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丽水市区绿地中常绿树种应用现状的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市绿地系统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2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指出丽水市常绿树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常绿树种在城市建设中的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扬州古运河风光带绿地树种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扬州古运河城区段大水湾——便益门桥的绿地树种调查表明,共88种,分属43科、67属。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为1.44:1,常绿类树种与落叶类树种比为0.63:1,乔木与灌木比为1.5:1;观花树种42种,花期主要分布在3~7月。论文对绿地模式的功能定位、模式结构、树种配置等作了论述,并对进一步的绿地树种规划和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有利于绿地生态效益、环保功能及保健功能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通过典型抽样法,按照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公共绿地3类对长春市不同绿地类型绿化树种生长状况进行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旱柳、垂柳、榆树、红皮云杉、黄花落叶松等乔木树种,榆叶梅、紫丁香、金银忍冬等灌木树种,金山绣线菊、东北连翘等绿篱树种在长春市城市绿地中生长状况较好,以上树种均为较适应长春本地环境特点,生态功能与观赏价值较高的乡土或外来引进树种。  相似文献   

4.
园林绿地因其功能、用途、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不同,在树种选配上也各有特点。下面是笔者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绿地植物群落配置模式抑菌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安市居住区不同配置的植物群落为样地,采用自然沉降法测定分析其抑菌功能。结果表明:乔灌配置绿地有着明显的抑菌效应,植物群落的抑菌效果因树种及环境因子差异而不同。各绿地的空气含菌量在15:30左右达到一天的最大值;常绿树种在冬季仍能发挥较好的抑菌功能。本研究可为构建生态健康的居住区绿地模式提供依据,对改善秋冬季节居住区环境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市主城区42家单位133块有代表性的绿地及57条主要城市道路为调查对象,调查和记录乡土树种类、所属类型等。结果表明:乡土树种在所调查的城市绿地中共涉及49科168种。随着应用频数的升高,乡土树种的数目呈现下降趋势;绝大多数乡土树种应用的绿地个数在5个以内,而相对普及的乡土树种(出现于20个以上绿地)只占总数的13%左右。乡土树种在所调查的城市道路绿地中共涉及44科93种,应用于5个以内道路绿地的乡土树种有68种,6~10个的有11种,11~20个的有7种,21~30个的有5种,31~40及50以上的各为1种;出现频数在10个以内的乡土树种占总数的85%。城市绿地所应用的乡土树种类结构组成中,乔木种有97种,占总数的(不包括竹类)的58%,其中常绿乔木48种(包括针叶类),落叶乔木49种;灌木66种,其中常绿灌木47种,落叶灌木19种,占总数的39%。乔木树种的比例较灌木比例大19%。城市道路绿地应用的乡土树种数较之城市非道路绿地为少。  相似文献   

7.
对扬州古运河生态林地不同种植结构类型的典型配置模式进行试验分析可知:绿地遮光效应的大小主要是由植物种类、生长状态及空间配置方式等综合因素决定;与种植结构关系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蒸腾作用强且绿量大的植物构成配置模式的降温效果优于其它模式。绿地主要植物种类相同,复层林配置模式的降温效果优于单层林;不同植物的绿量、树形、树冠大小等结构特征不同;植物蒸腾作用能力是影响绿地增湿效应的重要因素;绿地CO2吸收率的大小与植物种类密切相关,且由植物光合作用能力与植株的三维绿量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8.
对晋城市城区园林绿地树种及配置进行了调查,采取典型取样方法,对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居民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4种绿地类型进行实地调查。晋城市城区园林绿地树种共69种,乔木45种,灌木19种,藤本5种;常绿18种,落叶51种;观花22种,观叶52种,观果14种,观枝8种,观干1种。27种长势强,38种长势中等,4种长势弱。建议后续建设中乔木、灌木、草本、常绿、落叶合理配置,营造错落有致、色彩斑斓、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并加强后期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调查表明,丽水市区绿地总面积为371.14hm^2,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0.4%。公园绿地、公共设施绿地比重大,社区绿化相对薄弱,旧城区与新城区绿地面积分布不均,树种配置较简单,现有绿地养护与管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该文指出了街道绿地(行道和分车带绿地)中乔木树种选择的原则和趋势,并对石家庄市街道绿地中主要乔木树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推荐了几种优良乔木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