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王吉宏  张维全  韩江文  刘伟红  王宝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34-15735,15769
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对2005年5月5日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将新一代天气雷达用于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中可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干旱是常见的气象灾害,极有可能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分析建设多普勒天气雷达站的重要性,探究多普勒天气雷达和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原理,从作业要求、监测并预警极端天气、估测降水量、跟踪目标云四方面入手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安装已运行7年,期间,运用多普勒雷达天气资料指导人工增雨作业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通过研究两次大范围稳定性降水的速度场演变情况,得出系统加强、维持、消散的图像特征。这两次降水过程是大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大范围降水回波长时间维持与人工增雨作业共同影响的结果。其速度场具有混合性降水回波特征,并且在增雨催化阶段表现显著,可以作为该地区增雨作业识别增雨催化的时机和潜力区域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党轩  谢向阳 《吉林农业》2011,(5):242-243,245
人工防雹减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冰雹天气的预报、监测、识别、作业、效果评估和灾情评估等许多方面。为了使人工防雹减灾工作科学化,国内其他省市一般都建有自己的人工防雹减灾专家系统或类似于专家系统的防雹减灾作业系统,这些作业系统以人工防雹减灾的研究理论成果为指导,包含了冰雹天气的预报、监测、识别、作业、效果评估和灾情评估等许多方面,而监测预警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统计分析2007 ~ 2011年长沙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得出秋季主要云系与基本特征;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探测资料对主要作业云系进行宏微观分析,找出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催化对象和催化方式;使用中尺度WRF模式对作业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全省中小尺度气象站网雨量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情况对作业效果进行检验与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秋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云系主要是四类,包括Fn Scop、Fn Asop、Cb和Actra等;飞机增雨对积层混合云系中的积状云播撒冷云催化剂,可以取得较好的人工增雨效果,对其中的层状冷云进行冷云催化效果次之;而对状态稳定、维持时间较长的层状暖云进行暖云催化剂播撒作业仅可以降毛毛雨.  相似文献   

6.
王吉宏  韩江文  房彬  胡伟  张维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747-2748,2789
利用1980~2008年辽宁省雷达资料,分析了辽宁不稳定天气的年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统计出辽宁不稳定天气的雷达判别指标。结果表明,辽宁的不稳定天气具有明显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年中不稳定天气出现最多的月份是6月份;一天中出现最多的时段是在11:00~20:00,因此在这个季节和这一时段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时应特别注意不稳定天气的出现。用雷达判别不稳定天气是当前最好的选择。一般在强度〉35 dBz的回波部位、中气旋、辐合线、逆风区和VIL值〉15 kg/m2的区域基本为不稳定区域,不适宜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7.
樊志超  高继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861-20866
选取湖南省人工防雹重点试验区湘西北张家界市2006~2009年的2个典型人工防雹作业个例,对冰雹云的形成、冰雹云雷达定量判别指标、人工防雹催化方法和作业效果评估等环节进行了详细分析与介绍,对跨区域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展开了探讨。结果表明,多单体风暴是湘西北山区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对象,雷达定量判别冰雹云、提前作业和防止各单体间合并是人工防雹作业成功的关键,过量催化(用弹量)是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技术问题,效果评估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环节。区域冰雹联防除开展雷达预警和资料共享外,在炮点设置和防雹作业时都要充分考虑下游地区。使用这套方法在湘西北地区已开展了5年时间的人工防雹作业实践,获得了良好的人工防雹效果和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沈南  刘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223-17225
首先阐述了碘化银高空成核催化的理论依据,然后应用雷达探测的回波资料就2004年6月18~19日、2008年3月12日2次成功的火箭增雨的个例进行分析,依据人工增雨作业前后多普勒雷达和713数字化雷达PPI/RH的回波演变过程,为碘化银火箭焰弹增雨效果提供了佐证,作业实况演示说明了利用火箭实施人工增雨的有效性;此外,还阐述了利用天气雷达跟踪探测积雨云、适时组织人工增雨作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增加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以及利用雷达探测资料检验增雨作业效果是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减灾防灾手段,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新疆和布克赛尔县特殊的气候环境决定了人工影响作业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利用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增雪等技术手段,减轻和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人工影响作业在今后很长一段内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TWR-01型天气雷达是2008年开始在内蒙古自治区10个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不能覆盖的旗县投入使用的,为旗县更加科学的实施人影作业提供了较好的依据。而旗县TWR-01型天气雷达的使用在起步阶段,研究应用较少,对TWR-01型天气雷达在人工防雹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总结近2年的使用经验,以对今后旗县TWR-01型天气雷达的使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沈阳棋盘山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2006年在辽宁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人工增雨作业及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出对积层混合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条件、部位、时机和方法等新一代天气雷达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2.
对天水市近年来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人工增雨、防雹、防霜作业范围及其规模、主要作业方式、作业区的减灾效益等在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及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是一项利用高炮、火箭等装备人为地影响局部天气的技术。精河县通过多年基层台站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实践,摸索出了基层台站指挥员应具备的条件、县指挥中心发布作业指令的标准、方式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指挥防雹消雹天气过程的新思路及利用火箭消雹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不同仰角层的探测资料,结合气象探空资料,提出一种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物理评估的新方法,且对广西宾阳县的一个人工增雨作业点进行了作业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当地的温度分布特点,选取与雷达站距离适宜的作业点,采用新一代天气雷达不同仰角层的探测资料,分析其中冷、暖温区中云层的回波变化,可以获取由于催化引起云中物理变化信息.在对冷云催化后,2.4°、3.4°等较高仰角层的回波变化曲线比0.5°和1.5°低仰角回波增强迅速.在分析的4个个例中,在催化11~ 30 min后,冷区的回波开始明显增强,而暖区回波的发展相对滞后,可以反映出在冷层催化后,由于消耗过冷水,促使冰雪粒子增长,之后随着冰雪晶降落融化,在暖层与云雨滴碰并,导致低层暖区回波增强.在云系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催化作业,其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在云系的维持阶段早期实施作业,可以使云系维持更长时间,而在消散阶段实施作业,虽然催化可使上层冷区云系维持更长时间,但改变不了云系总体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安全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当前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发展的重要阻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实现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可视化指挥,在此对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的功能结构、建设作用等进行了简单概述.结果表明,滨州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监控系统是基于通讯网络的多媒体视频监控系统,依托于VPN网络,能够实现视频信号和语音信号的传输,既可以指挥人影作业点开展防雹增雨作业,又可以远程作业的安全管理,将明显提高人影作业的效率和作业安全,最大限度减少强对流天气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人工增雨的作业效果,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技术获取面雨量资料,采取了非随机统计方法,对比区根据地形相似和时间相似方法选择,统计计算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相似程度,建立作业区与对比区的自然降水关系回归方程。分析作业后对比区和影响区的3小时累计降水量的变化,即用作业区的实际雨量减去用对比区雨量计算出的作业区雨量,得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结合桂林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规定各作业区与对比区,检验分析发现,作业影响区和对比区的降水总量有明显差异,多年统计平均,增雨率达到15%左右。雷达定量测量降水资料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升 《农技服务》2011,28(8):1239-1240
详细介绍了人工影响天气的历史、现状、作用及人工增雨防雹的基本原理、作业流程、作业条件等,指出人影作业、弹药存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当前人影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多普勒雷达二次产品为基础,通过计算机模块化设计,将人工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分为6个运行模块:①12~6 h天气预警模块;②6~3 h短时预警模块;③3~0 h作业预警模块;④防雹作业决策模块;⑤作业方案确定模块;⑥实时分析及再作业判别模块。以这些模块作为系统的框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对风暴单体进行外推预报,得到该单体的移向和移速;采用SCIT算法识别风暴及预报风暴位置;根据指标模型自动判别雹云类型确定作业方案。通过雷达图像、地理信息系统、雷达二次产品以及人工防雹最新理论和研究成果等综合技术集成,实现了自动化程度高、科学适用的防雹作业决策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9.
董晓明  刁军  刘凤芝  刘亚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2-9613,9622
采用数理统计、归类分析沈阳地区人工增雨案例。结果表明,增雨天气系统主要有东北冷涡、高空槽、华北低压、高压后部和冷锋云系。增雨的适宜高度在云层的中上部约3 000~6 000 m,增雨时机要在雷达监测下,系统移动缓慢或稳定维持且处于发展或成熟阶段。稳定深厚云层宜飞机增雨,不稳定移动快宜火箭高炮增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不同作业工具开展作业的对流云的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基于新一代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分析近年来云南省冰雹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的基础上,统计整理滇中地区近几年人工防雹个例资料,对比分析高炮和火箭作业工具的对流云回波演变特征,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回波强度、45 dBz回波高度、回波顶高等与各指标的对应关系,得到不同防雹工具的作业指标,为人工防雹作业中不同作业器具作业方案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