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2~69周龄的褐色蛋鸡,喂给含有各种油脂的饲料,就各组饲料对蛋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试验中,使用巴布科克 B380(日本蛋鸡品名),分别使用大豆油(亚油酸含量较高)、橄榄油(亚油酸含量很少,但象油酸那样,含有  相似文献   

2.
文献摘要     
PS 20127日粮亚油酸对蛋用雏鸡免疫反应的影响不一致/J.W.C.Sijben等//Poultry Sci.-2000,79(8):1106-1115 探讨了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日粮对蛋用小母鸡对血蓝蛋白-2硝基苯基和分支杆菌免疫反应的影响。小母鸡饲喂3种日粮中的1种(对照、富含亚油酸日粮和富含亚麻酸日粮)和3种免疫处理:血蓝蛋白-2硝基苯基、分支杆菌和PBS。  相似文献   

3.
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以及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的 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饲喂鳟鱼,观察生长发育和肝脏中脂肪的含量,进行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研究。试验共进行二次。第一次试验选用平均体重0.95克幼鳟鱼。对照组的精制饲料中添加5%硬脂酸(18:1),试验组的精制饲料中单独或联合添加0.5~1%的亚油酸、亚麻酸和 HUFA 代替硬脂酸。试验期为14周。第  相似文献   

4.
蛋用鹌鹑的养殖根据鹌鹑对不同环境和饲料需要,分为育雏期(0~2周龄),育成期(3~5周龄)和产蛋期(6周龄至产蛋结束).……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富含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鸡蛋,选用144只30周龄健康海兰褐商品蛋鸡作为试验动物,按单因子设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分别饲喂含0%、0.5%、1.0%和1.5%共轭亚油酸的日粮,研究CLA对蛋鸡生产性能、蛋中CLA的含量和鸡蛋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饲喂CLA不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和鸡蛋品质,1.0%CLA饲喂10 d后蛋黄脂肪中CLA的含量就保持稳定,达到41.3 mg/g,增加CLA的饲喂量至1.5%并不能显著提高蛋中的CLA含量(P0.05),且蛋中CLA的含量随停止饲喂CLA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低。结果表明,通过在饲料中添加CLA可以获得富含CLA的新型保健功能鸡蛋。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向日葵饼的饲料价值,用它代替鸡饲料中的大豆饼,饲喂蛋用种鸡大雏,进行了两组试验。一组为12~20周龄(实验1),另一组为8~20周龄(实验2)。在实验1中,采用两种向日葵饼饲料(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和34%)。结果表明,两种向日葵饼饲料中,即便添加赖氨酸,  相似文献   

7.
西餐中不可缺少的黄油(乳脂),一般含乳脂80%以上。为了易于在较低温度下把黄油涂抹在食品上,最近国外市场上风行一种“柔软人造黄油”,营养价值比黄油高。这种人造奶油添加有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脂。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富含亚油酸的“奢华型牛奶”最近也试制成功。通常,即使用富含亚麻酸的牧草喂奶牛,其乳脂中并无亚麻酸存在,亚油酸也只有2%左右。原因是反  相似文献   

8.
1.以脂肪含量、饲料脂肪种类和亚油酸浓度不同的日粮喂产褐色壳的蛋鸡,研究其对22~69周龄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当亚油酸的摄入量达到2.75克/只、天时,可使鸡的平均蛋重增加; 3.只提高易吸收脂肪的摄入量,而不增加亚油酸的浓度,不能使平均蛋重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影响火鸡雏发育、骨形成的因素,国外最近有如下试验报道:用初生到37周龄的火鸡200只,在投喂饲料中分别加入维生素D_3300、900、2700(IU/kg)。对于雄雏(Hatchl,649只;Hatch2,555只),饲料中再分别加入1.2%钙和0.8%磷进行饲养。Hatch1的雏鸡喂至4周龄;Hatch2的雏鸡喂至2周龄。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不同来源的蛋白质饲料及配方对生长鸡生长性能的影响,1983年上半年使用4200只京白Ⅲ系初生鉴别雏分三组进行饲养试验。一组用大豆饼,花生饼、棉籽饼、鱼粉作蛋白质饲料。二组0—6周同一组,7—20周龄不用鱼粉,其余同一组。三组全部用猪血粉和棉籽饼作蛋自质饲料。试验共进行了140天(0—20周龄)。结果表明:0—6龄1、2、3组平均增重分别为376.1、366.9、266.6克,3组与1、2组增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饲料耗用比也如此。7—14周龄1、2、3组增重分别为624.8、541.9、537.9克,1组与2、3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15—20周龄1、2、3组增重分别为291.5、288.2、299.0克,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的耗料,饲料耗用比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新星牌203(0—4周龄)、204(5—8周龄)号颗粒饲料及同样的饲料经粉碎后,调成混合饲料,饲喂肉用鸡进行对比试验。颗粒料组为试验  相似文献   

12.
孙涛  李建国  李胜利 《饲料工业》2005,26(23):48-50
脂肪酸钙是一种新型高能饲料添加剂,是由脂肪和钙结合而成的保护性脂肪。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在动物日粮特别是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酸钙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能量水平,进而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选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特别是富含亚油酸、α-亚麻酸的植物油制作脂肪酸钙饲喂奶牛可以提高乳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使生产出的奶不仅含丰富的蛋白质,而且有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亚麻油因含有丰富的亚麻酸和亚油酸(亚油酸12.7%、亚麻酸58.5%),常被用来制作成脂肪酸钙,用以提供不饱和脂肪酸。文章仅就脂肪酸钙在反刍动物特别是奶牛饲料中的应用及亚麻油脂肪酸钙的制作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正> 脂肪与其它成分一样是家禽日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家禽可消化能的来源,而且还是不可取代的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的来源。另外。脂肪中还含有抗氧化剂和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在配合饲料中添加脂肪的价值还在于它能改善饲料结构,降低含尘量。富含脂肪的混合饲料适口性较强,饲喂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为验证用大豆饼代替鱼粉喂鸡的可行性,在蛋用鸡(种鸡和产蛋鸡)及肉鸡的饲料中,配入高量大豆饼,以代替大部分鱼粉,作为试验区的饲料。用配入大量动物蛋白(鱼粉)的饲料作为对照区的饲料。试验方法 (1)试验一用白色来航种鸡(纯系)作试验。在平饲鸡舍进行。每一群公鸡5只,母鸡50只。试验区和对照区各饲养4群。试验期为21周龄至76周龄。试验中测定重要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用KK系公鸡与KJ(KK×JJ)母鸡配种,测定后代KKJ的1~10周龄体重、10周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KKJ10周龄体重2 015.94 g,成活率96.55%,饲料转化比2.44∶1,生产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肉用仔鸡的饲料中添加砂时,对其增重及敷料状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试验分4个组进行。1组,供给一般的肉用仔鸡饲料(前期用饲料,0~4周龄用)。2组,在1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5%的建筑用砂。3组,同一饲料添加7.5%的建筑用砂。4组,同一饲料添加10%的建筑用砂。从0~8周龄供给各供试饲料,试验期间每隔2周测定供试鸡的体重、饲料摄取量。结果表明,饲料的摄取量大多与砂的添加量有关,但作为基础日粮的前期用饲料摄取量与砂的重量没有差异。饲科要求率趋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不含必需脂肪酸——亚油酸(C18:2)和花生四烯酸(C20:4)以及非必需脂肪酸——亚麻酸(C18:3)的纯制日粮饲喂幼雏,对其增重、饲料摄取量、饲料报酬和胸肌、腿肌、肝脏、皮肤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供试鸡为54只白来航公雏、供试饲料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研究了育成环境对鹌鹑体重及饲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1:在连续光照下,将体重大的系的(LL)鹌鹑从两周龄开始饲养在面积为322平方厘米的单笼内,各养1只、2只、3只,雄鹌鹑养到6周龄,雌鹌鹑养到10周龄。用市场上出售的产蛋用鹌鹑饲料,并加入约11%的优质鱼粉,粗蛋白水平调到28%。  相似文献   

19.
英国研究了26~36周龄和46~56周龄产蛋鸡的异亮氨酸(ILE)需要量。试验1,使用代谢能(ME)相等的高粗蛋白质(CP)、高异亮氨酸饲料(CP19.8%)、ILE0.76%)和低CP、低ILE饲料(CP11.0%、ILE0.38%).将以上二种饲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ILE不同含量(0.38~0.76%)的11种饲料,再加上低CP、低ILE饲料中添加0.1%ILE的饲料,共12种供试鸡饲料。每组24只。5个重复。从26~36周龄进行为期10周的产蛋试验。试验 2,从 36周龄开始调喂 CP16%、ME11.7MJ的常现饲料。46~56周龄试验期间使用的饲料同试验1。饲喂供试饲料10周中,前6期为为预试期,后4周为正试期。测定产蛋率、蛋重和饲料采食量。结果,试验1的ILE0.684%饲料的产蛋率和蛋重最佳。试验2的ILE0.722%饲料的产蛋率和ILE0.760%饲料的蛋重最佳,而ILE0.760~0.646%之间的饲料均没有显著的差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用AA和FF系公鸡与KJ母鸡配种,测定后代A(KJ)和F(KJ)的1~9周龄体重、9周龄末的饲料报酬和成活率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F(KJ)9周龄体重为1 739.65 g,杂种优势率为17.48%;成活率为97.22%,饲料转化比为2.59∶1,成活率、饲料转化杂种优势率分别为0.57%和5.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