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用杏是杏的一种,属蔷薇科、杏属,因可食部分以杏仁为主而得名。仁用杏主要特点是抗旱,耐寒、耐瘠簿,成活容易、适应性广、可粗放经营,适合山区或海拔较高处栽植。仁用各的粟肉较薄,鲜食价值不高,可加工果脯等。杏仁比鲜果耐贮运,带核杏仁可经年存放,销售缓冲余地较大。杏仁含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及  相似文献   

2.
<正>仁用杏是以生产杏仁为主要目的的蔷薇科杏属果树的总称。仁用杏按杏仁的甜、苦分为甜仁杏和苦仁杏。在甜仁杏中,按杏仁的大小、形状分为大扁杏和中杏(华北称为大杏扁,东北地区称为大扁杏)。1品种介绍1.1大扁杏大扁杏是指果、核呈扁圆形或卵圆形,仁肥大而扁平,粒身大的甜仁杏品种。1.2中杏中杏是指杏仁粒身比大扁杏小且多为滚粒的甜仁杏品种。1.3山杏山杏是仁用杏中的苦仁杏品种,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3.
仁用杏以杏仁为主要食用部分,随着食品加工及饮料业的发展,国内仁用杏供不应求,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甘肃是我国杏生产大省之一,栽培面积居全国第2位,仁用杏是甘肃杏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仁用杏区域化、良种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的具体对策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仁用杏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仁用杏是以杏仁为主要产品的杏属果树的总称,主要包括生产甜杏仁的大扁杏和生产苦杏仁的各种山杏(西伯利亚杏、辽杏、藏杏和普通杏的野生类型)。仁用杏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是重要的木本粮油资源。杏仁是我国传统的高汇率土特产品,大扁杏仁又为我国所独有。杏仁生...  相似文献   

5.
1甘肃仁用杏发展前景仁用杏是核果类果树的一个重要品种,杏仁及其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仍为市场短缺产品,特别是干杏仁、杏仁露的开发,国内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市场也很畅销,仁用杏发展前景广阔。甘肃省杏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杏栽培面积已达2.66万公顷,果农有丰富的栽培杏树的经验、部  相似文献   

6.
张萍 《花卉》2020,(10):8-9
仁用杏是指以取杏仁为目的的杏树,发展仁用杏产业是我县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本文介绍了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包括建园要求、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整形修剪、主要病虫害防治和防霜冻等内容,实用性强,供杏产区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7.
榆林山林牧场境内有大量的山杏,果农在改接仁用杏(主要是大扁)过程中,将离住地近、立地条件好的一些杏树接了兰州大接杏(皮仁两用杏),以便既能给仁用杏授粉又可食用。近年来,离大接杏近的仁用杏出现了果皮增厚、可以食用、果核和杏仁变小的现象。2005年在仁用杏采收时,我们随机  相似文献   

8.
仁用杏为蔷薇科杏属植物.具适应性强、抗旱、抗寒、耐瘠薄、生长快、结果早、寿命长、投资小、效益高等特点,杏仁除直接食用和加工外,药用价值也很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土特产树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仁用杏种质资源的起源和分类问题。【方法】通过调查22份仁用杏、6份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am.)和5份普通杏(A.vulgaris Lam.)叶片和果实的38个形态指标,评价3种不同类型间杏种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性状差异,并对这些种质材料进行了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在定性分级性状上,仁用杏品种变异类型较多,且多介于山杏与普通杏中间。但是,大部分仁用杏的核尖性状等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类型。在数量性状上,仁用杏的果核体积明显大于鲜食普通杏和山杏。聚类分析表明,遗传距离在7.2时,可以将这些杏材料划分为6个类群,大部分仁用杏被聚在第II类群。当遗传距离在6.6和5.4时,他们又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组群。【结论】通过仁用杏的形态变异分析,认为仁用杏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丰富,且存在着3种不同类型的起源。按照它们的起源类型,可将仁用杏划归到普通杏、山杏或华仁杏(A.cathayana)等不同的分类群中。  相似文献   

10.
杏仁中所含的苦杏仁苷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从林产品安全的角度,采用HPLC定量分析方法对3个仁用杏品种杏仁中的苦杏仁苷质量分数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仁用杏杏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以纯甲醇作为提取溶剂,按照1∶20的料(脱脂粉末)液比,80℃水浴回流提取1.5h,为仁用杏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的最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得3个仁用杏品种木瓜杏、龙王帽、薄壳1号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分别为0.138%,0.154%和0.123%;测得的对照(中药材苦杏仁)中苦杏仁苷质量分数为2.269%。  相似文献   

11.
杏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很受国际市场欢迎。杏仁食用质脆、细嫩、香甜可口,可制做名贵小菜和佳良酒淆。苦杏仁还是制做特种轻工产品的原料,并有一定的医药价值,因此,积极发展仁用杏生产,对增加社员收入和支援国家建设,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1978年11月,我县从吉林省哲里木盟地区引入仁用杏(又称灌木杏)种子6千斤,1979年冬又引入种子7千斤,在全县7处公社83个大队种植1千亩左右。这种杏在原产地为野生灌  相似文献   

12.
仁用杏起源演化的孢粉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系统观察了杏亚属中普通杏、西伯利亚杏和仁用杏的花粉形态,并采用平均连锁法对花粉的10个数量性状和2个质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杏属花粉均为单粒花粉,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具3-孔沟环状萌发孔,由内孔和沟组成,内孔明显外凸,椭圆形,覆有不规则拟网状雕纹且独立于外壁,沟较长,通常延伸至两极。表面纹饰为条纹,有或无穿孔,外壁表面有翘皮状、山脊状、颗粒状和疣状附属物,并认为存在于不同种和不同起源的品种间特异的附属物可作为分类和亲缘关系研究的重要依据。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可将供试试材分为3组,即仁用杏组、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混合组、普通杏与仁用杏混合组,认为多数仁用杏起源于普通杏与西伯利亚杏的天然杂交种,部分还可能直接起源于普通杏甜仁类型。从孢粉学上支持西伯利亚杏比普通杏进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仁用杏良种与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仁用杏是以利用杏仁为主的杏品种,习惯的将其划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大类,甜仁的俗称为大扁杏或杏扁(河北),都是园艺栽培品种,苦仁的以西伯利亚杏和山杏为主的野生或半野生种类,本文讲述的是以甜杏仁为主的良种和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也可供苦仁杏园艺栽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仁用杏     
凡是以生产食用杏仁为主的杏,就叫仁用杏。这种杏仁大味甜、含油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栽培容易、便于贮藏运输、经济价值高,是高寒、瘠薄山区发展的一种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蔚县是全国仁用杏生产基地.2001年被国家林业总局命名为“中国仁用杏之乡”全县现有杏扁栽培面积达2.73万公顷.其中结果面积6700公顷.正常年景杏仁产量为150万千克左右,杏扁树遍布全县.666.7公顷以上的乡镇有15个,  相似文献   

16.
仁用杏是以生产杏仁为主的杏属果树总称,是我国北方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树种。现将仁用杏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 砧木繁育 1 圃地选择。苗圃地应当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水方便,排水良好的沙壤或壤土。杏树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严格,黏性土壤不宜  相似文献   

17.
杏树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耐瘠薄,不择土壤,易于栽培,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干旱山区或高寒山区发展杏树,比种植其它果树投资少,收益大。同时杏果营养丰富,外形美观,味美多汁,甜酸适口,不仅可以生食,而且可以加工成精美的杏干、杏脯、杏酱、杏罐头、杏汁等多种食品。杏仁是重要的药用材料,又是外贸的紧俏商品。特别甜杏仁身价更高,出口1公斤甜杏仁可换回小  相似文献   

18.
杏树原产于我国,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其主要用途可分为鲜用杏、仁用杏、观赏杏三大类。仁用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地区,由于其抗寒、抗旱、耐瘠薄、易管理,已逐渐成为辽宁西部地区乃至我国“三北”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1997年至今,辽宁省果树研究所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到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北京、陕西、新疆以及湖北等地进行了杏(包括仁用杏)、李生产与发展考察,并于2001年春去美国加州考察杏、李和扁桃的生产与加工情况。考察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的仁用杏产业无论从生产规模、产量,还是产后加工能力,均较国内其他地区落后,如果能实现生产良种化、栽培技术规范化、加工产品多元化、加工规模化,与其他省份仁用杏产业乃至美国的扁桃产业相比,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杏花期特性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杏是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比较早,栽培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果实可生食,也可加工成杏脯、罐头、杏干.杏的加工制品和杏仁都是出口换汇率很高的商品.为了恢复发展杏的生产,几年来,以淄川、博山为基点,开展对杏的品种和栽培情况的综合调查研究,包括对杏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达到摸清资源、丰产稳产和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杏业的起步与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通过果(杏)工商一体化生产示范基地的经济效益,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三北仁用杏基地的起因与现状,以及大量市场信息的启事,提出构建三北“杏仁带”的设想,以杏业振兴贫困的三北地区,并防止荒漠化的南侵,改善生态环境,以优质的加工产品占领国际市场,再创果业的高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