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景瑞  刘伟 《粮食储藏》2012,41(3):30-32,52
富氮低氧气调储粮已经成为现代绿色储粮的发展方向,日益成熟的充氮气调储粮技术为储藏粮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充氮气调储粮需要用薄膜密封粮面,冬季降温通风时又需要揭开薄膜,而揭开薄膜通风会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为了解决不揭开薄膜就能通风这个难题,本试验对充氮气调储粮仓房在冬季时如何在不揭膜的条件下对粮堆进行降温通风进行了探索。通过探索得到了充氮气调储粮仓房冬季不揭膜降温通风的方法,解决了充氮仓房冬季不揭膜进行降温通风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直属粮库应用充氮气调储粮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储粮方法主要使用化学药荆防治害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害虫的发展和危害,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储粮化学药剂的残留物污染粮食、污染环境,并导致储粮害虫产生抗药性。本试验在8个仓进行了充氮气调储粮新技术的应用,通过试验证明充氮气调储粮是一项绿色、环保的储粮害虫防治新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提升科技储粮管理水平,延缓粮食品质劣变、抑制虫害活动以及减少化学污染为目的,进一步研究了氮气气调储粮技术的优点,并与常规磷化铝熏蒸作业对比分析,得出氮气气调可以有效防治储粮害虫,仓房气密性越好,氮气浓度维持时间越长,杀虫效果越好;对比常规储藏,气调储粮可以有效延缓粮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4.
随着粮食安全从以往注重数量安全,到现在更加注重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中储粮总公司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大力推进绿色储粮,在推动中央粮食储备管理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广氮气储粮,取代化学药剂熏蒸。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仓储保管中一直采用化学药剂熏蒸手段来防治虫害,既不利于保持粮食绿色品质,也给仓储工作人员健康带来潜在危害。总公司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在储粮中实现化学药剂“零排放”。通过从空气中分离出氮气充人粮仓,形成密闭粮仓内的缺氧环境,实现物理防治害虫、延缓粮食品质变化的目的。目前,总公司已开展氮气储粮建设库点150多个,建设规模超过1100万吨。推广应用区域由南方地区逐渐向中部地区扩展,储藏品种由稻谷逐渐向大豆、玉米、小麦扩展。随着制氮等设备不断升级,氮气储粮成本比传统储粮能耗、成本都有较大下降,应用效果良好、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5.
对移动式膜分离制氮机进行智能升级改造,并在横向通风仓房分三个阶段进行气调储粮,第1、2阶段分别设定氮气浓度95%、98%进行环流充注,第3阶段充注浓度99%氮气鼓气囊,整个过程均为自动化控制。充氮过程中氮气浓度增长显著,仓房南截面氮气浓度略高于北截面,但整体均匀性好。采用智能充氮气调技术可以有效防控储粮害虫并降低充氮气调成本及人力成本,易于被更多的粮食仓储企业接受。  相似文献   

6.
低氧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本地区生态区域特点和储粮工作实际,中央储备粮绵阳直属库在试验仓内开展了氮气气调储粮试验,结果表明:向密闭仓房或粮堆内充入氮气,维持氮气浓度在98%以上达30 d以上,可有效杀灭米象、赤拟谷盗、谷蠹等储粮害虫,并能有效保持粮食品质,延缓品质劣变速度。粮堆内较长时间维持95%以上浓度,则能有效抑制储粮害虫的生长繁殖,达到绿色储粮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充氮气调储粮过程中,使用边充边排和只充不排两种充氮工艺,通过对杀虫效果、水分变化、品质、能耗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采用只充不排方式充氮,既可以满足安全储粮要求,还能够有效降低应用成本,是一种经济、高效、实用的气调储粮充气方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浅圆仓智能充氮系统的工艺、稳定性、氮气浓度保持情况和充氮气调对进口大豆储藏品质指标以及储粮害虫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60%RH以下、氮气浓度95%以上保持68d,进口大豆脂肪酸值和蛋白质溶解比率变化不明显;储粮害虫锯谷盗和赤拟谷盗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智能充氮系统稳定、工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9.
粮食是具有生命的活体,其生理活动直接影响粮食的储藏稳定性,充氮气调作为一项新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抑制、杀灭储粮害虫的效果,同时能够避免或减少化学污染、有效解决害虫抗药性等特点,正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储粮中[1].但长时间处于低氧条件下,稻谷呼吸产生不完全氧化产物,如醇、醛、酸等,积累量过多会对稻谷的品质产生影响.为探索不同温度和氮气浓度下稻谷种子的呼吸情况,进一步指导绿色气调科学储粮,本试验对不同氮气浓度条件下的稻谷进行了呼吸熵的测定以衡量稻谷的呼吸强度.  相似文献   

10.
正气调储粮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储粮技术,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氮气气调储粮杀虫效果与仓房的气密性、氮气浓度及维持时间密切相关,仓房的气密性越好,氮气浓度越高,维持时间越长,则杀虫效果越好。由此可见,良好的仓房气密性是充氮气调储粮的基础。如何提高气密性,找准提高气密性的关键节点,成为气调技术应用重中之重。提高气密性,必须在粮食入库前就对气密性的关键节点进行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浅圆仓玉米氮气气调储藏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南地区浅圆仓储藏玉米存在害虫危害、局部发热、脂肪酸值变化快的问题,2008年采用氮气气调控温储藏,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度夏期间长期维持氮气浓度97%以上的情况下,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品质保持效果良好、粮食微生物受到较好的抑制、局部发热得到了明显的控制,不仅运行成本与采用谷物冷却技术相当,而且降低了保管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保管员接触储粮化学药剂,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造浅圆仓测温电缆,实现了浅圆仓膜下充氮气调和膜上中央空调控温,提高了卸粮口、大门口、通风口等死角的害虫致死率。将浅圆仓氮气气调杀虫与控温储粮相结合,实现了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13.
简易仓氮气气调储存小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简易仓堆放的小麦进行2次充氮气调试验,与相邻货位的采用传统磷化铝(PH3)杀虫方式储存的小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粮堆密闭处理,进行充氮杀虫,采用边充边排等工艺方式,杀虫效果明显,粮情稳定,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在华南高温高湿地区,对偏高水分新玉米,采用富氮低氧充氮气调技术,将仓内粮堆氧气浓度降到0.2%左右,利用玉米自然呼吸的降氧来维持此浓度,有效抑制了霉菌的繁殖,控制了粮温在正常范围之内,使偏高水分新玉米安全度过了高温高湿季节.  相似文献   

15.
基于CFD数值模拟技术对杭州大运河粮库充氮气调工艺进行优化分析研究。优化设计后提出的工艺为只采用微负压膜下氮气内循环技术。改进后工艺流程较简单,当粮堆内部氮气平均浓度达到98%以上时,与国家粮科院采用的工艺对比分析,得出改进后工艺耗时较短,降低了吨粮能耗,从而节约了运行成本。同时研究成果对今后的充氮气调工艺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在20℃、25℃、30℃、40℃条件下,常规储藏、充入纯氮、98%氮气、95%氮气的大豆原油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豆原油储藏过程中,温度对油脂品质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氮气浓度。整个储藏过程中,酸值变化较为平缓,过氧化值在储藏过程中出现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现象,茴香胺值和羰基值在整个储藏过程中不断升高。大豆原油在储藏过程中,储藏温度应保持在25℃以下。充氮储藏大豆原油,能很好地抑制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和羰基值的升高,氮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7.
玉米耐储性较差,特别是在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度夏期间异常粮情时有发生,品质变化快,水分减量大。根据华南惠州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和本库的设施设备条件,综合应用冬季缓速通风降温、春季压盖隔热、夏季空调控温与氮气气调等多项技术优化组合,通过多技术协同效应,经济、有效地控制了仓温和粮温,延缓了玉米品质变化速度,减少了水分损耗,科技保粮优质创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气调储粮技术是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防虫、杀虫、抑菌等优点,本项目将气调储粮和控温储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气调和控温的优点,解决我库小麦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危害较重、偏高水分粮安全储藏的难题,实现我库粮食绿色保质储藏。项目实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促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氮气气调储油实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劣变的主要过程是油脂氧化酸败,引起酸败的主要途径是油脂的自然氧化,因此控制储藏期间油罐中的含氧量是有效阻止油脂氧化酸败的重要方法。基于上述原理,通过向油脂储罐内注入高纯度氮气,从而达到防止油脂自然氧化的目的。为了试验过程中油罐的安全,采用外置气囊的方式维持油罐内外压力的平衡,以便及时消除因昼夜温差导致的胀罐或压罐。通过试验验证了气调储油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易操作性,达到了抑制油品酸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