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山西农业科学》2017,(3)
初步研究了双孢蘑菇固态发酵对燕麦中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酚酸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经双孢蘑菇固态发酵后,游离态多酚含量从0.015 mg/g提高到5.782 mg/g,是对照的385.5倍;结合态多酚含量由0.335 mg/g减少到0.156 mg/g,是对照的46.6%;总酚含量由0.350 mg/g增加到5.938 mg/g,是对照的16.966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经双孢蘑菇发酵后,燕麦中的酚酸种类发生了变化,且种类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绿原酸含量(25.43%)丰富,而发酵后的燕麦中咖啡酸含量(16.79%)丰富。 相似文献
3.
4.
采用蜂胶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涂膜处理,以褐变度(BD)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蜂胶复合保鲜剂配方进行优化,测定优化后的蜂胶复合保鲜剂对双孢蘑菇的失重率、硬度、维生素C含量、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1.0g蜂胶、0.4 gL-半胱氨酸、0.4g柠檬酸、0.10 g(蔗糖酯/100mL含量)复配后的保鲜剂可以有效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降低失水率,抑制呼吸强度,可以较大限度地减少双孢蘑菇的营养损失,保鲜效果良好,能有效延长双孢蘑菇样品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草菇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Vc、EDTA-2Na、SO2、HCl对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最适抑制沈度、最适抑制pH,并对这几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菇采收后,尽快用0.1g/kgEDTA-2Na+3.0g/kg Vc+5.0g/kg柠檬酸处理草菇8~10min,于11~12℃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对206个收集自世界各地的双孢蘑菇栽培茵株的总DNA进行大规模的SRAP、ISSR和RAPD分析.共获得15条SRAP、3条ISSR和2条RAPD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这20个标记条带206个茵株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28%的相似值上,206个菌株可以分为高产型和优质型两大类群.其中,优质类群主要包含优质传统菌株(代表菌株8213、8211)和优质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As2796、As4607)两大类,高产类群也主要包含高产传统茵株(代表菌株01、02)和高产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荷兰选育的U1、U3)两大类.而在100%相似值上,可分为大小72个类群,每群包含菌株数为1-31不等.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白色双孢蘑菇和棕色双孢蘑菇之间杂交,构建10个杂交菌株;对亲株和杂交菌株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分析,建立遗传相似系数树状聚类图。结果表明,12个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39~0.839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66水平上将杂交菌株和亲株划分为3个类群;杂交菌株之间在产量上差异较大,平均产量在0.30~5.73 kg/m2之间,其中产量高于亲株的杂交菌株有3个,杂交菌株子实体颜色为棕色和浅棕色;产量高和子实体颜色浅的杂交菌株,与亲株白色双孢蘑菇之间遗传关系较近,而与2个亲株之间遗传关系较远的杂交菌株,产量低。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抗重金属污染能力强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双孢蘑菇产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5009.12—2010、GB 5009.123—2014、GB 5009.11—2014、GB 5009.17—2014、GB 5009.15—2014,借助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分别测定6个菌种的双孢蘑菇中Pb、Cr、As、Hg、Cd的含量。结果显示,供试双孢蘑菇菌种中均有样品检出Pb、Cr、As、Hg、Cd,但其含量均未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限定值,安全风险较小,可安心食用。供试菌种中,1号和6号菌种对5种重金属的抗性最强,5号和2号菌种次之,3号和4号菌种的抗性一般。这些菌种可作为抗金属污染品种直接用于生产,也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于抗性菌种选育。 相似文献
16.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 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产生多态性条带,但完全能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的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对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ITS-RFLP分析数据进行聚类结果为,在相似系数为0.615水平以下分为2个类群,并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开;在相似系数为0.915水平上,供试的11个野生和栽培双孢蘑菇菌株分为3个亚类群。 相似文献
17.
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双孢蘑菇中提取酪氨酸酶,探索一种新的酪氨酸酶活力测定方法,并研究了该酶的特性及几种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L-酪氨酸为底物,在波长317 nm处测定酪氨酸酶的活力,与传统习惯上所用的475 nm波长相比,灵敏度高。②动力学研究显示,以L-酪氨酸为底物时,Km=0.493 mmol/L,Vmax=37.88U/min。③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的最适pH值为6.5,pH值在5~7时,酶的活力较高;最适反应温度为30℃,在20~50℃范围内酪氨酸酶保持较高的活力。④抑制双孢蘑菇中酪氨酸酶活力以异抗坏血酸效果最好,当其浓度达到0.025 mmol/L时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苯甲酸和柠檬酸的抑制效果也较好,当浓度分别达到0.060 mmol/L和0.600 mmol/L时也能使酪氨酸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8.
19.
利用酯酶同工酶标记对双孢蘑菇杂交菌株F1代、F2代及F1代的组织分离菌株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菌株的F1代、F1代的组织分离菌株和F2代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酶谱带不同;杂交菌株F1代与其组织分离菌株在酶谱带上相同,而F1代与F2代之间酶谱带存在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分属于不同类群,杂交菌株F1代和F2代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