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晚熟桃的离体组织培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晚熟桃90-11-36当年生健壮枝条上的嫩芽做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通过大量的反复试验,成功地进行了由外植体培养无菌苗、快速扩繁、诱导不定芽生根以及生根植株的移栽,筛选得到了不同阶段激素的最佳组合,建立了桃的再生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解决木本植物离体根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毛白杨转基因细胞系离体根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在组培条件下,毛白杨转基因细胞系S011203愈伤组织离体诱导根,生根百分率比毛白杨(对照)提高很多,高达100%,根生长量比对照提高4~7倍。筛选了较适宜的固-液培养基,其配方为MS+NAA0.1mg·L-1(或IBA0.5mg·L-1)。并研究了从S011203愈伤组织上切取不定根诱导植株再生的配套技术。诱导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0.5~10mg·L-1,加低浓度的TDZ(0.05~0.1mg·L-1)和IBA(1.0mg·L-1)起促进作用,黑暗培养为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孢子萌发、产生原叶体,将叶原体进行增殖培养,增殖的原叶体植栽、生根、出苗。为蕨菜组织培养植株再生,苗木快繁,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巴旦杏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适于巴旦杏初始诱导和继代培养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巴旦杏不同品种的初始诱导分化有一定的差异,但均以MS+6-BA0.5mg/L+NAA0.05mg/L为最佳,而MCM+6-BA1.0mg/L+IAA0.05mg/L+GA31.0mg/L较适于巴旦杏的继代培养.GA3明显促进叶片增大与侧芽伸长.  相似文献   

5.
1植物名称 高山石竹〔Dianthus chinensisL.var.morii(Na-kai)Y.C.Chu〕 2材料类别  相似文献   

6.
乌桕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桕当年萌发的新梢上的芽为外植体,建立了乌桕的组织培养和再生体系。作者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生长调节物质对乌桕初代培养、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初代培养以WPM+6-BA1.0mg/L+NAA0.1mg/L为最佳培养基。②在增殖培养中以WPM+6-BA1.0mg/L+GA30.5mg/L效果最好,其增殖系数达7.8。③生根培养以WPM+NAA0.05mg/L效果最好,其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时其成活率达85%。  相似文献   

7.
以火焰卫矛成熟胚培养长出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建立了火焰卫矛再生体系,成熟胚培养基为WPM+TDZ 0.5 mg.L-1;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WPM+6-BA 6 mg.L-1+IBA 0.2 mg.L-1;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1+活性碳0.5 g.L-1。  相似文献   

8.
巨桉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桉是造纸和人造板的良好材料,其组织培养微繁殖体系已经研究成功。取优树主干基部萌芽或扦插苗1~1.5 cm长的茎段做为外植体,外植体和增殖培养在附加有BAP和NAA的MW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条件为26±2℃,日光灯光照10 h.d-1。增殖培养采用BAP 0.1~0.5 mg.L-1和NAA 0.01~0.1 mg.L-1。离体的茎芽适合在B2附加0.5 mg.L-1IBA生根。小苗移栽红心土上,在简易温室成活率高达93%。  相似文献   

9.
以湿地松茎段为外植体,诱导其丛生芽的形成,进而建立其再生体系。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培养基中改良GD+NAA0.5 mg/L+6-BA4 mg/L是湿地松茎段丛生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外植体成活率相对较高,可以达到66.7%,其诱导率可达100%;丛生芽生长和发育的培养基为改良GD+0.5 g/LAC;由湿地松茎段诱导形成的芽苗生根率较低,在1/2WPM+NAA0.15 mg/L+IBA1.5 mg/L中,其生根率为最高,仅有27.8%;在移栽基质蛭石∶珍珠岩=3∶1中,生根的小植株可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油茶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油茶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从外植体、培养基、植物激素与其他添加物等方面,总结了影响油茶植株再生体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油茶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油茶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尾叶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尾叶桉(Eucalyptusurophylla)优树(U6无性系)无菌苗的叶子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丛生芽发生以及植株再生的过程。通过多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组合的对比试验,确定了U6快繁体系的最适宜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1-2mg/L2,4-D;(2)芽增殖培养基:MS 0.5mg/L6-BA;(3)生根培养基:1/2MS 2.0mg/LNAA。  相似文献   

12.
当前竹子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综述近年来竹子的组织培养研究,得出外植体取材是竹子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选用不同的植物激素组合。竹子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主要为MS培养基。茎尖和花序分别以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方式再生植株。竹子组织培养研究有助于竹子的微繁殖、转基因、无性系变异品种等方面的育种。  相似文献   

13.
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粉枝莓的茎段和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水平对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芽和根,完成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 6-BA0.5 NAA0.2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效果最佳。1/2MS IBA0.3对促进生根效果较好,在两步移栽法中,移栽存活率分别为94%和98%。  相似文献   

14.
大叶栎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4年生大叶栎优树环割萌芽条的嫩茎为外植体,用0.1%HgCl2消毒6 min,无菌活体得率40%;在BMT基本培养基上添加6-BA 0.3 mg/L和IBA 0.25 mg/L,芽继代培养25天,增殖系数3.9,且生长健壮;单芽在1/2 BMT+IBA 1.0 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培养,生根率80%,形成完整的组培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印楝实生苗的嫩枝为材料,对印楝的初代培养、丛生芽诱导和生根、再生植株炼苗等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出各阶段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 蔗糖30 g/L;(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改 6-BA 0.4~1.0 mg/L KT 0.5~1.5 mg/L NAA 0.05~0.2 mg/L 蔗糖30 g/L;(3)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3 mg/L PG 3μmol/L 糖20 g/L。  相似文献   

16.
粉枝莓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 《林业科技》2003,28(1):46-48
利用粉枝莓的茎段和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激素水平对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芽和根及完成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MS 6-BA0.5 NAA0.2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和芽的分化效果最佳,1/2MS IBA0.3对促进生根效果较好,在两步移栽法中,移栽存活率分别为94%和98%。  相似文献   

17.
薜荔茎段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薜荔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其丛生芽诱导和快繁技术.实验结果表明,B5为最适合的基本培养基,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各激素对诱导丛生芽的作用大小为:6-BA>NAA>KT>IAA,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培养基为:B5 1 mg/L NAA 0.1 mg/L IAA 1mg/L KT 2 mg/L 6-BA 蔗糖20 g/L 琼脂0.75%;生根培养基以B5 3 mg/L NAA 0.1 mg/L IAA 1 mg/L KT 2 mg/L6-BA 蔗糖20 g/L 琼脂0.75%为宜.  相似文献   

18.
墨西哥落羽杉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墨西哥落羽杉的幼苗为起始外植体,研究其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结果表明:幼苗在DCR BA0.5 mg·L-1 I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分化效果最好,分化频率80%以上,平均每个外植体产芽2~5个;诱导的丛生芽转入DCR Gln 500 mg·L-1培养基中伸长效果最佳;生根培养基为3/4DCR 0.05?,生根率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扇叶铁线蕨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扇叶铁线蕨孢子为外植体,研究活性炭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其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萌发最适培养基为1/2 MS+AC 0.2%;绿色球状体(GGB)诱导和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 MS+6-BA 0.5 mg.L-1+NAA 0.1 mg.L-1;GGB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KT)0.3 mg.L-1+NAA 0.1 mg.L-1+AC 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