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瑶  田沁  朱振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188-18191
以兰州市1996~2005年统计年鉴资料为基础,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土地利用程度变化2方面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确定影响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6~2005年兰州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幅最大,减少的主要是未利用地和农用地;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社会系统因素对兰州市的土地利用的影响的总趋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城镇化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6-2006年包头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和土地利用动态度等模型,对包头市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牧草地和耕地是包头市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二者总和超过全市总土地面积的90%.10年期间,包头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林地、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未利用土地呈逐年上升趋势.用地主要以耕地向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工矿用地转移以及水利设施用地向林地、园地、牧草地转移为主.经济发展、城镇化、人口增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包头市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黄宝华 《农学学报》2021,11(4):62-67
利用山东省1970s、1980s、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研究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s—2015年山东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除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外,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耕地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信息熵上升、优势度下降、均衡度上升,说明各土地利用类型规模差异减少、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支配程度下降;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12,属于土地利用极缓慢型。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中,耕地、林地、草地利用极缓慢,建设用地中的建设用地动态度为7.07,在建设用地动态度中变化最大;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转向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域转向未利用土地。耕地、草地与地区生产总值(X1)、第一产业(X2)、第二产业(X3)、第三产业(X4)有着显著负相关关系;建设用地与X1、X2、X3、X4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未利用土地与X1、X2、X3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也是人们对土地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江苏省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分析了无锡市2005~2014年10年间土地利用数量及结构变化,并运用SPSS中的主成分分析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1)研究期间内无锡市土地利用结构有所变化,交通运输用地、居民点及工矿、林地面积增加,牧草地、未利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耕地、其他农用地和园地面积减少。(2)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由于人口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增加对居住地、交通运输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需求。无锡市在协调城市发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相似文献   

5.
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六大类,研究广西柳州市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选取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个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柳州市区201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特征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等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主要驱动力是人口和经济的增长、粮食产量、政策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为柳州市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分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基于土地利用数量结构特征和区域实际建立定量测度指标体系,以海口市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相应时点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数据,对海口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集约程度和综合效益、组合类型、多样化程度、集中化程度及区位指数等6个指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指标测度分析结果与区域实际一致,不同测度指标结果相互验证,说明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建立的测度指标体系是合理的。研究发现,根据海口市各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及各区土地利用组合类型结果,海口市域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相似情况划分建设用地集中及集约利用区、土地类型多样及适度发展区、土地类型集中区等3个综合区。  相似文献   

7.
武晶  徐华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070-5073
基于阿克苏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测算模型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定量分析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1996~2008年,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持续上升的变化趋势,至2008年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为0.977 4,比1996年增加了0.123 7。交通用地、耕地、居民点工矿用地、园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所占比例的高低是影响阿克苏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值的主要因素。②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表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经济发展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了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迅速变化。其中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相关系数最大,为0.988,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和GIS的大运河沿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京杭大运河沧州到天津地区1987、1993、2000年的Landsat TM/ETM影像数据,利用RS和GIS信息获取技术、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并初步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耕地和园地林地为主,1987~2000年耕地和园地林地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耕地与园地林地的相互转化及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是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西安市在2002~200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林地和耕地面积占西安市总面积的73.2%以上,是西安市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小是建设用地和林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各土地利用变化指数说明了西安市土地利用活跃程度较大,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正处在发展时期。相对变化率反映了各区县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差异显著;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雁塔区和未央区等5区的土地利用类型越来越单一化,土地利用变化也将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0.
选取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法、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法、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计算法,探讨两型社会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和该地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体现为耕地、水域的减少和林地、建设用地的增加;除建设用地外土地利用总体变化速度较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总体下降。价值系数的差异造成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互抵消,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仍减少,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不协调,今后应适当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夏兰娣  曾乙洪  黎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332-7334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构建了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对海口市2011年城市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值为96.18,生态效益分值为90.89,社会效益分值为104.21,综合得分为95.39,总体水平处于海南省前列。  相似文献   

12.
海口市农用地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时空上对海口市农用地各用地类型的演变进行分析,为海口市农用地景观格局分析和农用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采用海口市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 4.4和ArcGIS软件对3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分类,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率得到海口市农用地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并在Arc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得海口市农用地转移矩阵和空间转化特征。【结果】1991~2010年海口市耕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和牧草地的土地面积变化率分别为:-0.551%、0.480%、-0.701%、0.195%、-0.005%。从时间上看,1991~2010年海口市农用地面积减少较快,其中林地减少速度最快,其次是耕地,减少最慢的为牧草地,园地和坑塘水面面积均不同程度增加;从空间上看,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的外围地区,耕地和园地互相转化的区域分布均匀,其中中西部林地主要转化为园地,在东海岸和东寨港附近部分耕地和红树林转化为坑塘水面。【建议】应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加强林地保护、扩大植树造林面积,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用地信息化管理,以降低人地矛盾,促进海口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琼海市是海南省东部重要城市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利用的增长需求与限制土地利用有效供给的生态、经济、社会诸要素间矛盾关系日益突出。因此,开展琼海市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对琼海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科学用地提供依据,为促进琼海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评价结果表明:琼海市存在村庄土地利用粗放、土地经济利用强度偏低、存量建设用地利用率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生态合理性3个方面出发,构建了包括21个指标的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长沙市统计年鉴2010~2014》数据,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极值法、熵权法,对长沙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2年,长沙市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得分不高,且伴有下降趋势,总体上处于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2013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最高,并摆脱可持续利用的起步阶段,进入到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阶段;2009~2013年,其可持续利用水平并不稳定。长沙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上仍处于可持续利用起步阶段,可持续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西宁市地区为例,以耕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特尔斐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2008年耕地数量变化相关的社会、经济、农业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并将定量分析结果与专家对西宁市以往的研究结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社会发展、经济投资、农业科技进步及人口因素对耕地利用变化产生很大影响,并据此提出西宁市合理利用保护耕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选取14项指标定量测度德州市2000—2014年耕地利用效益,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协调系数衡量各效益之间的协调性,最后与发达粮食主产区青岛市的耕地利用效益做对比。结果发现:2000年以来德州市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分别从2000年的0.040和0.052提高到2014年的0.262和0.435,生态效益波动下降,从2000年的0.190降低到2014年的0.070;耕地利用各效益间的协调度较低,15年中只有4年在基本协调以上水平,且波动变化大;青岛市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上升;德州市与青岛市的差距在于生态效益。德州市在今后的耕地利用中需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MCR模型和Kriging的海口市景观格局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克里格差值法,对海口市景观格局进行了优化研究,以为海口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海口市有生态源地46块,北部数量少而规模大、南部数量多而规模小,主要受社会经济活动和地形地貌的影响。2)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构建了综合生态阻力面,相比传统方法构建的阻力面,理论上更接近实际状态。隐性生态阻力面与显性生态阻力面的差异能反映生态脆弱局部,这些局部是容易被忽视而又需要重点建设的区域。3)海口市有生态廊道92条,其中建设用地生态廊道21条,耕地生态廊道13条,林地生态廊道58条;有生态节点64个,其中建设用地生态节点1个,耕地生态节点11个,林地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的功能因类型差异而不同,在生态建设中需采取科学合理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意义。土地利用分类是基本农田保护等实践应用工作的基础,充分认识和了解城郊结合带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变化对提高土地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黄陂区的GIS数据为基础,对比并剖析了2000、2005、2010、2015和2018年共五期的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并从当地人口、城镇化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对黄陂区的土地利用覆被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8年间黄陂区的土地覆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耕地面积逐年降低,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大;2)其中草地面积在2015-2018年间由下降态势转为上升趋势,水域面积在2010年由上升态势转为逐年下降态势;3)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变化最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土地利用覆被分类带来了诸多变化,政府对于建设用地的投入和支持明显加大,因此建设用地的相关标准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
为给保定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借助信息熵理论,对保定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了其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受地理位置和社会条件的影响与制约,保定市各县(市)土地利用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和城镇化率对土地利用信息熵的关联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分区的思想,采用系统聚类方法,以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地丘陵地区的丽水市为研究靶区,选择土地利用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的相关指标,对丽水市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结果表明,丽水市划分为东部河谷盆地与低山土地利用区、中部河谷盆地与中山土地利用区、西部水系源头和中山土地利用区三大土地利用区;主体功能分区与功域分区相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