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大豆DNA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采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大豆DNA的玉米在自交选育2~3年后,玉米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豆DNA可影响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3个选出的玉米材料1DA5、5DB2和26DC1的总蛋白含量均比对照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上,使玉米籽粒的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13.44%、12.84%、13.83%,且材料5DB2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较对照降低了1.7%,而材料1DA5和26DC1的醇溶蛋白在其总蛋白中所占的比例均较对照明显提高。这说明,大豆DNA的转入引起玉米发生了不同的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4.
建立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测定(NY/T 1205-2006)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带来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识别和量化,提出应用该方法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蛋白质溶解比率测定方法为研究对象,依据GB/T 5511-2008/ISO20483-2006原理进行试验,将大豆粗蛋白样品与水溶性蛋白样品消化,在不须检验蛋白含量的情况下,不必检验样品水分,不分别计算大豆水溶性蛋白质与粗蛋白质结果,用一个简化公式进行计算,即使在不知道盐酸准确浓度的情况下,也可以检验,很方便。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大豆水溶性多糖溶液的黏度变化情况,同时和其他常用的稳定剂如果胶等也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生产的大豆水溶性多糖的水溶液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浓度的降低、外加盐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外加蔗糖量、pH值的增加而增加;相比较于其他稳定剂大豆水溶性多糖的黏度很低,使酸乳饮料具有清爽的口味。 相似文献
8.
武杰 《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7):14-15
大豆蛋白质是存在于大豆种子中诸多蛋白质的总称,其含量一般为40%左右,个别品种可达52%。按蛋白质40%计算,1kg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2.3kg瘦猪肉或2kg瘦牛肉中的蛋白质含量,所以被人们称誉为“绿色乳牛”、“植物肉”。大豆蛋白质作为一种功能性蛋白,具有乳化、吸油、吸水和胶凝等特性,将其添加到食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11.
介绍微波消解-凯式定氮法测定大豆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采用密闭微波消解样品,优化微波消解条件。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5%,回收率在99.2%~102.2%之间。分析结构与国标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该法具有消化时间短、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为快速测定大豆蛋白含量以及改善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胶稠度是评价大米食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从KOH浓度、粉粒大小、加热时间、放置温度四个方面探讨了影响胶稠度测定的因素。结果表明:KOH浓度为0.200mol/L、粉粒过100目样品筛、加热时间8min、放置温度25℃是确保样品测定数据准确一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大豆弹性模量的测量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TA.XT plus物性质构测试仪,对一百粒内蒙古产大豆进行受力、变形与面积的测量,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出弹性模量(E),测算出大豆的平均弹性模量为20.39MPa,并对弹性模量与有效面积(A)、弹性模量与载荷(F)的相关范围以及异常的豆样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采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蛋白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各种组分的降解时间不同,其中7S 的付大豆球蛋白的降解早于11S 的大豆球蛋白;(2)萌发过程中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萌发初期以大分子蛋白为主,随着萌发天数的增加,以小分子蛋白为主;(3)7S 付大 相似文献
16.
17.
使用TSZ-6A型应变控制式三轴仪对不同围压(8kPa~200kPa)、不同含水率(9.8%、11%、13.5%、14.8%、15.8%w.b.)的黑龙江省大豆堆的体积变化和体变模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围压与含水率对大豆堆体变模量的影响。体变模量随着围压(8kPa~200kPa)的增大而增大,大豆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水率为9.8%w.b~15.8%w.b、围压为8kPa~200kPa的大豆堆,其体变模量范围为227.94kPa~610.58kPa。相同含水率的大豆堆的体变模量随着围压(8kPa~200kPa)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围压下,大豆堆体变模量随着含水率(9.8%w.b~15.8%w.b)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8.
以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在20℃、25℃、30℃、40℃条件下,常规储藏、充入纯氮、98%氮气、95%氮气的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原油储藏过程中,温度对油脂品质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氮气浓度。整个储藏过程中,酸值变化较为平缓,过氧化值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现象,茴香胺值和羰基值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不断升高。大豆原油在储藏过程中,储藏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充氮储藏大豆原油,能很好地抑制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的升高,氮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