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通风系统中粮堆内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利用多功能试验仓对稻谷堆进行降温试验,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监测粮堆温度变化,同时通过实仓数据和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利用CFD仿真模拟重现三种通风系统通风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且利用MATLAP软件对模拟所得云图进行颜色覆盖面积统计,以此讨论三种通风系统的通风均匀性。结果表明,仓储稻谷堆机械通风过程CFD模型可以准确地反应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温度的分布情况;横向通风和夹底通风均匀性优于地上笼通风。  相似文献   

2.
粮仓自然储藏及通风过程中热湿耦合传递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自然储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温度的季节性变化,会引起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使粮堆内局部的温度和水分升高,而就仓机械通风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本文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粮仓自然储藏及机械通风过程中热湿耦合规律进行研究,并与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粮堆内部微气流是造成粮堆水分迁移的重要因素;粮堆粮食颗粒与空气间存在吸湿与解吸湿作用;机械通风是保证安全储粮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的理论,建立了一种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借助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仓内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冷却干燥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4.
稻谷堆弹性模量的实验测定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SZ-6A型应变控制式三轴仪进行三轴实验,测定围压分别为50 kPa、100 kPa、150 kPa、200 kPa时,稻谷堆(水分为11.89%w.b,13.55%w.b,15.73%w.b,17.62%w.b)的弹性模量,同时研究围压和水分与稻谷堆弹性模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水分范围为11.89%~17.62%w.b的稻谷堆,在围压为50 kPa~200kPa的范围内,其弹性模量范围为8.69 MPa~37.07 MPa。根据围压与稻谷堆弹性模量的关系可以拟合得到方程:y=Ax+B,其中,A、B为与水分有关的参数。在相同水分条件下,稻谷堆的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围压条件下,稻谷堆的弹性模量与水分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前言高水分稻谷的储藏,是安全储粮的一个难题,本课题是探索把加热的干燥空气用机械通风的方法输送到水分含量高于安全水分的稻谷堆中去,将危险水分的粮食在梅雨季节到来之前干燥到安全储藏的水分标准,达到全年安全储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谷物通风干燥的数学模拟及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国峰  杨进 《粮食储藏》1999,28(5):23-30
根据已发表的谷物干燥数学模型编写了谷物通风干燥模拟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玉米,稻谷在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时间,计算干燥过程中沿气流运动方向谷堆各点的水分及粮温变化,并可对谷物机械通风干燥的性能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在某一地区大气条件下,对于某种粮食采用机械通风降水,单位风量的计算与选择。在对粮食进行通风干燥过程中,根据进入粮堆热量、粮食水分气化所需要的热量和粮食自身温度升降所需要的热量之间的热平衡关系,再根据单位风量和通风时间的函数关系,以及机械通风干燥粮食的天数最多不能超过粮食的安全储藏天数这一原则,来计算和选择略高于允许的最低单位风量作为机械通风干燥粮食的单位风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通风法,将试验仓型分成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区域,研究两种仓型对高水分稻谷通风降水的效果。结果表明:钢板仓降水能力优于浅圆仓。通风一个月后,钢板仓稻谷平均水分由16.5%降至14.9%;浅圆仓稻谷平均水分由15.9%降至15.5%。四个区域中,两种仓型东部两区的降水效果均好于西部两区。  相似文献   

9.
针对偏高水分稻谷在高温高湿地区安全储存度夏的难题,利用机械通风对高大平房仓储存的高水分稻谷进行生产性试验,综合运用压入式与吸出式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利用离心风机与轴流风机、单管风机结合使用的方式进行机械通风降水,同时采用经济、实用的透气竹笼解决高大粮堆中上层降水难的问题,实现了偏高水分稻谷在高大平房仓安全储存度夏的目的,延缓了品质劣变,节约了费用,降低了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目前推广应用的储粮技术。针对入库的偏高水分稻谷品种、质量、储存状况等具体情况,进行机械通风降温降水、谷物冷却机的通风处理、环流风机的内部循环、粮仓窗式空调的仓温调节、计算机粮情测控系统的辅助控制、“气调”等储藏技术的综合利用,降低了稻谷水分,有效地控制了粮堆内病虫的生命活动,保证了库存偏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实践证明,只要储粮技术应用方法得当,管理措施到位,不仅能确保稻谷储藏安全,而且能延缓粮食的陈化。  相似文献   

11.
王效国 《粮食储藏》1998,27(2):30-33
高水分稻谷采用机械通风与隔热密闭相结合的储藏技术,有效地降低了储粮温度和水分,保持了较好的品质,达到了安全度夏的目的。应用机械通风要掌握时机,在低温干燥的冬季通风效果最佳,既能有效降低粮温又能起到降水效果,在较低粮温和水分的条件下,采用隔热密闭技术,抑制了害虫的生长与繁殖。试验仓校对照仓可以节约更多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考虑谷物呼吸的仓储粮堆热湿耦合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作为生物性多孔介质,具有呼吸特性。一般粮食收获后,大部分时间在密闭不通风状态下存储。以粮堆内局部热湿耦合传递过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通风状态下的圆筒形粮仓在自然对流条件下由于温度梯度影响而产生近似冬夏季工况的温度分布和水分转移,借助多物理场数值模拟软件(COMSOL)进行数值模拟,将粮食呼吸作用产热、产湿量以热源、湿源项考虑在数学模型中,通过对温度场、水分场的描述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3.
稻谷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脂肪酸值作为衡量稻谷新陈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稻谷的储藏和加工中都十分重要。而水分又是稻谷在储藏期间最重要的品质指标之一,同时也对脂肪酸值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跟踪检测稻谷在储藏期间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变化情况,研究外因(温度、湿度)对稻谷品质变化规律的影响,对延缓粮食品质劣变,延长粮食的保质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高湿(85%)条件下温度对储藏稻谷水分和脂肪酸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储藏环境的温度和时间对稻谷的水分、脂肪酸值有显著影响,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水分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而脂肪酸值呈增加的趋势。稻谷水分(W)和脂肪酸值(F)、储藏温度(T)、时间(D)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W=-0.04411T-0.02783D+17.4809(R2=0.457271,P<0.01),F=0.432343T+0.549133D-2.99971(R2=0.91418,P<0.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稻谷霉菌量和脂肪酸值相关系数高达0.798521,稻谷脂肪酸值的变化主要是由霉菌引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新入库偏高水分晚籼稻谷存在带虫入库的问题,分别进行了先熏蒸再控温和先控温再低温储藏,抑制虫害、延缓熏蒸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带虫入库的偏高水分晚籼稻谷,经适时通风降水和冬降温及春夏隔热控温冷藏后,可安全保管到第二年7月不熏蒸,有利于绿色生态储粮,减少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减少保管费用开支.  相似文献   

16.
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控温及隔热储粮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收购市场化后,部分高水分的粮食进入粮库,严重影响储粮的安全.一年来我库对部分轮换入库高水分的稻谷首先采取边入库边通风降水,然后通风降温有效控制粮温;再采取薄膜密闭、稻壳覆盖隔离粮堆和屋面喷水隔热等多种隔热及控温储粮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出一条高水分稻谷安全度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模拟储藏,研究了温度和时间对储藏籼稻谷水分、细菌量和霉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符合安全水分的稻谷含水量下降,在15℃、20℃时,细菌量和霉菌量基本维持原来水平,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正常,无霉变、生虫现象,而当储藏温度超过25℃时,细菌量和霉菌量下降,但储藏200 d后,稻谷的色泽、气味不正常,并出现生虫现象,因此低温储藏有利于稻谷水分的保持和延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减少数量和霉变损失.方差分析和回归方程的拟合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储藏稻谷细菌量或霉菌量变化的极显著影响因素,并且细菌量或霉菌量与储藏温度和时间呈显著的二元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优质稻谷保鲜储藏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用热风就仓干燥、自然风就仓干燥和烘干机干燥到水分为15%左右的优质籼稻在准低温条件下储藏10个月;将水分为17%的同种优质籼稻在低温条件下储藏13个月。在储藏期间定期测定和稻谷品质有关的13项检测项目。稻谷在储藏期间未发现发热、生霉、生虫等现象,色泽、气味正常,各检测项目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结束与试验开始的数值变化不大,一般都在10%以内,因此可以认为稻谷在储藏期间品质一直新鲜。提出保鲜储藏的合理储藏期和保鲜优质籼稻品质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9.
粮食的干燥过程实质上是多孔介质热湿耦合传递的过程.基于多孔介质热质传递理论,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针对利用太阳能辅助热泵干燥粮食时热风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采用综合温度和空气绝对湿度作为瞬态边界条件来对干燥过程中粮食内部温度和水分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小麦水分在干燥150 h后达到安全水分13.6%(干基),而实验结果显示小麦水分在干燥135 h后达到安全水分13.6%(干基),二者对比相差不大,并且模拟温度与试验温度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