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指出由气体分子运动论所得到的判别“壁面滑移”的Knudsen准则对液体不适合,有必要对液体壁面边界问题作深入的理论和实验探讨。提出了通过管道内壁改性减阻,降低能耗,提高管道输油效率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两平行刚性圆盘挤压幂律流体时接触面的滑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摩擦边界条件,引进合理的速度场,分析壁面滑移对两平行刚性圆盘间幂律流体挤压流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移导致挤压黏性力减小,且存在壁面滑移时的挤压黏性力可以分解为无滑移时的解与滑移修正参数之积.结合相对滑移边界条件及与本构关系相联系的滑移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滑移参数间的解析关系式.  相似文献   

3.
液体沿固体壁面滑移减阻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固液两相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液本沿固体表面滑移的机理。当液体沿固体表面的流速超过临界速度时,出现滑移,学样能实现减阻;否则液体与固体边界同速。固液间的粘附功越小,并且液体的粘度越大时,临界流速越小,越易实现滑移减阻,并为滑移减阻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壁面滑移时刚性球颗粒间流体的挤压流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挤压流动中流体在壁面的滑移发生在某些非牛顿流体或存在润滑层的牛顿流体情形,此现象对黏性力的影响值得研究。基于润滑理论,导出了壁面滑移时刚性球间牛顿流体挤压流动的压力分布和黏性力的解析解。通过引进滑移修正系数,解析解可分解成无滑移解和滑移修正系数的乘积。该系数是滑移参数和量纲1积分上限的复杂函数,但数值试验表明,对充分大的量纲1积分上限和给定的滑移参数,该系数趋于常数,由此可大大简化黏性力的计算,从而明显减小湿散体离散元模拟的计算量。  相似文献   

5.
物质的密度是中考中的热点实验,天平量筒法是常用方法,可测量液体、固体密度,其中固体可测形状规则和不规则的,可测密度比水大的,也可测密度比水小的。在测液体密度时主要问题是用天平测量质量;测固体密度主要问题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管用什么方法所用到的理论依据都是ρ=m/V。  相似文献   

6.
两平行刚性圆盘间流体的挤压流动模型是一个基本的力学模型。流体与壁面存在滑移会对挤压黏性力产生影响。以Reyno1ds润滑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存在滑移时两刚性圆盘间宾汉流体的挤压流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滑移参数的增加,挤压黏性力减小,流体刚性层厚度增加;当滑移参数超于无穷大时,所有流体都处于刚性运动状态,此时的挤压黏性力与两刚性圆盘挤压理想刚塑性介质时的情况相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固体和液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幅度在 30%左右,基本消除大白菜硝酸盐污染,同时明显提高大白菜的产量。液体调节剂对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影响不一,且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为获取各向异性超疏水表面研制的仿生原型,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测试表征了猪笼草(Nepenthes alata)叶笼滑移区的各向异性超疏水润湿特性,采用扫描电镜和三维形貌干涉仪观测滑移区形貌结构并提取三维特征信息,分析滑移区形貌结构对各向异性超疏水润湿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滴在滑移区的接触角为(155.07±1.14)°,朝向叶笼底部和顶部的滚动角分别为(2.82±0.45)°和(5.40±0.31)°;滑移区覆盖着两端朝向叶笼内部弯曲且具有不对称凸面表层轮廓的微米级月骨体,以及形貌轮廓不规则且交错排列成致密孔洞结构的纳米级蜡质晶体,其中能够蓄留空气的蜡质晶体是产生超疏水润湿特性的重要因素;月骨体在不同方向的斜坡结构、悬崖结构致使水滴在滑移区滚动难易程度呈现差异,从而导致滚动角的显著不同与各向异性超疏水润湿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对憎液表面的水力摩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中憎液表面材料采用聚四氟乙烯,试验工质采用水和7号机械油。试验结果表明,内衬聚四氟乙烯管较普通钢管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对工质水而言,其减阻效果大约为12%,对7号机械油而言,其减阻效果为6%左右,减阻效果取决于壁面材料对介质的憎液程度,即聚四氟乙烯对水的憎液性能比对7号机械油的好。通过对憎液表面流动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表面经憎液处理后,由于降低了表面能级,使得固壁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壁面部分流体产生滑移现象,从而达到了一定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试验分别采用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对丽格海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进行了扩繁研究,分析了丽格海棠采用液体培养的可行性、效果以及是否有推广价值。试验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可以进行液体培养,且效果优于固体培养,可以在扩繁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统中水分运移研究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大气水是一个连续的水分过程。通过归纳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土壤盐分运移、以及水盐运移对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物过程作用的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地下水浅埋深条件下GSPAC系统水运移在研究方法、试验和模型方面的进展、各种研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分析指出定量地研究浅埋深地下水对SPAC系统水分过程、生物过程和能量过程等的作用和影响是一个复合过程,由单个过程研究向过程的综合分析发展难度较大,目前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是今后需要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GSPAC系统水运移的研究需要深入发展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木材真空-浮压干燥过程中吸着水迁移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马尾松为试验材料 ,通过对水分扩散系数和浮压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结出木材在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吸着水迁移的基本规律 .试验分析表明 ,真空 浮压干燥过程中 ,含水率梯度不是水分移动的主要驱动力 .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时 ,木材内部吸着水的迁移可分为 :水蒸汽压力梯度下的扩散迁移和由于干燥介质压力的波动而引起的浮动压力下的迁移两个部分 .由数据分析可见 ,当介质温度一定时 ,木材水分扩散系数随绝对压力的减小和压力变化速率的加大而增加 ,且压力变化速率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大于绝对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保水剂在农业上的应用对于缓解干旱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应用后会发生降解而最终失去保水作用,因此了解其在降解过程中引起的土壤物理性质的动态变化及水分运动的机理,是其能否正确应用的关键,本试验以保水剂在农业应用中的典型用量为基础,研究了保水剂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动态影响及一维土壤水分。结果表明,保水剂施入土壤后其性能不断衰减是导致土壤物理性质不断变化的最根本原因;土壤中施用保水剂后土壤的质量饱和含水率明显增加,饱和导水率降低,但随着保水剂性能的逐渐衰减,饱和含水率呈现下降趋势,饱和导水率呈现上升趋势;施入保水剂后土壤的扩散率是一个曲面,并且随着保水剂自身性能的衰减,呈现逐渐扩展的趋势;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入渗的湿润锋前进速度下降,这主要是由于施用保水剂土壤的饱和含水量增加和保水剂膨胀堵塞土壤孔隙造成的;通过对施用保水剂土壤的扩散率和导水率的分时段研究,最终建立施用保水剂土壤的一维水分运动方程,试验证明其可行,且精度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定额下土壤水分时空入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在不同的灌溉水量下水分运移规律对于制定合适的灌溉定额有着重要作用。为了研究半干旱区土壤水分时空变化规律,针对三种不同的灌溉定额,采用TRIME-TDR土壤水分测试仪对渭北平原的泾惠渠灌区土壤水分进行不同时刻的测定,通过对同一时刻不同灌溉量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以及同一灌溉量对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研究,得出了灌区土壤水分下渗的基本规律以及灌区的最佳灌溉定额为2.68~4.02 m3.hm-2。  相似文献   

15.
在广泛开展的灌溉试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田间土壤含水率测试数据。充分利用这些资料,运用参数反演法求取或者改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对于土壤墒情的监测预报和农田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津农学院农田水循环试验基地2009年度冬小麦返青到收获期实测的土壤含水率为依据,以土壤含水率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平方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文献中获取的土壤水分运动参数变化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参数反演模型,采用内点法求得了适合于该试验基地土壤特性的水分运动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参数反演可明显提高田间土壤水分模拟精度,合理选择优化初始值和步长缩放因子有助于改善参数的优化结果,比较以相对值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目标函数和以绝对值误差平方和最小化目标函数,前者可以提高表层土壤含水率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6.
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及边坡稳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现象由于其物质组成、形成年代、地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与其他岩土边坡失稳有不同的表现.为探讨降雨诱发“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的机理及保证边坡稳定的对策,采用自记雨量计、时域反射仪(TDR)、翻斗式自记流量测定仪对“岩土二元结构”小流域的降雨特性、坡地岩土水分的动态变化以及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降雨特性、坡地岩土前期水分含量以及坡地的地质结构特性是影响降雨入渗补给渗流及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在强降雨条件下,距坡地表层50cm深度的土壤层与岩体层结合部位存在暂时饱和区,该饱和区通过对滑动面的浸泡软化,可以促使滑坡体的滑动;降雨入渗补给裂隙岩体渗流在坡面尺度上存在“优先流”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太行山区坡面尺度介质的非均匀性与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同时,暂时饱和区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但也为诱发边坡失稳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渗流集蓄技术降低暂时饱和区内的水分含量及裂隙网络中的侧向水压力,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近海拖网渔船及其导管桨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以VOF法和滑移网格技术对考虑自由液面的渔船与导管桨干扰特性进行数值模拟,预报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船-桨干扰的流场特性,为船尾型线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曾利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159-18160
假定土壤中的水是不可压缩的纯水,土壤中各点温度相同,以一维腾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19.
森林地表死可燃物对森林火灾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对林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大兴安岭不同地区不同林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4年秋季防火期至2017年春季防火期大兴安岭林区(根河市、鄂伦春旗、牙克石市、阿尔山市)林分下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数据,运用SPSS软件分析主要火环境因子对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林中气温、林中相对湿度、枯枝落叶层质量、枯枝落叶层温度以及林内灌木盖度是影响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因子。(2)各地区春季与秋季、春季与全年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秋季与全年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均极显著(P<0.01),说明秋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优于春季防火期预测模型精度。地表死可燃物含水率预测,需要根据不同防火期的特点建立不同的预测模型,并相对应地引入更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火环境因子,为林火预测预报提供更精准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