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对四川省江安县2007-2014年每年5-9月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安县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9.0%,且呈逐渐增多趋势,5-9月降水量变化可反映出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以7月平均降水量最多,其次是6月,各月降水量年际间变化波动较大;5-9月共出现中雨以上降水次数占年中雨以上降水总次数的79.0%,且中雨以上降水年际变化较大,表现出减少到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拉萨市1980—2019年均一化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市降水量、降水强度、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以及降水量贡献率等方面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揭示了拉萨市降水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980—2019年拉萨市年降水量以28.81mm/10 a的速率增加,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的增加造成的。空间上降水量均呈现增加趋势;降水强度呈增大趋势,降水量在时间上表现出更为集中,降水强度在空间上均呈增加趋势;小雨降水日数和降水量贡献率呈减少趋势,而中雨和大雨降水日数则呈增加趋势;分析不同等级降水对拉萨市空间分布的贡献率,小雨对拉萨市北部降水量的贡献最主要,而中雨和大雨对拉萨市东部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612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分析我国十大流域不同等级降水量的年度、季节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不同等级降水存在明显的季节和地区差异。全国十大流域中,西北诸河流域具有明显的变湿趋势,即年降水量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不同等级降水,即小雨、中雨和极端降水的降水量也体现出一致上升的趋势。辽河流域、海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呈变干趋势,即年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其中辽河流域主要是由小雨和夏季中雨的降水量下降引起;海河流域由小雨、暴雨(或极端降水)的降水量下降引起;黄河流域主要由小雨、中雨的降水量下降引起。就不同级别降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而言,小雨和极端降水的降水量变化趋势较为突出,小雨的降水量在全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即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均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的降水量在我国西部与东南大部分地区,即西北诸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东部、东南诸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和珠江流域东部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及趋势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文华  郭铌  张立文  张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49-11253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5年日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突变特征及各地的气候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雨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前后,微量降水日数、0.1~4.9mm/d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6年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在1989年也出现转折,增加趋势明显。在全球气候显著变暖背景下,中雨以上降水日数与1976~1986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强度越强的降水日数增加幅度越大,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强降水日数的增多引起的;年降水量、微量雨日数及小雨日数的线性负趋势区主要集中在山东高纬度地区,微量雨日数及小雨日数的负趋势区范围广,而中雨以上雨日数变化趋势大部分地区为正趋势,且趋势中心不固定。除鲁西南、鲁东南的气候变得更加湿润、暴雨洪涝灾害减少外,全省大部分地区干旱化趋势及洪涝灾害都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山东省济宁市2012年的气候变化,引用济宁市2012年各季度的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与1981-2010年各个季度30年平均温度、降水量与日照时数进行距平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2012年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少,光照充足;春季气温偏高,雨量特少,光照稍偏少;夏季高温雨多光照缺;秋季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总体而言2012年高温雨少光照总体正常,未出现严重的气象灾害,气象条件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乌鲁木齐5个测站1961—2012年逐月和2013年1—3月降水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相态各等级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变化趋势和变异场特征。结果表明:小雨、中雨接近暖季年降水总量分布,其它量级则相反,而冷季除小雪,其它级别与冷季降水分布相同或接近;各等级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暖季大雨达显著水平,而冷季除大暴雪外其它级别均显著增长;量级越高降水变异系数越大,冷季比暖季降水分布更加不均匀;暖冷季分别在1985年和1989年前后发生了显著突变,主要是由暴雨和暴雪的增加而导致的;除大暴雪外,其它量级降水的增加导致了降水偏丰年,而降水偏少年的各等级降水均减少。  相似文献   

7.
襄阳地区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襄阳地区7个观测站1960—2012年共53年的降水资料分析降水多年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1襄阳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881.6 mm,最大值为1 247.5 mm,最小值为553.9 mm。降水随时间具有阶段性的增加、减少变化,但持续变化不超过4年。总体呈下降趋势。2各月平均降水量图呈两边少中间多分布,最大降水出现在7月,最小降水出现在12月;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春、秋2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冬、夏2季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3汛期降水波动较大,出现3个较明显峰值、2个较明显谷值。年际间降水总体呈上升趋势。4年平均暴雨日数2 d左右,每年的暴雨日数较少,最大每年8场暴雨,80%以上的年份都有暴雨天气出现。年平均大暴雨日数不足1d,最大的大暴雨日数每年只有3场,且大暴雨出现的年份大部分都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近年酸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2012年济南市酸雨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济南市酸雨的年、季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了酸性降水与气象条件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统计资料证明:近5年济南市的酸雨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强度上都呈现减弱趋势。降水pH值秋季最低,夏季最高;酸雨频率秋季最高,冬季最低。分析得出,影响济南市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PM10和SO2;在偏东风影响下,酸雨污染严重;酸雨的发生也会受逆温影响,降水前1 d及当天均出现逆温时,酸雨出现频率最高;随着降水量的增加,pH值逐渐降低,中雨时酸雨频率最高;另外,雾和轻雾也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16年朝阳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朝阳地区春播期透雨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近36年朝阳地区春播期透雨出现日期较常年延后的年份有22年,平均延后时间为20 d;较常年提前的年份有14年,平均提前15 d。朝阳地区中雨以上量级降水多出现在5月(就4—5月而言),朝阳地区5月出现透雨的概率相对较高。当春播期降水总量多于历年平均时(多雨年),透雨出现日期往往提前;而春播期降水总量少于历年平均时(少雨年),透雨日期往往延后。以春播期年景的总体预测为基础,可以对透雨日期提前或延后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本文还对2017年朝阳市气象台透雨预报的得失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提供更精准的延伸期预报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为了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基于Arc GIS操作平台,采用反距离加权(IDW)插值法,对贵州省9个州、市及其下辖的各县近30年的气温与降水数据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0年间贵州省平均气温为15.63℃,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升温幅度基本为0.23℃/10年;四季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研究期间,贵州省降水呈现先减后增、波动上升的趋势,增幅为61.5 mm/10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98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1989年;21世纪以来降水减少范围大、幅度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夏季降水量达到全年降水量的48.23%;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0%。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门头沟区不同地形气候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门头沟区及斋堂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16年气象观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统计分析了日照时数、气温、降水量和极值的时间变化特征,利用其线性变化趋势进行判断。结果表明,1981—2016年门头沟区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冬季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但最近的6年变暖程度趋缓,春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一年之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6月,占总月份的74%,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1月,占总月份的73%;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降水总量的63.2%,同时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显著,结合日最大降水量呈上升趋势这一特点,说明门头沟区极端天气事件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80—2019年降水量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潮州市汛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州市2006—2008年出现汛期降水量峰值,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左右出现低谷;前后汛期降水量波动明显,从近40a来看,前后汛期表现不一,前汛期增加趋势明显,后汛期则表现为不明显的下降趋势;突变检验表明,汛期降水量在2012年出现了突变点,说明在2012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7—2012年环县逐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等资料及1999—2012年紫花苜蓿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环县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环县年、季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4.013 mm/10年,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他3季降水量逐年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幅最大,年降水减少是由秋季、夏季降水减少引起的;1999—2012年环县紫花苜蓿产量呈逐年增加趋势,紫花苜蓿年平均产量为1 860.5 kg/hm2,每年以100.9 kg/hm2的速率增加,产量线性趋势相关系数为0.604,紫花苜蓿产量增加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14个气象站点1962~2010年降水观测资料结合NCEP-CFS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分季节、分类型研究了该地区降水与干旱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所研究区域在2001年之前,除了秋季以外,其他季节整体干旱形势呈现出下降趋势,2001年以后只有夏季干旱形势有所加重,但其他季节干旱形势总体下降;对于不同类型降水,1962~2010年整个区域的降水主要以小雨为主,但随着年代的推移小雨对总降水的贡献逐渐下降,中雨的贡献量则有所上升,大雨贡献量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也有增加的趋势;这一地区多年降水量以2001年为界有先减后增的趋势,在2001年以后对这一地区干旱形势影响较大的雨型有从小雨向中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辽宁省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在降水变化中的作用,利用辽宁省1961~2014年22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资料,对54年的降水日数进行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分析不同等级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降水日数、小雨日数和中雨日数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大值区均位于辽宁东部,降水日数从东向西依次递减,渤海沿岸地区为日数小值区域。降水日数、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降水日数减少速率最大,为2.42天/10年;暴雨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05天/10年,呈略微增加趋势,但5个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α=0.05)。夏季降水日数年际变化空间分布上有12个站点的气候倾向率通过显著性检验。随降水量级增加,降水日数与夏季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也逐渐增大,暴雨日数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即辽宁夏季降水量主要由暴雨所致。  相似文献   

16.
运用小波分析法分析1953—2013年福州市年降水变化特征和季节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福州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366.69 mm,最小值(775.3 mm)发生在1967年,最大值(2 074 mm)发生在1990年。(2)降水量变化过程大致为:升—降—升—降—升—降—升,并包含多个不同尺度的时间周期。(3)除了春季外,各季节降水量在61 a间都呈现增长趋势。(4)近61年中降水量较多的年份如1990和1997年都对应厄尔尼诺年份;降水较少的年份如1954、1967、1995年都对应拉尼娜年份。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事件与Mann-Kendall突变检验的结果较一致。福州市降水量年际变化与ENSO事件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7.
利用修文县气象站1963—2011年连续49 a的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从年尺度、季尺度和月尺度分别对修文县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修文县的年度干旱存现长短周期交替出现的规律,且在长、短周期变换的年份出现严重干旱的概率较大;春、夏、秋和冬季出现干旱的概率分别是24.49%、20.41%、20.41%和18.37%,春旱出现概率最高。全年每个月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其中11月发生干旱的概率最大,为11.92%;年降水量越小的年份,季尺度和月尺度严重干旱概率越大。  相似文献   

18.
沈阳东陵区降水变化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1951~2008年沈阳东陵区降水趋势变化,为地方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在Excel程序支持下,应用降水变率、线性回归和标准偏差系数等方法分析降水趋势变化。[结果]58年年降水量减少155mm;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减少160mm;夏季、秋季分别减少95、50mm;1980年之后降水量偏少概率增大。降水日趋势变化与降水量具有一致性,降水日数减少15d,有效降水日数减少5d。[结论]降水量、降水日数趋势减少增加了干旱的概率,给现有农作物结构提出了新的课题,适应气候变化调整农业布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61—2022年娄底市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降水量实测数据,对湖南省湘中地区的降水量分级别、分季节、分年代进行了线性回归及M-K突变分析,对其空间分布、时间变化气候趋势特征及显著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979—2022年娄底市夏季与秋季降水量呈西部高于东部的趋势,春季、冬季降水量差异较小。1961—2022年春季中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大雨、小雨、暴雨;夏季暴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大雨、中雨、小雨;秋季中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小雨、大雨、暴雨;冬季小雨降水量占比最大,其次为中雨、大雨、暴雨。从变化趋势显著性来看,1979—2022年娄底市夏季暴雨增加趋势显著,新化站在夏季暴雨增加趋势显著、大雨减少趋势显著,涟源站秋季中雨增加趋势显著、大雨减少趋势显著,双峰站春季中雨增加趋势显著、秋季小雨减小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利用梧州站1971—2013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以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作为指标,研究了梧州市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梧州市冬季降水以夜雨为主,到了夏季则转变为以白天降水为主;梧州市强降水日变化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单峰结构;降水量峰值的出现来自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