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番茄茎叶农用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6种溶剂对番茄茎叶进行系统提取,以4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每种提取液对供试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不同提取液对葡萄白腐病菌抑制率达83.93%~100%;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率达63.99%~98.21%;对苹果轮纹病菌抑制率为25.42%~86.01%;对棉花枯萎病菌抑制率为29.46%~88.42%。整体表现出较高的抑菌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2.
《吉林农业科学》2014,(3):63-66
对番茄茎叶提取物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探讨,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工艺,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料流量300 mL/h、总固形物含量15%、麦芽糊精添加比例为1.5∶1、进风温度140℃,其中对喷雾干燥效果影响最大的是进料流量。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品抑菌活性损失率为12.3%、出粉率为54.7%。  相似文献   

3.
用超临界CO2流体和GC-MS技术萃取及鉴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腊梅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稠环芳烃、烷烃、醇、烯、酚、酯和少量脂肪酸.其中醇相对含量占37.75%、烷烃相对含量占28.58%、烯烃相对含量占11.15%、稠环芳烃萘占10.23%、酯相对含量占4.31%,酚相对含量占2.84%,脂肪酸相对含量占0.47%.包括叶绿醇(36.16%)、十四烷(10.1%)、十五烷(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8.93%)、植烷(3.14%)、环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β-波旁烯(3.16%)、石竹烯(2.43%)、β-榄香烯(1.69%))、萘(10.23%)和肉豆蔻酸(O.47%)等成分.抑菌实验表明,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上述结果显示腊梅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采用减压蒸馏法提取核桃楸外果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地分离和鉴定.从核桃楸外果皮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馏出成分的95.22%.核桃楸外果皮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棕榈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质量分数9.44%;氧化石竹烯(caryophyllene oxide),质量分数5.82%;植醇(phytol),质量分数4.46%;1,4-二甲氧基萘(naphthalene,1,4-dimethoxy-),质量分数4.41%;苯甲醇(benzyl alcohol),质量分数4.15%;β-桉叶醇(β-eudesmol),质量分数3.85%;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苯[benzene,1-(1,5-dimethyl-4-hexenyl)-4-methyl-],质量分数3.82%;γ-古芸烯环氧化物(γ-gurjunenepoxide),质量分数3.76%;乙酸-2-乙基丁酯(acetic acid,2-ethylbutyl ester),质量分数3.3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质量分数3.31%;橙花叔醇(nerolidol),质量分数3.10%.抑菌活性研究表明,核桃楸外果皮挥发性成分对杨树叶枯病菌和樟子松枯梢病菌均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色谱保留指数对头花杜鹃(Rhododendron capitatum)精油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初步研究了精油对9种致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1月头花杜鹃叶精油中分离鉴定出82种化合物,6月叶精油中分离鉴定出58种化合物,10月叶精油中分离鉴定出25种化合物。头花杜鹃叶精油对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季节头花杜鹃叶中精油成分差异很大,为头花杜鹃叶中精油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早疫病菌为供试植物病原菌,采用生物活性追踪法和活体盆栽试验法评价了细辛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了细辛的杀菌活性成分。结果表明:细辛氯仿粗提取物在96和48 h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半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1.69和0.41 mg/mL。细辛氯仿粗提取物经萃取分离得到的石油醚、氯仿和甲醇组分中,石油醚组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具有强抑制作用,处理48 h后抑制率达到100%;但处理96 h后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仅有40%。氯仿组分对供试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分别为72.27%和83.42%。对氯仿组分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4个高活性流分,在96 h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到85%以上。在盆栽试验中,4 mg/mL细辛氯仿提取物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达70%以上,与化学农药处理无显著差异。试验显示细辛对番茄早疫病菌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香、甘草、山苍子和肉桂是常用食用香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拓宽丁香、甘草、山苍子、肉桂4种香料的应用范围,为其开发新型天然复合抑菌产品提供思路,分别对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研究了贵州产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定性分析及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亚贡叶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68种化学成分,可大致归为9类,其中烯类(25种)的数量最多,相对含量大于1%的物质有14种,包括α-萜品烯(28.82%)、3-甲基戊醛(11.6%)、(1R)-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己烯-1-醇(9.61%)、右旋大根香叶烯(8.23%)等。由此可知,贵州产亚贡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菌、驱虫作用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继续深入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阶段鲜叶和不同等级成品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从3种都匀毛尖茶鲜叶和4种成品茶中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2005和Wiley275谱库鉴定各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用琼脂平板打孔法将7个样品的挥发油对6种常见菌株进行抗菌试验.【结果】7个样品共检出124种挥发性化学成分,相同成分18种.3种鲜叶茶共检出7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40种.4种成品茶共检出93种挥发性成分,相同成分35种.7个样品对枯草芽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除一芽一叶初展外,其余6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加工对都匀毛尖茶的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影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等级茶的挥发性成分也有差异.都匀毛尖茶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的抗菌活性和挥发性成分,以恩施产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为研究对象,运用滤纸片法测试对11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对供试菌的MIC值;运用GC-MS鉴定挥发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贝母素乙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湖北贝母乙酸乙酯组分对苏云金芽孢杆菌、溶藻弧菌、鲍曼不...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7,(20):5-6
目的:探讨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蚜虫的杀灭活性。方法:以番茄茎叶作为材料,运用乙醇、氯仿、水、丙酮、乙酸乙酯进行番茄茎叶提取液的制备,同时以蒸馏水将提取液稀释成0.125 g/m L、0.25 g/m L、0.5 g/m L以及1 g/m L四种不同浓度提取液;以自然吸引蚜虫为对象,采用提取液进行喷洒,观察不同溶剂提取液以及不同浓度提取液的杀灭效果。结果:番茄茎叶水提取液对蚜虫无影响;随着番茄茎叶水提取液浓度的增加,24 h、48 h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表现为随之递增。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氯仿四种不同的番茄茎叶提取液,其随着浓度的增加均表现为明显的杀灭活性增加;在浓度为0.125 mg/m L时,乙酸乙酯的杀灭效果最佳;在浓度达到1 mg/m L时,无水乙醇的杀灭效果最佳。番茄茎叶水提取液对小麦和菊花蚜虫的杀灭活性均不理想;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氯仿的浓度之间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无水乙醇提取液的效果最佳。结论: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氯仿番茄茎叶提取液均能够达到较好的蚜虫杀灭效果,但以无水乙醇对番茄茎叶进行提取其对蚜虫的杀灭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3.
广式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15.
云南香茅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从香茅草叶片中萃取挥发性成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了18种成分,含量较高的是β-月桂烯、香叶醛、橙花醛等,其中β-月桂烯含量高达4124.30μg·kg-1,柠檬醛(包括香叶醛和橙花醛)含量达5057μg·kg-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落花生(Arachis hypogaea L.)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含量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以石油醚为介质,分析了落花生茎叶中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落花生茎叶挥发油中芳樟醇的含量。结果鉴定出33种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组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芳樟醇,16.82%)、N-棕榈酸(17.07%)和1-辛烯-3-醇(芳樟醇的分解产物,8.82%),均能与内标物很好地分离。芳樟醇在6.25~200.00μg/m L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石油醚中的芳樟醇浓度为10.415 mg/m L,落花生茎叶中芳樟醇浓度为578.611 mg/kg。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落花生茎叶挥发性成分及芳樟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含笑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含笑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出油率为0.36%。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从中分离出48个色谱峰,鉴定39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0%。  相似文献   

19.
HS-SPME-GC-MS分析莲须、莲子心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莲须、莲子心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合理有效地利用中药资源。结果表明,莲须中检测出24种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烯(14.12%);莲子心中检测出26种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右旋萜二烯(52.63%),莲须、莲子心中含有己醛、壬醛、右旋萜二烯、樟脑、癸醛、1-石竹烯、十五烷、萜品烯、苯乙醇9种共有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白车轴草不同花期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白车轴草为原料,提取其花蕾、盛花和衰花中的精油,应用GC/MS/DS技术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花蕾精油中检出并鉴定39种物质(主要成分为烷、醇、酸、醚),其相对峰面积为82.25%;从盛花精油中检出并鉴定52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醇、烷、醚),其相对峰面积为68.23%;从衰花精油中检出并鉴定44种物质(主要成分为醇、醛),其相对峰面积为69.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