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豆黄酮的营养功能及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大豆黄酮的概述 大豆黄酮(Daidzein,DA)又称大豆甙元或葛根黄豆甙元.是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中的一种.主要存在于大豆及其豆科植物中。其化学名称为4,7-二羟基异黄酮,在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无味,无毒.不溶于水.在醇和酮类溶剂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极易溶于二甲基亚砜。大豆黄酮在体内的吸收和代谢速率与动物的种类有关.一般情况下单胃动物慢于复胃动物。不同个体与种类的动物吸收大豆黄酮的能力以及吸收后在体内的代谢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可调控动物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可改善动物产品的品质,并有抗氧化作用,提高动物免疫功能和生产机能。因此,大豆异黄酮在畜禽营养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大豆异黄酮主要以结合型的糖苷(glucosides)形式存在,从大豆中提取的大豆异黄酮中游离型的苷元占总量的2%-3%,结合型的糖苷占总量的97%-98%。研究发现:结合型的糖苷不具有最佳的生理活性状态,只有大豆异黄酮糖苷被水解脱去糖基转化成游离型的苷元形式才能被动物体吸收,发挥生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豆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黄酮(Daidzein,DA)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植物中,它的生理活性多样,是天然药物的重要成分。动物营养研究表明大豆黄酮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加产蛋、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动物繁殖等生理功能,实际应用时还有剂量小、见效快、毒性低等优点,是一种有广阔开发应用前景的新型饲料添加剂。1大豆黄酮的来源和理化特性天然大豆黄酮存在于豆类、牧草(如三叶草)、谷物、水果和蔬菜等众多饲料或食品中。大豆及其它豆科植物是大豆黄酮的主要来源。大豆等原料通过水、醇等溶剂浸提,分离浸提液,得到粗黄酮,再经色柱法…  相似文献   

4.
大豆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大豆在我国有广泛种植,它含有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大豆蛋白质、大豆低聚糖、大豆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有的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免疫力、改善肉质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从而显示出在畜牧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了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 3种大豆活性物质在动物上的应用研究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产雌马酚菌株ZX-7发酵豆粕,确定该菌株可将豆粕中的大豆苷去除糖基生成大豆苷元,并可进一步降解为终产物雌马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比较,确定从发酵豆粕中提取大豆苷元及雌马酚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黄酮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动物营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为大豆黄酮在动物营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豆黄酮(DA)为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对反刍动物具有弱雌激素样生理活性。上世纪40年代澳大利亚科学家在三叶草中首次发现含有雌激素活性物质,1974年匈牙利科学家开始使用大豆黄酮作为饲料添加剂,引起了畜牧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大豆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大豆黄酮(daidzein),是一类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畜禽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豆黄酮,能够在促进动物生长,降低饲料成本,提高动物繁殖力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方面发挥显著的生理作用。大豆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类作物和牧草中,因此在开发其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大豆黄酮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大豆黄酮的理化特性及吸收代谢途径1.1 大豆黄酮的理化特性大豆黄酮(Daidzen,DA)的化学名称为4,7-二羟基异黄酮。大豆黄酮在常温下呈白色粉末状,无毒、无味、不溶于水,在醇和酮类溶剂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极易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生物测定它的雌激素活性约为17-β-雌二醇的10-3~10-5。天然大豆黄酮存在于豆类、谷物、水果和蔬菜等众多饲料或食品中,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是其主要来源。大豆黄酮是多酚类化合物,其组成、存在形式主要有3种,染料木黄酮(genistein)、黄豆苷原(glycitein)和大豆黄素(daidzein)。大豆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大豆抗原蛋白对幼龄动物致敏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抗原蛋白对幼龄动物的致敏作用及不易灭活性使其成为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养殖中有效利用的主要瓶颈。本文从主要抗原蛋白的特性、致敏机制、对幼龄动物的影响、降低抗原蛋白的方法及有待进一步探索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高效利用大豆及其制品,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