木耳和双孢蘑菇菌丝过早萎缩、变黄、变褐,影响其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棉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棉秆能否用于栽培双孢蘑菇,不同类型菇房(砖砌房和简易草棚房)栽培双孢蘑菇对其产量影响为目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棉秆做原料,麦秸为对照,设计了8个原料配方试验,在砖砌和简易草棚两种菇房中栽培双孢蘑菇。结果表明: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率快,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提前,出菇期集中,且当棉秆用量一定时,牛粪和鸡粪同时施用对双孢蘑菇产量的提高比单纯施用牛粪效果更好。棉秆和粪肥以1∶1的比例栽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物学效率较高。棉秆是双孢蘑菇的优质栽培料且在砖砌房比简易草棚房中的产量高。  相似文献   

11.
对引进的6个灵芝品种进行种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菌种在同一温度下的母种培养基上及不同温度下的原种培养基上的性状及菌丝生长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在母种培养基上,灵芝大盖G9、灵芝444、灵芝265、泰山仙芝菌丝生长势强,菌丝生长粗壮、旺盛、颜色纯白;在原种培养基上,温度在26℃时,灵芝265、灵芝大盖G9两种菌种菌丝生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双孢蘑菇生产基质中的线虫优势类群在木耳和双孢蘑菇菌丝上的数量扩增及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浙江苍南县双孢蘑菇基质中分离出的线虫隶属于19个属,其中拟丽突属(Acrobeloides sp.)、中杆属(Mesorhabditis sp.)和滑刃属(堆肥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composticola Franklin)线虫为优势线虫.2)分别在长满木耳和双孢蘑菇菌丝的试管中接种3种线虫150条,1周内,菌丝未见明显变化,线虫数量增加幅度在4.5倍以下(双孢蘑菇菌丝上的中杆属线虫除外,其增幅近接种量的27倍);2周以后,菌丝有不同程度的过早变褐、萎缩.3)在木耳菌丝上,接种3种线虫2~3周后,数量增幅一般为10倍左右.在双孢蘑菇菌丝上,接种2周后,拟丽突属、中杆属和滑刃属线虫的数量增幅分别为19.4,42.3和11.1倍;接种后3周,拟丽突属和中杆属线虫的增幅近60倍,滑刃属线虫的数量增幅近10倍.由此初步认为:基质中拟丽突、中杆和堆肥滑刃线虫的密度在10条·cm-2以下时,1周内,生长的木耳和双孢蘑菇菌丝无感官异常,2周后,对2种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危害.  相似文献   

14.
<正> 高温蘑菇又称大肥菇、高温洋菇、双环蘑菇,这在分类上有别于双孢蘑菇。 (一)特征特性 1、优缺点 高温蘑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比双孢蘑菇有更强的适应性,更为耐热,菌丝生长的温度要比双孢蘑菇高出 5℃,即菌丝30℃下生长要比26℃时更快,子实体在23~25℃下仍有较高的出菇率;二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更好开发利用野生博湖蘑菇资源,为博湖蘑菇的人工栽培及商品化生产提供优质的母种、原种和栽培种.【方法】设置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 H值、农业有机物等培养基配方研究博湖蘑菇的菌丝体生物学特性.【结果】结果表明,博湖蘑菇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为蔗糖,最适温度为22℃,最适的p H为60,最佳有机物配方为马铃薯加蔗糖,最佳原种培养料为谷粒和麦粒.【结论】野生博湖蘑菇菌丝能够在马铃薯加蔗糖的母种培养基和以谷粒、麦粒为主的原种培养基上良好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6个不同羊肚菌菌种的栽培,观察测量其在母种培养基、栽培种培养基上的菌丝长势及菌核数量,以期筛选出最适合栽培的羊肚菌菌种。结果表明,3号菌种在母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长势旺盛、菌核数量多,在实验室条件下十分适合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山西同朔地区沙棘木上采集到野生嗜蓝孢孔菌属一新菌(Fomitiporia yanbeiensis),并筛选出适宜不同碳源的母种菌株株系及适宜不同主料产区的原种菌株株系,为母种和原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分子系统发育、组织分离培养等研究方法对该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并以葡萄糖、玉米粉、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母种菌株,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料培养原种菌株。[结果]Fomitiporia yanbeiensis在3种碳源的母种培养基中均能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时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2.22mm·d-1,其次是葡萄糖,为2.12mm·d-1,第三是可溶性淀粉,为2.05mm·d-1。其中1号菌株在玉米粉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2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葡萄糖培养基中,5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7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而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中,6号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12mm·d-1)且菌丝长势最强(+++)。在小麦、玉米和小米三种原种培养基中,接种后30d和45d时,满袋率及平均满袋率最高为玉米培养基,其次是小麦培养基,第三是小米培养基。在玉米培养基中,1号菌株的满袋率最高,而小麦和小米培养基中,6号的满袋率最高。[结论]Fomitiporia yanbeiensis可确定为嗜蓝孢孔菌属的一个新种。筛选出适宜玉米粉培养的母种菌株为1号,适宜可溶性淀粉培养的为6号菌株,适宜葡萄糖培养的为5号菌株。适宜玉米培养的原种菌株为1号,适宜小麦和小米培养的均为6号菌株。  相似文献   

20.
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不同母种培养基对杏鲍菇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杏鲍菇在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配方B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最旺盛,长势最强,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可以达到4.64 mm/d;其次是配方C、配方A、配方D;添加麦粒的配方E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为1.23 mm/d,但其菌丝长势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