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库捕捞,70年代前采用单层刺网,70年代后赶、拦、刺、张联合渔具渔法的应用,对大型水库捕捞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捕捞产量,尤其是提高中下层鱼类的回捕率,宋家场水库应用网箔捕捞技术,渔获效果明显。1991年9月底开始试捕,当年共捕鱼9705公斤,1992年捕鱼45843公斤。  相似文献   

2.
“迷魂阵”网箔捕捞在五福水库中使用,具有良好的渔获效果。1995年6月10日开始使用“迷魂阵”网箔试捕163天,捕鱼24107kg;1996年作业275天,捕鱼28435kg;1997年只作业38天,就捕鱼17425kg。本文详细介绍了“迷魂阵”网箔捕捞的基本结构及渔法,并分析了其捕鱼效果。  相似文献   

3.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8):27-27
夏秋季节,精养池一部分成鱼已达上市规格,及时捕捞上市,既有利于鱼类进一步生长,又可减轻池塘的载鱼负荷。夏秋季捕捞“热水”鱼应把握以下几项关键技术。1.捕捞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好天气,气温凉爽,鱼不浮头的下半夜黎明前后,或早晨水温较低时进行(具体时间依照离市场远近程度,销售时间而定)。这时拉网捕鱼对塘鱼的影响小,又可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上市。阴雨、闷热天气和塘鱼有浮头征兆或鱼病发生等情况时,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傍晚不能拉网,否则会引起上、下水层提早对流,加速池水溶氧的消耗,造成池鱼浮头。2…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水库捕捞中通常采用“赶、拦、刺、张”联合捕渔法,虽然这对捕捞中上层鱼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库貌复杂,残木、岩石多的水库,这种渔法损网量大,底层鱼捕获率低。1975年,我县19个水库捕捞。中,底层鱼仅占总产量5%,这就影响了放养底层鱼类的积极性。因此,改进现有渔具、渔法,充分发挥水库渔业生产潜力,这是摆在生产和科研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用矩阵形式描述了放养捕捞的数学模型,对主要变量-回捕率的估测方法(渔获物年龄组成法、历史放养捕捞数据法和标志回捕法)进行了说明。用渔获物年龄组成和历史放养捕捞数据法,估算了大伙房水库鲢、鳙的牧养回捕率,还对目前牧养群体资源研究中参数求解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谢钢  明扬 《内陆水产》2002,27(10):24-24
生产实践证明,高温季节捕捞成鱼,应该在夜间或凌晨进行,这时气温相对较低,对塘鱼的生长影响小,并捕捞后鲜鱼上市及时。捕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用拉网捕捞,白天做好准备工作,把鱼塘杂物清理干净。2拉网的高度应尽量与鱼塘水深相吻合。网眼宜在8厘米左右,这样捕捞出水的鱼大多在0.5千克以上。3轮捕轮放,每次捕捞总鱼量的10%~15%。一般15天左右捕一次,捕捞的时间不能相隔太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每年6~10月间,是鱼的生长旺季,这时鱼的磷片较松,打捞时要格外小心,避免鱼体受伤,病菌感染,同时捕后应加…  相似文献   

7.
<正> 本文介绍应用带电网捕鱼时对各类鱼单网次起捕率、鱼池总产量以及鱼池尚存鱼数量等的计算方法。分三种情况考虑并推导了计算公式。(一)计算公式推导带电网捕鱼和普通网捕鱼相比较,捕捞  相似文献   

8.
抬网在池塘捕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养殖中,鱼种分池和轮捕吃食鱼上市时,一般都采用大拉网捕捞,要求拉网的人员多,对不需要捕捞的其他鱼,易造成机械损伤,影响当天鱼类的摄食,尤其在大面积池塘、坑塘、山塘等水体,地形复杂、底质不平、杂物多、不易操作,不便使用大拉网。利用抬网捕捞,操作人员少,简单方便,对当天的饲养影响小,不受地形的限制,捕鱼效果好,现将抬网的捕鱼方法介绍如下。一、捕鱼原理在池塘养殖中,一般都定点投喂,投喂饲料时,吃食鱼都集中到投饵点来抢食。抬网属于敷网类,是从昏网改进而成。捕鱼时,预先把网安置在投饵点下,用饲料把鱼引…  相似文献   

9.
笔者以河蟹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对中小型湖泊放养幼蟹后的回捕时间及捕捞工具等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尤其是对网簖与刺网的适宜湖区作了分析。1988年在湖北移山湖(5000亩)和虾子径湖(3000亩)放养的一龄幼蟹,采用网簖与刺网相结合,回捕率分别达到31.42%和40.17%。  相似文献   

10.
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担的“七五”国家攻关项目湖泊捕捞专题中的中,小型围养区捕捞技术研究,经1986、1987两年的试验,已研究出一种用SM-1型双向脉冲电赶鱼器和底纲带电的SB-1型拉网相结合的网电联台捕捞技术,在200多亩面积的围养区捕鲤鲫等底层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中型水库、湖泊因底层鱼捕捞困难而不能放养底层鱼,小型水库也多为冬、春放养,年底干库捕鱼出售。这种"竭泽而渔"捕捞底层鱼方式,劳动强度大、鱼货上市相对集中,不仅影响养殖者的经济收入,还对有限的水资源造成极大浪费。"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捕鱼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底层鱼诱捕定置网箱"(以下简称"诱网")捕鱼技术是1992年在浙江省临安县首次试制成功的,现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推广和应用,被授予浙江省优秀发明金奖,曾先后两次获得国家专利。汉中市汉台区从1995年引进,经使用效果令人满意。网具在马北…  相似文献   

12.
一、设计好捕捞群体、确定取水规格就生产来说,设计以捕2龄鱼为主,兼顾当年鱼的捕捞群体为佳。也就是说,放养当年鱼种要取水一半、留一半转作库存鱼,这部分库存鱼第二年在水库的增长倍数可达2~3倍。因此第二年水库捕捞2龄以上大规格成鱼占70%左右,当年鱼占30%左右,这样鱼的产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海主捕经济渔业资源的衰退,低质鱼的马面鲀已上升为主捕鱼品种,全国产量由七十年代初的几万吨上升到1982年的30多万吨。马面鲀资源虽然较好,但是由于近几年捕捞船只增多,船长年轻多等原因,想取得理想的捕捞成果也很困难。为了帮助渔捞生产者解决一些生产中会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白花香  刘淑君 《齐鲁渔业》2007,24(10):39-39
1选择好捕捞时间选择在晴天、鱼不浮头的黎明前后。这时捕捞对池鱼的影响最小,又能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早市。阴霾、闷热天气和池鱼有浮头或有鱼病发生等情况时,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新式捕鱼法     
机器人捕鱼:日本制造的捕鱼机器人,开辟了海上捕捞自动化的新途径。这种机器人由电脑控制,完全能够承担放网、起网、渔获物分类等项作业。可供捕捞金枪鱼用。 电子捕鱼:英国生物学家希克利研究出适应不同鱼类的脉冲频率,可专捕某一种鱼。例如,捕鳗的频率是每秒5次,捕梭子鱼是10次,捕鲤是20次。  相似文献   

16.
看鱼下网     
这几年来,我们在捕鱼的生产实践中有一个体会:捕什么样的鱼,下什么样的网。不根据捕捞对象的特点下网,就非碰钉子不可。  相似文献   

17.
“反网”亦称“炸箍”,是我地在成鱼捕捞驱赶鱼类途中,对鱼群因受惊向拦网外逃现象的俗称。惠亭水库渔场1982年利用“赶、拦、刺、张”渔法,第一网次捕捞成鱼18万斤,其中利用15米深的张网捕“反网”鱼11万斤,占网产的61%。第二网次捕捞成鱼10万斤,其中捕“反网”鱼5万斤,占网产的一半。实践证明:截捕反网鱼是提高网产的一条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夏季捕鱼因处在高温季节,因此出鱼也叫捕“热水鱼”。在夏季多次出鱼,对于提高池塘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介绍对起捕草鱼、鲫鱼、鲤鱼等中下层鱼的几种可行的轮捕方法。1.拉围网在起捕前鱼停食一天,起捕时,少量投食5~15分钟,将吃食性鱼引诱在食场中。清理好拉网,并沿食场围住,再收紧网具。由于白鲢较少靠近食场,这样可以避免白鲢大量入网、撞伤后引起鱼死亡。当网拉拢靠岸后,应在深水区拣鱼,分拣时,将上纲稍微沉入水中,让白鲢和小规格鱼游出网外,分拣时要迅速、准确,不要用手掐鱼,特别是不要掐鱼鳃。2.定置张…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生产中,通常采用搠网起捕或冬季干塘起捕两种方法捕鱼。一些利用低洼地、盐碱地等改造的大水面浅水池塘(围滩),有许多单口面积在6.7-13.3hm^2(100-200亩)之间,水深多在1.5-1.8m。采取上述两种捕捞方法,存在不少弊端,养殖过程中要进行轮捕也较困难,为解决大水面轮捕困难这一课题,笔者设计了一种集鱼池捕捞法,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光辉 《水库渔业》1984,(3):F002-F002
过去,河北省大水面捕捞,一般采取木船排成一字形、敲击船傍赶鱼入张网的落后方法。近年来引进了“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效果明显提高。下面~组照片是朱庄水库1983年试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一网次捕鱼47,000斤的场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