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五大连池是闻名遐迩的“矿泉水之乡”,丰富的天然火山矿泉水被誉为“神水”。过去仅限于饮用和食疗方面的开发。因用量不大,使许多珍贵的矿泉水白白流掉。后来,黑河市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思路,利用矿泉水发展特色农业.用其灌溉水稻获得成功,生产出的矿泉稻米富含钾、钙、锌、铁、硒、锗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经专家研究鉴评,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五大连池矿泉稻米曾荣获国际交流博览会金奖。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为五大连池天然矿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环境区域有代表性的30个天然露头泉,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样品采集,测定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五大连池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结果]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总体受到严重的氮素污染,总氮和硝态氮是主要的氮素污染形式,总磷和氨氮含量较低.[结论]天然露头泉污染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为五大连池天然矿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环境区域有代表性的30个天然露头泉,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样品采集,测定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五大连池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结果]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总体受到严重的氮素污染,总氮和硝态氮是主要的氮素污染形式,总磷和氨氮含量较低。[结论]天然露头泉污染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为五大连池天然矿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不同环境区域有代表性的30个天然露头泉,分别于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进行样品采集,测定样品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五大连池天然露头泉氮、磷污染特征。[结果]五大连池地区30个天然露头泉总体受到严重的氮素污染,总氮和硝态氮是主要的氮素污染形式,总磷和氨氮含量较低。[结论]天然露头泉污染主要是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8月4日 水里淘“金”黑龙江五大连池景区是由火山喷发、熔岩堵塞河道形成的五个串珠状湖泊.这些湖泊里的水是偏硅酸盐矿泉水.不合铁也不合气,但是池水磁化能力强.含氧丰富。五大连池矿泉鱼养殖水面有8600多公顷.每年捕捞量在150万公斤。养鸭场的水源补给来自地下的矿泉水.因为这些鸭子长期喝矿泉水.加上捕食水里的小鱼、小虾,鸭蛋不仅大而且蛋黄紧实有弹性。  相似文献   

6.
考察、分析五大连池的自然资源、社会情况及人文信息,阐述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旅游观光农业的重要性,结合国家及省、地区的相关方针政策综合开发建设五大连池的旅游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民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对高品持生活的追求,粮食制品已实现了由“粗”到“精”的转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是更要求营养、保健了.大米是人们一日三餐中的主要食粮之一,因此,大米的食味口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力发展优质稻,培育优质大米产业,是提高我镇农产品竞争力,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湖南省优质大米开发的历史、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质大米开发的路径与方法,并对优质水稻兆优5431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进行了详细解析,认为水稻全产业链开发经营模式,是创立大米知名品牌,推动湖南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大米制品研发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大米制品研发的现状,介绍了大米制品的研究及开发方向,同时展望了我国大米制品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大米淀粉的研究开发情况以及大米淀粉的主要用途,展望了中国大米淀粉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4种灌溉方式对水稻节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稻的最佳灌溉方式;水稻的灌水高峰是水稻孕穗-抽穗期;灌水量与灌溉生长效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与希瓦氏菌对染料的脱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浓度为100mg/L的偶氮染料废水对水稻进行灌溉,探讨染料对水稻生长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在染料灌溉下,水稻的株高、穗长、穗重、千粒重、穗粒数和结实率都比常规灌溉下的低,经SAS软件分析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偶氮染料废水污染后可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对其中的处理接入脱色希瓦氏菌,发现该菌能够明显提高脱色效果,而且在有Fe3 的存在下,脱色率更高,同时在水稻生境下其能够正常存活、生长和繁殖。  相似文献   

13.
节水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因素重复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处理的水稻分蘖消长动态、不同时期的叶面积指数与常规灌溉有差异,节水处理条件下,随种植密度增大,水稻产量提高,以B1A1产量最高,常规处理则以B2A3产量高,与B1A1持平。节水条件下通过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可保证水稻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4.
蔡长举  王群  张和喜  刘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630+18639-18630,18639
运用水量平衡法原理,以贵州省连续5年观测资料为基础,精确测定了贵州省"十一五"期间水稻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贵州省灌溉水利用系数随节水改造投入以及灌区管理水平影响产生的变化规律。测算结果表明,贵州省灌溉水利用系数随节水改造力度加大,有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该省节水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相似文献   

16.
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技术要素及产量形成   总被引:20,自引:6,他引:20  
 研究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旨在构建类似旱地作物高产的稻作技术体系,以旱作求节水、以高产求效益。水稻旱作法是吸取我国稻作传统技术、新应用技术及强化栽培技术之精华整合而成,其核心是限量用水、湿栽旱管与选用超级杂交稻、培育短龄壮秧带土移栽及稀植等4个要素。研究结果表明,灌溉稻田水稻旱作法的技术框架基本可行,收到了高产、节水与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协优9308的旱作产量达9~10 tha-1,节约用水45%,灌溉水利用率高达3.0~4.0 kgt-1,并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与营养品质。但与常规灌溉水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灌区种植业氮磷流失规律与空间分布格局,基于水量平衡与土壤物理化学吸附理论,构建了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流失量轻简化模型,模拟了灌区玉米、小麦和水稻氮磷流失的时间特征与空间格局。模拟结果表明:灌区主要作物退水氮磷流失量的时间变异大,玉米春灌流失量、小麦春灌头水流失量和水稻分蘖期流失量是各自灌水周期氮磷流失量的最高值;灌区农田总氮(TN)流失量(以N计)为887.51 t,玉米、小麦和水稻分别贡献了25%、8%和67%,平均氮流失系数为1.99%;灌区农田总磷(TP)流失量为48.05 t,玉米、小麦和水稻分别贡献了19%、18%和63%,平均磷流失系数为0.15%;种植业氮磷流失量最大的区县为平罗县,氮磷流失系数最大的区县为兴庆区,永宁县中部以及河东地区东部是氮磷流失的热点区域。该模型反映了农田管理、降水和土壤条件等过程对退水量和退水中氮磷浓度的影响,模型参数少、物理机制明确,可用于宁夏引黄灌区种植业面源污染流失量模拟。  相似文献   

18.
云南南亚热带地区农业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9年在蒙自县草坝镇对水田、旱地的多种种植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在云南南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种植模式安排的基本原则:水田大春雨养种植为主,着重粮食生产,小春灌溉种植为主,种植经济作物,着重于经济效益;旱地大春雨养种植,以获取经济效益为主,小春采用节水栽培,着重生产粮食。中稻—大棚辣椒、中稻—冬玉米间黄豆、中稻—秋洋芋—冬玉米(鲜食)是水田的较好模式,而旱地以烤烟—秋小麦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19.
安徽淮北5~9月多年(1959~1989年)平均降水量为566~6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74%左右,利于发展麦茬稻生产。但旱涝频繁,6~8月平均降水相对变率虽为全年最小,仍在50%左右,麦茬稻本田期(6~9月)平均需水量为572~628毫米,80%保证率降水量的水分供需差仍为105~180毫米左右,泡田还需水150毫米。泡田和水层灌溉期间稻田渗漏量最少为200毫米,有效雨量系数若以0.5计,常年麦茬稻本田每亩需灌400~500方。从水分供需差分析,淮北东部较适于发展水稻生产。淮北发展水稻生产还必须根据水利和能源条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并大力推广节水栽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重点农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要求及其战略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五大农区农业生产在全国的地位、灌溉地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的贡献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的要求。2004年五大农区粮食总产占全国粮食总产的74.6%,棉花总产占全国棉花总产的95.1%,肉类总产占全国肉类总产的66.8%,苹果总产占全国苹果总产的89.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5%,人均粮食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2003年五大农区耕地灌溉率为49.2%。灌溉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81.2%。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与非灌溉地粮食产出量之比为4.5。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1.2倍和1.1倍。提出今后五大农区应继续发挥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棉花、优质苹果主产区的作用。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的要求。提出了“重点农业区域水利支撑战略、产粮大县水利保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动向水利跟进战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