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进行,改造后居民的生活状况成为了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展示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前后居民的收支变化、邻里关系变化及改造后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居民就业是原来的村民由劳作生产变卖粮食来养家户口,转变为土地失去后的出卖体力脑力来换取一定的报酬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但在这种"二元结构"夹层状态中,城中村居民的就业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不在单纯的通过出卖体力和脑力来维持生计,寄生状态在城中村居民维持生计的方式中占了一定的比例,本文将综合济南市槐荫区城中村居民就业中折射的问题来研究和探讨城中村居民就业的现状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宋燕鹏  张素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359-4361
对石家庄市"城中村"的典型之一——槐底村的民间信仰内容及衰退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研究"城中村"民间信仰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不断扩张、延伸,徐州市区以同心圆向四周迅速扩展到三环路以外,城市的版图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一个个自然行政村被新兴的建筑分割、包围,在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独特的"城中村"。又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得这些"城中村"阻碍了城市的整体发展,面临着必须治理的局面。对"城中村"治理思路的研究,其根本意义在于在城市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是对"城中村"本身的治理,更重要的是止住源头,避免城市边缘和远郊区的村庄成为新的"城中村"。该文将探讨徐州市在"城中村"治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综合分析各种治理模式并针对徐州市"城中村"的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山东省潍坊市6个城中村的现状为基础,对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城中村居民拥有房租和集体经济分红等收入来源,但寻求稳定就业的道路仍然是他们维持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源泉.阻碍城中村居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力资本不足、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城中村的产权制度等,其中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被认为是制约城中村居民在城市劳动力市场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城中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同时改革现有城中村的产权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城中村居民的就业障碍.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指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由区域范围内失地农民所组成的"过渡型社区"。黔灵镇位于贵州省会贵阳市中心,下辖11个村,其中9个村,在城镇化进程中均与城市相融,成为贵州省内典型的"城中村"。本报告以黔灵镇下辖的沙河村、茶店村、东山村、西瓜村、云岩村、三桥村、改茶村、黔灵村、宅吉村9个"城中村"作为个案研究的分析对象,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思想道德观念,对农民思想道德出现的许多问题,作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并作出一个导向性的对策研究,以促进农民思想道德观念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39-24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各地不断上演着"撤村建居"工程。"撤村建居"后的效果如何,居民的生活变化是最直接的体现。通过对撤村建居后居民生活变化的研究,以"撤村建居"后居民就业、消费、交往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村民转为居民过程中生活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推动从村民到居民身份的顺利转变,推动"撤村建居"工程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现象的出现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而出现的新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原来紧挨城市的农村,变成了所谓的"城中村",城中村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城中村也是一个特殊地带。本文就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城中村"现象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集宿区建设为导向的城中村更新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主力军,青年务工农民的居住问题日益突出.本研究提出有效解决城市流动人口过渡性居住的2种主要模式:"集宿区"和"城中村",并结合苏州市青年务工农民居住状况的调查研究,对"集宿区"建设与"城中村"改造两者关系进行解读,探索出一种两者融合的混合社区模式,并从开发模式和管理策略上证明了这种混合社区模式操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贵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贵州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中村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双面影响:它能够缓解住房、就业等社会压力,有利于城镇化的稳步发展;但它的"脏乱差"现象也给城市发展、城市生活质量等带来负面影响。文章针对城中村存在价值及其改造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笔者从"城中村"的定义入手,分析"城中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城中村"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中村”的现状和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中国"城中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一大障碍。概括了"城中村"的现状,对城中村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城中村的改造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6):201-203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城中村居民原有的传统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带来的是传统自我认同的打破和新的自我认同无法建立的危机。以西安市雁塔区A村为案例,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居民的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变迁过程中,"村企联建"新民居模式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也使农村出现新"式"民群体。新"式"民由于生活空间市民化和居住环境农村化的矛盾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出现自我身份定位模糊、市民身份高度排斥、社会认同基础缺失、未来身份归属不明等困惑。自我认知分化、情感归属剥离、社会认同低下以及内外环境差异是造成新"式"民身份认同困境的原因。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推动居民思想转变、搭建居民信任平台、促进城乡社会融入3个方面,实现农村新"式"民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城中村"在我国大中城市中普遍存在。城中村在环境、社会、经济和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在山东省高密市典型"城中村"环境景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性分析了高密市"城中村"的环境景观现状及原因,结合我国"城中村"改造实践反思,得出对"城中村"环境景观改造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高密市典型"城中村"实例,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环境景观改造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广州城中村的管理与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的存在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其存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进一步受到质疑。然而,"城中村"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使城市不得不正视此特殊地带,并采取帮扶措施,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以广州城中村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州城中村的概况,结合城中村的相关理论,提出广州城中村管理及改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进程。在"城中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城镇和农村多方面的冲突,农民再次面临着利益分配的路口。本文整理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农民权益流失的现状,分析"城中村"改造中农民利益遭受侵犯的原因,最后提出保障农民权益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中村是城市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其作用和价值不可忽视,城中村问题的出现也并非其本身的不合理所致,究其原因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缺失以及制度体制的滞后所造成。本文试图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体制问题的角度着手对城中村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进而说明"城中村问题"存在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13-214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农村社区不断被新型现代化城市社区所替代,社区原有经济、文化发生着剧烈的变迁。由于各部分变迁的速度不一致,使得各部分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改造过程中社区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难免滞后于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使城中村居民产生越轨行为。为此,需要从文化视角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城中村居民越轨行为及时调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步伐下,由农村转变成的城市或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多数农村在转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带有许多消极的农业残余因素,因而衍生出许多不完全进化区域,由于其发展模式与单纯的农村不同,在文中将其称为"特殊农村区域"。从其概况和特点入手,分析城中村的规划模式和相似地区的类比特征来研究其改造难、建设难的痼疾,重点例举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城中村改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该地区城中村存在的个性化特点提出相关改造建议,同时延伸出对村内城乡二元体制变革的新思考,以呼吁政府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关注对城中村及其他特殊农业区域进行"城市化二次改造"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