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棉早衰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早衰的原因地膜棉因发育早生育进程提前,需要大量肥水,管理措施也必须相应提前,及时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造成棉花早衰的主要原因有肥、水、土质、品种、揭膜时间等。1.1水。土壤缺乏水分棉花易早衰。特别是花铃期,正是棉花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如果天旱又不能及时浇水,必然早衰。这是因为地膜覆盖虽能保墒但不能增墒,特别是小雨膜下不能增墒,天旱时在耕作层内,土壤含水量有越向下越减少的趋势,这就大大限制了根系的下扎能力,所以根系浅,不抗旱,易早衰。1.2土质。沙土地保肥水的能力差易早衰,红粘土、盐碱地早衰的比例很小。1.3品种。一般…  相似文献   

2.
棉花地膜覆盖通过我县1982、1983年两年的大面积示范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一般比露地棉增产35%左右。但是,部分棉田易早衰是限制地膜棉花产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地膜覆盖棉花的早衰原因,提出正确的防衰措施是我县大面积推广地膜覆盖新技术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将我县1983年地膜覆盖棉花早衰原因及防止途径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棉花产量和品质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同时也表现出易倒伏、烂铃和早衰的三大弱点。尤其是近几年推广抗虫棉以来,早衰现象有所加重。究其原因,除个别抗虫棉品种特性外,主要是关键配套技术没有应用好。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棉花生产的实践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地膜棉早发早衰的原因与防止张寿华,杨胜华,张瑞华河北盐山县农业局061300棉花地膜覆盖可增产20%以上,但其早期旺长与后期早衰又限制了增产潜力的发挥。历年早期旺长面积占16%,早衰面积占24%,减产18.6%。1旺长和早衰的原因1.1覆盖棉田,由于...  相似文献   

5.
新棉33B地膜棉早衰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两年 ,河北省大面积推广种植了抗虫棉新棉33B,1 998年种植 8万公顷 ,1 999种植面积超过 1 4.6万公顷 ,年年获得好收成 ,平均皮棉产量超过了1 0 50 kg· hm-2 。这些与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密切相关 ,其中主要是普及了种子包衣、精量播种、地膜覆盖等新技术。但从两年的大面积推广看 ,有部分地膜覆盖棉田由于地力较差 ,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出现了早衰现象 ,严重地块 8月下旬开始出现死株 ,一般减产 1 0 %~ 2 0 %。1 早衰的原因1 .1 棉田缺钾。棉田缺钾易引起红叶茎枯病 ,进而发生早衰。由于新棉 33B皮棉产量较高 ,因而需要较多的养分 ,但…  相似文献   

6.
地膜棉的早衰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县地膜棉花种植情况1982年我县开始试种地膜棉,当年覆盖2064亩。1983年扩大到23022亩,1984年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达32324亩,占全县计划棉田的49.76%。三年来的试验示范表明,地膜棉不仅是解决我县沿海棉区土质粘重、早春温度回升  相似文献   

7.
移栽地膜棉是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与地膜棉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它能显著地改善棉田生态环境,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近两年在长江流域棉区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实践中,业已表明,移栽地膜棉是推动高产、优质、高效棉花生产发展的有效技术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移栽地膜棉能较好地促进棉花早发,使得棉花的开花结铃期前伸,有效开花结铃时间增加。然而,由于移栽地膜棉前期生长快,消耗的养分相对露地棉要多,若管理技术跟不上,易出现早衰,前期的早发优势往往被后期早衰所影响。为了避免或延缓早衰现象,充分挖掘移栽地膜棉…  相似文献   

8.
地膜植棉是近几年来广泛推广的一项植棉新技术。它能增温保温,有利于棉花争早苗、保全苗、早发多结桃;它的投资少,效益大,既能抗灾又省工。地膜棉尽管有这么多优点,但是在生产上还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易早衰。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地膜棉的大面积推广,严重影响了地膜棉优势的发挥。为此,我们1986年进行了地膜棉防早衰的试验示范。现就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2年兴化市棉花大面积早衰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化市植棉历史悠久 ,植棉水平较高 ,近年来全市棉花单产水平一直稳定在每公顷 1 2 0 0 kg以上。但是由于棉花早衰发生面积及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成为棉花产量、品质和综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子。防止棉花早衰已是本市棉花栽培及棉田管理的重点研究内容。1棉花早衰的特点2 0 0 2年棉花早衰发生面积占棉田面积近30 %。一般在 9月中旬即开始表现 ,部分田块甚至在 8月下旬到 9月上旬就表现早衰症状 ,9月中旬叶片大量脱落 ,全棉田棉株只剩光秆和棉铃。棉花早衰有黄化型、红叶型和青枯型等三种类型 ,其中黄化型占早衰面积的 2 3.5 % ,…  相似文献   

10.
棉花年总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新疆建设兵团今年投资 90 0 0多万元 ,引进采棉机 62台 ,在 2万~ 3.33万公顷棉田上实施了机采棉。2001年新疆奎屯农七师125团大面积实现机采棉@豫琨$新疆奎屯农七师125团  相似文献   

11.
2001年中棉所41大面积示范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示范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1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高抗棉铃虫等特性,大面积示范平均每公顷产子棉2868kg,品比试验比美棉33B增产14.6%.  相似文献   

12.
棉花育苗移栽是一项早熟、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措施,在邓州市移栽棉面积占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近几年来,移栽棉早衰已成为困扰棉花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实现棉花早发不早衰,通过几年的实践和试验观察,笔者对早衰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棉花立枯病和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发生的两种真菌性病害 ,常引起棉花干叶、烂根、死苗 ,对棉花前期发育有较大影响。 2 0 0 3年临清市 40 0 0 hm2 棉田中 60 %的地块 ,苗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病害严重地块死苗率接近 30 % ,露地直播田比地膜覆盖田发病程度偏重 ,据田间调查 ,发病原因主要有 :1发病原因1 .1气象因素。 5月上中旬气温较常年均值分别低 2 .3℃、2 .8℃ ,4月底 5月初又连下了两场小雨 ,增加了土壤湿度 ,低温高湿 ,光照条件差 ,棉花在这种条件下 ,根系生长发育缓慢 ,光合作用弱 ,干物质积累少 ,致使棉苗瘦弱 ,抗病能力差 ,病菌趁机…  相似文献   

14.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2008年植棉面积2.8万公顷.由于前期风调雨顺,实现了棉花"伏桃缠腰"的丰产长相,8月15日棉花生育调查,全市单株两伏桃25.5个,预计单株秋桃12.1个,单株成桃37.6个,公顷产皮棉1364 kg.8月14日后气候异常,大风暴雨,气温剧变,棉花大面积早衰,近25%脱叶死亡,全市实际产量只有1140 kg,减产16%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主产棉县(市)之一。2008年植棉面积2.8万公顷。由于前期风调雨顺,实现了棉花“伏桃缠腰”的丰产长相,8月15日棉花生育调查,全市单株两伏桃25.5个,预计单株秋桃12.1个,单株成桃37.6个,公顷产皮棉1364kg。8月14日后气候异常,大风暴雨,气温剧变,棉花大面积早衰,近25%脱叶死亡,全市实际产量只有1140kg,减产169/6左右。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天门市棉花生产虽然苗期受自然气候的影响,移栽推迟,管理受阻,棉苗滞发,但进入蕾期后,自然气候十分有利于棉花生长,加上市场棉价上扬,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植棉积极性,棉田管理精细,实现了棉花“伏桃满腰”的丰产长相。8月15日全市棉花生育调查,单株两伏桃26.2个,创历史最高记录,预计秋桃10.95个,单株成桃34.97个,公顷产皮棉1350kg。8月中下旬,气候异常,气温剧变,阴雨寡照,全市棉花大面积早衰,近20%的田块枯萎死亡,实际产量1186.5kg,减产15%左右。1早衰的特点一是来势猛。8月14-15日雨后天晴始见症状,部分棉株叶片萎蔫青枯;8月20-23日暴…  相似文献   

17.
李新强 《中国棉花》2010,37(5):35-36
一直以来,棉株早衰是困扰广大棉农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制约我国很多地方棉花生产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棉株早衰表现为:棉株进入盛铃后期,叶片变黄,继而逐步变为褐色,直至枯萎而自动脱落;出现很明显的尖顶,90%呈红茎;顶部不再延伸新的果枝,蕾小、花弱、桃少;根部根系衰竭,根浅根少,吸肥吸水能力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地膜棉高产高效原因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我国地膜棉的经验和栽培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了地膜棉高产高效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在棉花生产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大多数地区推广应用。其在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方面,深受广大棉农欢迎。但由于烂种和地膜“烧苗”等诸多因素,常常造成缺苗断垄。而且由于地膜棉生长发育快,后补小苗与先播大苗相差大。造成小苗歇凉避阴,秋后多不能正常开絮,影响棉...  相似文献   

20.
地膜棉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优势,有利于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是夺得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单产较露地直播棉增产25~30%,增值三成左右。我县从1981年的0.8亩地膜棉发展到1983年为88400亩,1984年又扩大到19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