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D型肉毒梭菌毒素杀灭高原鼠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根据毒素抗原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F、G 7个型。D型肉毒梭菌在我国比较少见,对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告。 为测试D型肉毒梭菌毒素对高原鼠兔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藏北高寒草甸地区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有效防治方法,在西藏安多县措玛乡草地设立了鹰架、招鹰灵与鹰架组合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与鹰架组合的3个试验处理,同时进行藏北地区D型肉毒梭菌毒素最佳浓度的筛选及D型肉毒梭菌毒素和招鹰灵灭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10%与0.15%的D型肉毒梭...  相似文献   

3.
肉毒毒素是由厌氧的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能引起动物发生肉毒中毒。根据毒素抗原性的不同,可将肉毒梭菌及其毒素分为A、B、C、D、E、F和G型7个型。其中A、B、E及F型为人的中毒型别,C和D型为动物的中毒型别。C型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饮食被C型肉毒梭菌特别是C型肉毒毒素污染的水或草料的动物有可能发生C型肉毒中毒。  相似文献   

4.
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用血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在国内首次从动物体内分出的D型肉毒梭菌,研制了D型肉毒梭菌菌苗及诊断血清。结果表明:采用透析培养技术制备的D型肉毒梭菌磷酸铝苗,免疫性良好,对家兔和豚鼠的免疫保护力均为100%;制备的诊断血清每毫升可中和10000 MLD毒素,可用于肉毒梭菌菌型鉴定。  相似文献   

5.
200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首次应用生物药剂D型肉毒梭菌毒素,通过3组不同浓度毒饵的对比试验进行长爪沙鼠的大面积灭治,筛选出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经济配比,得出O.15%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毒饵最适宜于当地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测定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梭菌毒素的敏感性。应用序贯法测定了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最小致死量(LD01)。测定结果为D型肉毒毒素生物灭鼠剂对喜马拉雅旱獭的LD01为375万MLD,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对D型肉毒毒素等敏感性相对高原鼠兔和中华鼢鼠低。  相似文献   

7.
先用D型肉毒梭菌菌苗对海猪、家兔进行基础免疫,再用不同致死量的D型肉毒梭菌毒素加强免疫3次.采用血清中和试验,测得海猪对毒素的耐受性为40万MLD/ml(小白鼠静注),家兔对毒素的耐受性为100万MLD/ml(小白鼠静注);两种动物每ml抗血清均能中和1万MLD/ml(小白鼠静注)毒素.  相似文献   

8.
旨在评价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在青海省共和县开展不同投饵量(1.0、2.0、3.0 g/洞)的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研究;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高原鼠兔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适口性;探讨常温条件下不同保存期(10、20、30 d)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投饵量为3.0 g/洞时校正防治效果最佳,为93.22%,其防治效果优于标准药剂;高原鼠兔对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摄食系数为1.51,优于对小麦基饵的适口性;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的药效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不断降低。综上提示,C型肉毒梭菌毒素饵料剂对高原鼠兔的防治效果良好,且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在该地区的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 发病原因 本病是由于貉采食被肉毒梭菌毒素污染过的饲料、饮水后而引发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肉毒梭菌毒素可分为A、B、C_α、C_β、D、E、F、G8种类型,引起貉中毒的毒素是C型毒素。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结合点,引起机体由下而上的麻痹,肉毒梭菌毒素有很强的毒力,能使多种动物致病,人也可以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0.
<正> 肉毒中毒(Botuisnus)即肉毒梭菌病。该病由肉毒梭菌的外毒素所引起,一旦暴发,动物大量倒毙,损失极为严重。根据肉毒梭菌所产生毒素的不同,可分为A、B、C、D、E、F六个型。在我国,牛、羊的肉毒梭菌中毒症由C型引起。水貂对C型毒素极为敏感,食入含有C型毒素的饲料,一般经10—96小时发病,可造成大批死亡。例如:1971年黑龙江省某养貂场发生肉毒中毒,在2—3天内死亡水貂4000余只;1980年内蒙某养貂场发生肉毒中毒,3天内死亡水貂近2000只。国外曾有过因肉毒中毒使全场水貂死亡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貉肉毒梭菌病是由貉采食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饮料或饮水而引发的一种中毒性疾病。肉毒梭菌可分为A、B、Ca、Cb、D、E、F、G八种类型,引起貉中毒的毒素是C型毒素。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和肌肉结合点,引起机体由下而上的麻痹,肉毒梭菌有很强的毒力,能使多种动物致死,人也可以感染发病。2012年10月27日,我处门诊接诊个体养貉  相似文献   

12.
羊肉毒梭菌中毒(又称腐毒中毒)是由于采食了含有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而引起的急性致死性中毒性疾病。该病的特征为运动神经麻痹和延脑麻痹。1病原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土壤中的常在菌。肉毒梭菌为梭菌属的一种粗大杆菌,革兰氏阳性菌,有鞭毛,产生芽孢,其芽孢可长期存活,所以动物肠内容物、腐败尸体、污染的食品、各种植物及其产品上都会有该菌。该菌在厌氧环境中可以增殖并产生毒力极强的外毒素;食入含有毒素的食品、饲料,也可引发中毒。该毒素为一种蛋白质,通常以毒素分子和一种红细胞凝集素载体所构成的复合物形式存在。此毒素是目前所知化学毒物和生物毒素中最强的一种。依其毒素性质和抗原性不同,可将其分为A、B、C、D、E、F、G共7个型,引起羊中毒的主要是C、D两型。  相似文献   

13.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细菌性毒素型食肉中毒之一。肉毒梭菌是一种腐败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肉毒梭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形成外毒素(肉毒毒素),它的毒力是现今已知的化学毒物以及细菌毒素中毒性量强烈的一种。口服0.0001mg就可毙命,其毒力比氰化物还要大一万倍。  相似文献   

14.
<正>本病是由于食人了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本病特征是全身性麻痹,头下垂,软弱无力,故又称软颈病。1病原病原为肉毒梭菌,但细菌本身不致病,而是其产生的肉毒梭菌毒素,有极强的毒力,对人、畜、禽均有高度致死性。该毒素有较强的耐热性,100℃60min才被破坏。肉毒梭菌毒素分7个型,引起家禽中毒的主要是A型和C型,以C型毒力  相似文献   

15.
用A、C、D型肉毒梭菌毒素农药进行草原害鼠灭治试验,灭效分别为73.6%、93.5%和90.4%。四川省累计推广C型肉毒毒素灭鼠242万hm2次,平均效果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A型肉毒毒素(BoNTa)编码基因。方法:提取肉毒梭菌国际标准株(62A)基因组DNA,根据肉毒梭菌BoNTa基因(GenBank登录号M30196)序列设计引物,采用LA-PCR方法,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通过酶切鉴定、测序分析克隆到的A型肉毒毒素基因序列。结果:该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BoNT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M30196)一致性为100%,预测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100%。结论:成功克隆肉毒梭菌的A型肉毒毒素基因序列,为肉毒梭菌的快速检测,以及进一步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A型肉毒毒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家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在水禽中常有发生,尤其是大群养鸭有时会引起大批发病和死亡。本病是由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的毒素引起的。根据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性质及其生化特性和血清学反应,可以分为5个型,其中引起家禽中毒的主要是A 型和C型。A 型毒素见于鱼、肉类、蔬菜、果制品和各种罐头食品,是已知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物质;C 型毒素见于蝇蛆、腐烂水草、变质  相似文献   

18.
肉毒梭菌中毒是肉毒梭菌外毒素引起的水貂急性中毒病。以肌肉松弛和四肢麻痹为特征。1 病原 肉毒梭菌中毒是由肉毒梭菌外毒素引起的 ,肉毒梭菌是一种厌氧性的大杆菌 ,在繁殖过程中能产生A、B、C、D、E和 6种外毒素 ,其毒力一致 ,但抗原性不同。多数研究者证明 ,水貂多由C型毒素引起中毒。2 流行特点 本病没有季节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水貂肉毒梭菌中毒的传染源主要是被该菌污染的饲料。当肉、鱼饲料被肉毒梭菌污染后 ,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外毒素 ,水貂吃了这种饲料 ,就会发生中毒。含有毒素的饲料外观无异常变化 ,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9.
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是由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食物中毒.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其芽孢在江河湖海的淤泥沉积物、尘土和动物的粪便中都有存在.水和土壤中存在的芽孢,是造成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野生水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柴恭喜(天津市动物园兽医院300381)野生水禽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国内报道罕见。我园水禽湖野生水禽多年爆发此病。经诊断,为C型肉毒梭菌毒素所致。一、流行情况1985年7月,2只海鸥首先发病死亡,然后多种水禽相继发病。1986年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