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荟萃     
《四川农业科技》2012,(9):60-61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取得好成绩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主产区攀西、川南蚕区克服前期低温、后期干旱天气导致桑树发芽推迟,蚕种发种量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机遇,精心指导部门、龙头企业、蚕农采取多种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春蚕仍取得了养蚕数量略减,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2012年上半年,四川省蚕桑生产主产区攀西、川南蚕区克服前期低温、后期干旱天气导致桑树发芽推迟,蚕种发种量减少等不利因素影响,紧紧抓住茧丝价格高位运行的市场机遇,精心指导部门、龙头企业、蚕农采取多种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春蚕仍取得了养蚕数量略减,单产质量明显上升,蚕农收入显著增加,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的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就1980-2009年南通蚕桑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对桑蚕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蚕桑气象灾害阈值随其生育期而定,气温是影响南通蚕桑生产最敏感的气象要素.冬、春异常偏暖,严重的桑田虫害影响全年多期蚕桑生产;桑树雀口期遇晚霜,桑树有冻害,桑田偏旱会加剧桑树冻害程度;桑蚕大蚕期遇连续3 d≥30℃的天气,对蚕茧产量和质量危害极大;春季低温、阴雨使春蚕饲养期延长,病害发生概率增大,大蚕期遇高温天气的风险加大;桑蚕饲养期大风、大雨会加剧桑蚕病害的传播与发展;晚秋蚕生产的丰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10月份温度.21世纪以来,影响南通蚕桑生产的气象灾害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2008年1~2月,广西发生五十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灾害。本文通过对广西北部主要柑桔种植地区的调查,总结了各柑桔主栽品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受害情况,并对各地区柑桔抗冻程度和冻害成因作了分析和总结,获得了雨雪冰冻造成的柑桔田间伤害及经济损失的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在总结冻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柑桔冻后恢复措施,并对如何防御和减少雨雪冰冻灾害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安辉  郝越  史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77-1778
根据1991~2007年广西蚕业统计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养蚕收益的5个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蚕茧收购价格和含税成本是影响广西蚕业收益的2个最主要因素;发种量次之;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不同杂交桑树品种在荔波县的适应性,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对6个优质杂交桑树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分析各品种产叶量及其在荔波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的6个品种中,桂桑6号、特优2号产量均较高,分别达56.15、55.00 t/hm~2,较对照桂桑优12分别增产23.41%、20.88%;其次是桂桑优62,产量为50.90 t/hm~2,较对照桂桑优12增产11.87%,增产效果显著,在荔波县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甘蔗低温灾害减灾技术措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8年1月12日至2月20日广西出现近50年没有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给广西的甘蔗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文章结合不同阶段甘蔗受灾情况调查分析,指出甘蔗低温灾害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灾害对甘蔗生产的影响,并针对不同的受灾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与建议,以利及时进行甘蔗受害评估和指导蔗农生产。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因桑树晚霜冻害的发生,给春蚕生产造成较大损失.通过对如皋市气象站2000-2010年气候资料统计分析,结合桑树冻害发生的实际情况,揭示了如皋地区桑树霜冻灾害的发生规律,对减轻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促进如皋蚕桑产业的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农业生产上,粮食及其它作物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而蚕桑生产是"一年之计在于冬",这充分说明冬季桑园管理是蚕桑生产上的重中之重,是蚕桑丰产丰收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做的扎实,按时、按节令,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则来年桑树长势好,桑园病虫危害轻,田间杂草少,桑叶产量高,营养丰富,硬化迟,为养蚕无病高产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若冬季桑园管理工作不扎实,没有按时、按质完成,则来年桑树长势差,桑园病虫危害严重,桑叶产量低、叶质差,导致养蚕张数减少,蚕发病率高,蚕茧产量、质量下降,极大的影响了蚕桑生产应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四川蚕桑业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20年蚕桑产业发展数据,分析了四川省蚕桑产量变化、区域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桑园面积逐步稳定,蚕茧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南充市、绵阳市、凉山州、宜宾市是蚕桑优势产区;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蚕桑产业带已基本形成,蚕桑产业中心南移趋势明显;劳动力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影响蚕桑产业发展,桑园面积、养蚕户数、发种量、蚕桑比较效益对蚕茧产量分布表现为正向相关;转变产业发展方式、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和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成为四川省未来蚕桑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2月广西遭受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糖料蔗损失较重。本文就雨雪冰冻灾害抽样调查、灾害影响分析、灾后恢复情况、存在问题和建议及灾害分类作了详细的阐述,为准确掌握灾情,更好地开展抗灾救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元阳县常见桑树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桑叶是蚕桑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病害常导致桑树抗病力下降,桑树长势弱,树龄缩短,生长发育不良,桑叶产量降低,品质变劣,进而影响养蚕数量。本文总结了元阳县片区内3种常见桑树病害的病害症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以期为当地蚕桑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湖北省蚕桑产业发展历史、变迁及现状,分析了劳动力缺少导致桑园面积、养蚕发种量有所减少,蚕桑基础条件薄弱和技术力量不足导致新技术推广受影响,财政支持不足、加工企业投入机制不健全致使蚕桑发展政策乏力等挑战;提出了构建蚕桑轻简省力高效饲养技术体系、提高蚕桑产业比较经济效益,发展茧丝绸加工业、延长蚕桑产业链、增强蚕桑产业发展后劲,加强蚕桑产业技术研发、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全面认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以后防御同样的灾害积累经验。[方法]采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雨雪冰冻天气,危害农业设施,造成严重冻害,引起生育期推迟,影响产量和品质。[结论]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抗灾能力,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桑树的繁殖方法有两种 :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广西、广东两省 (区 )多采用有性繁殖 (或叫种子繁殖 ) ,即用桑籽直接播种在苗地 ,培育出来的苗木叫实生苗。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桑苗是经过选育出来的优良母本和父本授粉后 ,采集种子而育成的杂交(实生 )桑苗。下面谈谈繁育好桑树杂交苗的技术措施。1 选择良种现在广西推广种植的杂交桑品种主要有沙 2×伦 10 9;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2 ,其中桂桑优 6 2和桂桑优 12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最近育成的新品种 ,2 0 0 0年已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品种审定 ,正在全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桂桑优 6 2的亩…  相似文献   

16.
正冬季持续的冰冻雨雪天气使得养殖水面形成乌冰,造成冰下水体缺氧,从而导致越冬鱼类大量死亡;持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容易对苗种生产造成影响,导致鱼卵的孵化率、受精卵低,从而导致出苗率低下,还易使水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养殖产量低。因此,养殖户应采取措施降低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袁春  马尚芹  黄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6-11018
2008年初,新余和我国南方大部地区一起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此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冻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过程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创历史新低;持续时间长,表现为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为新余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新余市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2007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就新余而会,超历史低温和长时间的低温、冰冻(雨凇)天气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承灾体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期低估,也是这次灾害损失巨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广西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筛选出营养型或保健型的桑树品种资源,以推动广西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测定广西蚕区12个主栽桑树品种桑枝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糖酸比、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健活性成分(总黄酮、总生物碱、多酚、多糖),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对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进行综合评分,并采用类平均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在桑枝营养品质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桂桑优62的综合评分值(Di)最高(2.309),强桑1号次之,7862×94168的最低(-1.59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可初步划分为四大类:桂桑优62可作为食品加工和菜用兼用品种(第Ⅰ类),强桑1号、农桑14和果大10可作为饲料加工品种(第Ⅱ类),桂桑优12、试11×93251和7862×94168可作为兼用备选品种(第Ⅲ类),桑特优1号、粤桑11号、伦40、沙2×伦109和桑特优2号可作为菜用品种(第Ⅳ类).在桑枝保健功能方面,12个桑树样品中以粤桑11号的Di最高(3.204),沙2×伦109次之,农桑14的最低(-2.337);聚类分析亦可将供试的12个桑树样品初步划分为四大类:第Ⅰ类为黄酮和多糖类兼用型保健品种(粤桑11号),第Ⅱ类为生物碱和多酚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农桑14),第Ⅲ类为生物碱和黄酮类兼用型保健品种(桑特优2号和试11×93251),第Ⅳ类为兼用备选品种(果大10、7862×94168、桑特优1号、强桑1号、沙2×伦109和伦40).[结论]依据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可将广西蚕区12个主栽优良桑树品种分别分成四大类.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根据不同桑树品种桑枝的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特性予以综合开发利用,促进广西蚕区蚕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不同杂交桑树品种在荔波县的适应性,优化桑树品种结构,对桂桑优12、粤桑11等6个优质杂交桑品种进行大田生产试验,分析各品种产量及其在荔波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的 6 个品种中,桂桑6号、特优2号产量均较高,分别达3744.1㎏/ 667m2? 、3668.5㎏/667m2?? ,较对照桂桑优12分别增产23.32%、20.83%,其次为桂桑优62,为3393.9 ㎏/ 667m2?? ,较对照桂桑优12增产11.79%,增产效果显著,在荔波县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冰冻雨雪灾害后健康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大岗山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中受灾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设置10个样地,调查了杉木人工林的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技术,并对恢复重建3年后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了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的各类受损比例达51.22%,其中翻兜占3.73%,腰折占6.18%,断梢占41.32%;(2)杉木人工林的受灾程度,主要受胸径、树高和海拔的影响较大;(3)受灾杉木人工林的恢复重建技术主要有林地清理和补植、密度调整和病虫害防治等;(4)冰冻雨雪灾害后经过恢复的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数最小值为10.59,最大值为12.03,平均值为1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