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Weibull模型在花生锈病流行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花生锈病多年的病害系统调查数据,拟合Weibull方程,计算参数a、b、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花生锈病流行曲线的Weibull方程的位置参数a和标度参数b可以通过在病害流行初期病情达0.5,1,5,10%的时间或其两点间的时间间距求得,而形状参数c也可以通过上述四点和所求得的a,b参数联合求得。 利用所得的a、b、c参数可按Weibull方程对病害流行全过程预测,若在流行期间持续调查病情,重新估计c值,可提高预测准确度。利用1983年春花生两套数据对本法进行检验。在各210次检验中,平均准确度为89和84%。  相似文献   

2.
青杨叶锈病测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小黑杨1、2、3年生苗的圃地内设置固定样地,用孢子捕捉法,期矩法,回归预测法,灰色理论预测法和数量化模型I预测法,连续4年对病害的发生期,发生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病害流行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雨关系密切,当平均气温18-22℃、平均相对湿度65-75%,降雨量为80mm以上时发病严重;利用10d前的病情指数和对庆的气象因子,建立了预测数学模型,以病因进行短期预测,经实际检验,可靠性达72-99%  相似文献   

3.
草莓白粉病是近年来影响草莓品质和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准确预判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尽早采用防治手段减少药物使用,设计了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的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预测模型。运用无线环境数据采集设备对温室内草莓生长环境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温度、土壤相对湿度)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并同步进行白粉病流行调查。在此基础上首先总结了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易发区域,作为病情监测重点区域,用于在模型预测发病时指导人工重点观测。同时采用LSTM模型构建了日光温室草莓白粉病预测模型,预测草莓白粉病是否发生。选取了25项环境相关指标,分别使用发病前7 d至发病前4 d、发病前4 d和发病前7 d的环境数据作为输入训练模型,并比较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发病前7 d至发病前4 d的环境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可以准确预测出草莓白粉病发病,精度达到93%,与以发病前7 d的环境数据作为输入的模型相比,预测准确度相当,但使用输入数据更少,可以提前3 d预判出白粉病发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非线性问题映射能力强,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为水稻白叶枯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因此,本研究基于水稻白叶枯病害发生、危害与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因素相关的特点,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云南省勐海县和石屏县水稻白叶枯病害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病害的发生程度。经实例验证,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达到80%以上,较逐步回归模型高。研究表明在勐海、石屏建立水稻白叶枯BP网络预测模型是可行的,并具有较高预测准确度,对防治工作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病动态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利用5种不同增长模型,对1987-1989年间人工接种区病害系统观察的72组数据和1979-1989年田间发病区定点系统观察的26组数据进行拟合检验,认为以Logistic模型模拟小麦条锈病的田间增长过程效果较好。并对三种计算病害增长速率的办法进行了比较,得出以回归法求出的r值对实测病情的拟合误差较小。与此同时,还运用逐步回归法求得了病害增长速率的预测式,最后通过田间病害调查的实例将病害的动态预测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基于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15块标准地的30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标准木的解析数据,首先对5个生长方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利用解析木数据构建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生长模型。以单株树木作为随机效应,通过变换混合效应参数个数,利用R软件选择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最小,对数似然函数(Loglik)值最大的混合效应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研究经验线性无偏最优预测法(EBLUP)预测树高生长过程的特点。结果表明:Weibull方程中,β1,β2和β3等3个参数都作为混合效应参数的模型模拟精度最高。观测次数相同时,延长观测间隔能够降低预测误差,提高预测精度;观测间隔相同时,增加观测次数,预测精度会提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BP网络的葡萄病害发生预测系统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峰  王娟  任振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660-7662
[目的]提高葡萄病害预测的准确度。[方法]介绍基于BP网络的葡萄病害预测系统的开发研究,包括网络结构的确定、网络学习参数的选取、样本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结果]对河北省怀来县葡萄病害发生程度进行预测,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运用BP网络模型对葡萄病害的发生量进行预测预报,适合于影响葡萄病害发生因素多、关系复杂、难以定量分析以及需长期预测的情况,对于葡萄病害发生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温室植物病害预警、防治不及时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支持向量机(PSO-SVR)模型的温室物联网预警系统.系统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训练,进而建立起植物病害预警模型,根据预测结果,结合易产生黄瓜病害的环境参数范围选择是否向用户发出预警警报,利用温室物联网控制技术实现对植物病害的生态防治.同时系统可以向搭载Android平台的设备发送提醒消息,并可以进行远程监控.该系统利用Wi-Fi技术将传感器系统和嵌入式设备组成星型网络,根据传感器返回的有效环境参数数据,通过PSO-SVR模型对温室温度、湿度参数进行预测,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7.6%、96.8%,可以用作理论指导.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响应时间短、运行稳定,可有效地监测并预测温室环境参数,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有较好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基本规律,结合沿淮地区小麦生产实际,应用小麦田间赤霉病菌源、病害发生和发展的资料,以及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气象资料,分析和总结出小麦赤霉病长期(菌源发育趋势)、中期(小麦生育期、稻桩带菌率、中期天气预测)、短期(稻桩带菌率变化程度、短期天气预测)预测预报方法。根据预测结论和田间实际防治操作,提出小麦赤霉病的化学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准确度较高的旱情预测模型。[方法]采用ARIMA回归模型,对已经建立的河南省帕默尔旱度模式(PDSI)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建模,借助DPS数据处理软件构建未来干旱预测模型。[结果]通过选取合适的参数,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干旱发生的可能性。[结论]ARIMA模型在PDSI的干旱的分析和预测上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较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转B t基因抗虫棉田棉盲蝽发生量加大、发生期提前和绿盲蝽比例明显上升等新情况,研究制定出了"两个改进、两个加强和一个建立"的B t棉田棉盲蝽预测预报新方法,即改进调查方法、改进短期预报方法,加强对成虫的预测、加强对重点发生阶段的预测,建立棉盲蝽预测预报数据库。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长江以北干旱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孙秀邦  严平  马晓群  张弦  伍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578-10579
从与土壤相对湿度相关的气象因子出发,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分析1990~2001年干旱时段土壤相对湿度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尝试建立安徽省长江以北3个气候区的干旱预警模型。对典型干旱时段的应用表明,各模型可以运用到实际的干旱预警中。  相似文献   

13.
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及其在农业病虫害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某地区历年来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历史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1991年~1995年该病害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经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相符,而且预报时间早、简单易行。这表明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在农业病虫害预报乃至农业上各种灾变预报中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唐超礼  魏圆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41-5144
针对目前病虫害预测预报方法单一、适用面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数据挖掘的综合植保预测系统。系统结合数据仓库技术,采用分类、聚类、关联、时序搜索等多种挖掘模式,对多方面的植保数据进行分析、建模,达到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光伏发电地区逐时太阳辐射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005~2009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的日照、地面温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刚察和格尔木的辐射资料,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高影响天气的环流形势与影响系统。从天气学和统计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了实用的预报指标和预报方法,建立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光伏地区逐时太阳辐射动态预报方法和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09+5011-5009
采用1995~ 2011年原阳县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原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的对应年5~6月灰飞虱虫口密度资料,对影响灰飞虱虫口密度的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3月份平均气温、5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与灰飞虱虫口密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利用SPSS统计平台,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筛选预报因子,建立预测模式并进行检验订正,计算拟合准确率较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初染源研究的基础上,组建了四川盆地小麦白粉病测报模型(MPMSB)。该模型把四川盆地划分为三大区域,针对影响各大区域的菌源地和高空气流走向,确定各大区的关键病情监测点。模型组建从收集菌源地的资料开始,利用天气图和孢子捕捉器监测有利于孢子远程传播的天气系统,根据计算机模拟和贮存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预报,并送各关键监测点验证。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测报准确,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测报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阳泉市两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山西省阳泉市出现两次致灾冰雹天气过程。分析了天气预报业务中常用的实际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太原多普勒雷达资料,尝试对同类天气的短时和临近预报进行总结,得出预报指标和可用的概念。经分析发现:夏季午后致灾冰雹发生时,当日08时是典型的降雹环流形势,500 hPa有低于-12℃的冷中心,存在高层干冷,低层暖湿的大气层结,有正的对流有效位能,本地地面总能量达到高能(≥60℃)。当对流云发展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低于-40℃,多普勒雷达探测到回波强度在45 dBz以上,强回波(≥45dBz)高度在8 km以上,强回波面积≥15 km×15 km,对流回波发展为典型的冰雹云特征,垂直液态含水量(VIL)≥40 kg/m2,强回波对应径向速度场的逆风区(风辐合)或模糊区(风突变引起)。  相似文献   

19.
杨倩  高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614-8616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1964~2007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5个气象台站逐月气温、降水数据,通过数据质量控制,建立灰色预测GM(2,1)模型预估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未来3年气温和降水变化情况,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5年原数据建立模型进行预测相对误差最小,后验差检验结果显示,温度、降水预测模型的方差比均小于0.35,相对误差概率均大于0.95,表示模型精度好,可用于对气温和降水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今后3年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区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到2010年可能达9.34℃,而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将预测值与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得的变化倾向率的结果对比后得出,GM(2,1)对气温预测的结果较好,而对与波动较大的降水序列预测还存在一定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