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以西藏那曲地区的草场资源为例,依据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协调度函数分析了那曲地区11个区县的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系统间的发展协调性,构建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西藏那曲地区的草场资源为例,依据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了环境经济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协调度函数分析了那曲地区11个区县的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度。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W县生态—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现状,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结合耦合模型与系统学思想,采用CRITIC-TOPSIS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乡镇数据库等数据,以W县为研究区域,从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该地区2021年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以该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均值来看,经济系统综合发展处于上升期,社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好,空间上相似性和差异性兼具;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耦合整体处于勉强协调以上阶段,耦合度水平较高,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4.
5.
人工草地建设是解决高寒半干旱地区冷季缺草与草蓄平衡的一项关键因子,是保证该区草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人工草地建植不合理、不科学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的健康快速发展和牧草高效生产。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对典型高寒半干旱地区人工草地现状及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那曲地区人工种草适宜的牧草品种,并探讨了人工草地建设和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7.
8.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9.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以重庆都市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反映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指标,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判重庆市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显示:1997-2004年,重庆都市区的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不断增强.比较同一时段城市人居环境效益指数和城市经济发展效益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庆都市区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由初级协调经济滞后型向中级协调城市人居环境滞后型转变,经济发展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的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而且两个函数效益指数均较小.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都市农业在确保城市地区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并探究了中部地区两大中心城市——郑州市和武汉市2006—2017年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协调效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系统总体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在0.4~0.5小幅变动,协调状态从拮抗阶段转变为目前的耦合阶段,距离高度耦合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立足资源环境的承载容量,合理规划都市农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构建绿色生产体系,倒逼都市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大财政支撑的倾斜力度,确保两市都市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研究,牧区草原生态环境现状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牧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和目标,解决牧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了近年来有关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认为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理论体系,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合作少,不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建议加强相关研究,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牧民增收,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和谐牧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国内外有关经济环境协调度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递进层次结构特征的区域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对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各城市协调状况的成因,并且针对城市不协调状况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区域协调机制的概念,归纳了区域协调机制的种类及现行各种区域协调方式的优劣。通过对国内外常见的区域协调模式进行优化和改良,结合郑汴经济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的基本模式。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①建立了常设性机构——区域协调委员会和区域协调办公室;②注重立法;③机构间责任和职权范围明确。最后,提出了郑汴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赣州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江西省赣州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存在的3方面问题,对赣州市土地利用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区,并提出了4种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回顾了与此相关的经典理论,如U型环境库兹理茨曲线规律等。在此基础上,以贵州省为例研究了其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以循环经济为途径,是发展贵州省经济和保护贵州省生态环境双赢的有效道路。同时指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中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方面构建了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与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了土地利用协调度模型,对2001~2010年珠海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珠海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值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极不协调”渐渐过渡到“比较协调”。该市土地利用各效益系统也都呈增长趋势,其中经济效益增幅最大,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幅最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方法]首先构建了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值法对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并针对现有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结果]2001~2010年,西安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改善,呈稳定上升趋势,达到了良好协调发展水平;但2005年以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各子系统间的发展速率差异比较明显,经济效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快;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经济活力发展较慢,并呈现不稳定性。[结论]该研究为西安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