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对鼻疽杆菌M27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株超声波粉碎后的可溶性抗原作了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2D_4与所有实验菌株都有反应,在M27、H4、H103、H146、H152中都有1条分子量为107000的抗原蛋白带,为鼻疽杆菌和类鼻疽杆菌共同抗原带;而类鼻疽杆菌特异性McAb 3A_1只与类鼻疽杆菌H4、H103、H146、H152,分子量为28000的类鼻疽杆菌特异抗原带起反应,不与鼻疽杆菌的抗原带反应.尽管SDS—PAGE中显示M27与H4有多条分子量相同条带,但缺少3A_1对应的特异蛋白带.  相似文献   

3.
类鼻疽杆菌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类疽杆菌在不同温度,PH,湿度及不同类型土壤和水中的存活试验,类鼻疽杆菌与水、土壤分离菌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对温度,湿度,紫外线较为敏感,而其他外界条件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对营养要求较低,因此该菌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在自然中只要满足其基本需求即为广泛,长期生存而形成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我国类鼻疽杆菌阿拉伯糖生物型问题,我们应用常规技术对该菌利用碳源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高于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P<0.05),而绝对不利用山梨糖和鼠李糖,该菌利用双糖中的α-乳糖,麦芽糖,纤维二的能务经较一致(P>0.05),利用蔗糖的能力较低(P<0.01),绝对不利用蕈糖和木密糖,几乎所有的类鼻疽杆菌可利用多糖中的糊精,部分菌株可利用淀粉,无菌株利用棉子糖和菊糖,类鼻疽杆菌绝对不利用醇类,如甘露醇,山梨醇,卫予醇,肌醇和糖苷如七叶苷,水杨苷等,但是可以利用所有的氨基酸,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类鼻疽杆菌似乎只具备α-1,4糖苷键和β-1,4-糖苷键酶,而不具备α-1,6糖苷键或少有α-1,2糖苷键酶。对戊糖的利用总体比较弱,在L-阿拉伯糖的利用中未发现我国菌株存在Ara^ 和Ara^-生物型现象(P>0.05)。  相似文献   

5.
鼻疽一病向为世界各国兽医学者公认不治之症,数十年来许多国家的学者应用过无数种的药剂以治疗鼻疽,均告罔效。1953年伊朗Hessarek研究所的Fathi等曾以磺胺嘧啶与安那莫夫(Anamorve)及磺胺双甲基嘧啶与鼻疽菌素等联合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鼻疽患马,获得了96%的治愈率。这是近20年来所仅见的有效的鼻疽治疗报告,对于我国当然有参考试用的价值。本报告中所报导的试验就是根据上述文献来  相似文献   

6.
补体损伤类鼻疽杆菌外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离获得的类鼻疽杆菌在抗血清和补体的作用下,进行了青霉素药敏试验和L型菌的形成试验。结果表明,类鼻疽杆菌虽然具有抵抗补体杀灭的特性,但补体激活所形成的膜攻击物可损伤类鼻疽杆菌的外膜,从而增强了其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从这一意义上讲,补体在抗类鼻疽杆菌感染的机制中已完成了杀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7.
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了2个类鼻疽菌的McAbs。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些McAb仅同类鼻疽菌反应,而与包括鼻疽菌在内的其它细菌不发生反应。应用其中的一个McAb—3Al,以ELISA抑制试验检测了49份鼻疽血清和16份类鼻疽血清,结果发现,McAb 3Al的类似抗体是类鼻疽血清的特异性抗体,以此可使两病的血清学诊断得到明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类鼻疽(melioidosis)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免疫机理,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 进行了综述。为重视该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鼻疽是由鼻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而且又可能被用来制各生物战剂,因此,对它的研究十分必要。然而,由于过去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在鼻疽杆菌免疫学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取得重大进展。近年来,在生物学各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了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该技术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具有高纯度、高特异性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类鼻疽(melioidosis)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免疫机理,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为重视该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类鼻疽又称为伪鼻疽,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动物感染后大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检时可见肺及所属淋巴结有多发性脓肿病灶,其病理变化颇似鼻疽,死亡率很高。1913年首次在缅甸仰光发现人的鼻疽样疾病,故称之为类鼻疽。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频度增加,或是因生态学的原因,本病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有的地方分离菌阳性率很高,表明我国家畜中有类鼻疽感染的存在。1病原  相似文献   

12.
鼻疽菌和类鼻疽菌抗原成分交叉严重,又缺少鼻疽的快速免疫学特异性诊断方法,限制了对鼻疽的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一种免疫学方法能将两菌分开。军事兽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地制备了抗鼻疽菌和类鼻疽菌的多株单克隆  相似文献   

13.
用血清反应和变态反应方法研究鼻疽马骡与类鼻疽马骡对鼻疽、类鼻疽抗原的反应,发现它们之间呈现明显的交叉反应,反应效价显著相关;并显示有同源性抗原抗体反应强于异源性抗原抗体反应的趋势。本文还报告了在完全排除鼻疽感染的前提下,生活在类鼻疽疫源地的马骡鼻疽检疫阳性率甚高的原因,是由于类鼻疽的隐性感染而导致对鼻疽抗原的交叉反应,从而干扰了鼻疽检疫。  相似文献   

14.
类鼻疽是一种人兽共患病,本病的病原体为类鼻疽假单胞菌.动物感染类鼻疽假单胞菌后大多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剖检时见肺及所属淋巴结有多发性脓肿病灶.本病的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地球赤道南北各20℃的纬度圈处)之间的地区,我国1975年首次在海南岛发现本病,近年来发现其分布地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类鼻疽的流行、临床特征(猪、绵羊、山羊、牛和犬)、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另外,本文也简要介绍了人类鼻疽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人多形核白细胞杀灭类鼻疽杆菌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类鼻疽杆菌纯培养物加入入脱纤血液中,置37℃水浴中模仿菌血症条件,分离含菌多形核白细胞(PMN)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菌吞入期其形态完整,吞噬全和菌体大小一致,随着杀灭功能的进行,天噬体变得很大,其内的细菌呈松散状,形态结构发生很大改变,可杀灭作用的后期,于吞噬全内仅见残留的细菌碎片,由此说明,健康入PMN非但不是类鼻疽杆菌潜藏的场所,而且能将其杀灭。  相似文献   

16.
乐果(乐戈)是农村常用且广泛用的有机磷类低毒杀虫剂,化学名称为0,0-二甲基-S-(N-甲基氨基甲酰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分子式:  相似文献   

17.
类鼻疽快速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实验感染类鼻疽杆菌的豚鼠,以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证实,类鼻疽杆菌外毒素抗体于感染后4d即可测得,16~32d达高峰;而类鼻疽杆菌脂多糖抗体出现较慢,但维持时间长。用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对7例细菌分离阳性患者进行测试,以血清滴度≥1∶80为临界值,其敏感性达100%;对708名健康者测试,其特异性达99%。在疫区,从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类鼻疽患者,测定外毒素抗体的间接血凝试验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鼻疽是马属动物常见传染病之一,因为没有菌苗预防,人们都积极寻找治疗此病的有效药物。内蒙古畜牧兽医科学研究所用11年的时间,从各方面研究证明土霉素对开放性鼻疽马有87.5%彻底治愈的疗效。1973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推广用土霉素防治马鼻疽的呼伦贝尔盟经验。但是,由于土霉素注射的局部反应较重和疗程较长,其实际应用受到限制。我国  相似文献   

19.
间接血凝试验在鼻疽、类鼻疽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血凝试验(IHAT)创用已有30年历史,由于它适用于多种来源的抗原物质,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在医学、兽医学领域应用愈来愈广泛。我们在鼻疽、类鼻疽交叉免疫反应及鉴别诊断的研究中,多次采用这项试验,同时进行补体结合试验(CFT)做对比,兹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省马鼻疽病的防治工作,自50年代开始,历经30多年。据1983年全省牲畜疫病调查,主要产马区马鼻疽阳性率已下降到0.1%以下,有的县已经连续二年没有检出阳性马,部分县已控制了本病。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以州、县为单位,再采取连续检疫三年、扑杀阳性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