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武陵山区马铃薯产业现状,讨论了发展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的必要性,针对当地马铃薯贮藏方式原始、贮藏技术落后、贮藏能力弱、贮藏装备匮乏、贮藏损耗严重等不利因素,提出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需求及建议。以促进该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武陵山区马铃薯产业现状,讨论了发展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的必要性,针对当地马铃薯贮藏方式原始、贮藏技术落后、贮藏能力弱、贮藏装备匮乏、贮藏损耗严重等不利因素,提出武陵山区马铃薯贮藏需求及建议,以促进该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为准则层,构建了主导产业选择的层次模型,对湖南武陵山区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武陵山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准则优先顺序应为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产业基础资源优势,重点可选择发展柑橘、生猪、蔬菜、优质水稻、茶叶、羊、鸡、油菜、牛、油茶、名优鱼、木材、娃娃鱼、竹材、饲料玉米、中药材、烟叶、油桐、红薯、马铃薯等20个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武陵山区的第一大旱粮作物,针对每年夏秋季节性干旱对武陵山区的春玉米造成严重减产的情况。本人与刘宇知在2021年3月至10月在张家界市永定区茅岩河镇安坪村,展开夏秋季节性干旱对不同熟期玉米的灌浆至成熟期天数、秃顶率、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夏秋季节性干旱对武陵山区春玉米上要农艺影响是:迟熟>中熟>早熟。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双季玉米生长特征及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双季玉米(春玉米+秋玉米)种植模式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径。为研究武陵山区种植双季玉米的可行性,在武陵山区开展不同品种秋玉米地理分期播种试验,结合平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秋玉米生育期、产量等生长特征及其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1)武陵山区发展双季玉米是可行的,湘玉2号、晋鲜糯6号等是适宜的秋玉米品种,但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延长。(2)影响武陵山区秋玉米种植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生育前期的晴热高温天气、生育后期的秋季阴雨天气;中海拔山区秋玉米种植应避开生育前期高温干旱;前期灌溉是高产稳产的基础;秋玉米还受暴雨、大风等天气影响。(3)武陵山区秋玉米适宜播种中熟品种,应在8月1日之前播种,而早熟品种也应在立秋之前播种才能保证正常灌浆成熟;适当提前播种有利于高产,最佳播期为7月中旬前后。  相似文献   

6.
武陵山区生态环境较为复杂,玉米病虫害及外界非生物环境对玉米生产的影响重大。基于此,介绍武陵山区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从当地生产具体状况出发,提出具体的玉米育种对策,以期对今后玉米生产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武陵山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特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情况,分析和总结了武陵山区玉米低产的原因以及存在的技术问题。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适用于武陵山区玉米增产关键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移栽技术、规范间套作种植技术、种植密度合理调控技术、高效施肥技术。同时提出了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包括地膜覆盖技术、垄播沟覆秸秆还田耕作技术、膜侧集雨节水技术,旨在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玉米生产科技进步,为武陵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春玉米在武陵山区低海拔地区不同海拔地点,进行分期播种,对不同播种期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武陵山区海拔300~600 m的低海拔山区春玉米露地栽培最佳播种期为3月中旬,过早或过迟播种均不利于春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西南山区是马铃薯晚疫病常发区,武陵山区是晚疫病重灾区。由于受马铃薯晚疫病危害,马铃薯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受灾严重的年份,马铃薯产量减产达50%以上,农民是种而无收,影响了农民种马  相似文献   

10.
武陵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武陵山区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该地区玉米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11.
2018年在石羔街道干比村"三一"工程基地创办了冬种马铃薯新品种展示试验。展示新品种10个,筛选出了适宜在武陵山区"超级杂交中稻+马铃薯"模式下生产的两个优良品种——兴佳2号和鄂马铃薯11号。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来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实践充分证明,实行马铃薯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既适当提高了密度,又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了马铃薯玉米的单株生产能力,增加了作物的茎杆粗度、单株叶面积和根系,增强了马铃薯玉米抗旱抗倒伏的能力,改变了习惯“单套单”种植的历史,提高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及其综合增产技术的覆盖率和技术规范化水平,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随着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渐减少,提高单产已成为山区粮食生产的主攻目标,要提高马铃薯玉米单产,除选育优良品种外,在当前或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应大力推广和普及马铃薯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是贵州山区旱地的主要耕作制度,通过对套作模式的分析比较及综合效益评价,总结提出了黔西北山区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全区推广应用.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双行聚垄套作,既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又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生产上要重点抓好良种选择、精细整地、双行聚垄套作、科学施肥、强化中耕管理和适时收获等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干旱山区应用地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能够提早成熟,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为了解干旱山区利用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的生育状况和产量表现,在若笠乡曹岘村开展了玉米秸秆、黑色地膜、露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种植马铃薯由于地温较低有利于薯块膨大且保墒效果好,为此在靖远县干旱山区玉米秸秆可以替代地膜在马铃薯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在贵州山区旱地较为普遍,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单套单技术,既能适当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节约数目不多的耕地;又能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和肥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效益。在提高农民收益的同时,也使得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技术被农民较好的掌握,为贵州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实用技术》2013,(6):35-36
1、背景技术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在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一般适于在丘陵、山区发展种植。过去多采用单行或窄距套种模式,由于窄行使玉米不能早播,不便于管理和收获,以及光照彼此影响等,所以逐步向宽幅多行间套方式发展,即宽幅套种模式。如今,马铃薯与玉米套作己成为西南山区的主要栽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杨仲  艾厚煜 《北京农业》2000,(12):30-32
通过在辽宁东部山区玉米与马铃薯套作的 4种不同方式试验,即:玉米与地膜春马铃薯、玉米与露地马铃薯 (CK)(上二种套作方式为本地常用方式 2∶ 1,即 2垄玉米, 1垄马铃薯 )、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玉米、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结果表明:由于充分地利用了当地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地膜马铃薯与隔沟玉米的套作方式,不但使马铃薯获得较高的产量,达到 22200kg/ hm2,同时也使玉米获得 6900kg/ hm2的产量;而且地膜春马铃薯与隔沟鲜玉米春夏互套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本地区的二季不足,一季有余的生态特点,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区的有限的光热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获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达到了 69028元/ hm2,比常规的玉米与露地马铃薯的套作模式效益要高出近 11倍,这种套作方式对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多熟种植,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是湖南省龙山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春冬两季,但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单一,产量不理想.根据湖南省马铃薯研究体系建设的统一安排,2021年龙山县引进马铃薯新品种实施了品比试验,鉴定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品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为筛选适宜武陵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提供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笔者在田间开...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浙南山区旱地推广马铃薯-甘薯 玉米-蔬菜的经济效益,总结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